- 年份
- 2024(2833)
- 2023(4279)
- 2022(3698)
- 2021(3670)
- 2020(3016)
- 2019(7109)
- 2018(7004)
- 2017(13401)
- 2016(7671)
- 2015(8476)
- 2014(8644)
- 2013(8248)
- 2012(8078)
- 2011(7447)
- 2010(7797)
- 2009(7192)
- 2008(7351)
- 2007(6663)
- 2006(5882)
- 2005(5369)
- 学科
- 济(31609)
- 经济(31559)
- 管理(21432)
- 业(17179)
- 企(14861)
- 企业(14861)
- 方法(11783)
- 财(9790)
- 数学(8884)
- 学(8766)
- 数学方法(8719)
- 中国(7933)
- 农(7541)
- 理论(7221)
- 家(6829)
- 业经(6824)
- 制(6586)
- 国家(6550)
- 地方(6283)
- 财政(5734)
- 体(5692)
- 融(5573)
- 金融(5571)
- 和(5301)
- 农业(5190)
- 政(4969)
- 银(4914)
- 银行(4894)
- 行(4740)
- 技术(4412)
- 机构
- 大学(114508)
- 学院(111320)
- 济(44366)
- 经济(43324)
- 研究(41368)
- 管理(40407)
- 理学(34821)
- 理学院(34355)
- 管理学(33737)
- 管理学院(33527)
- 中国(29774)
- 科学(25335)
- 京(24397)
- 财(23835)
- 所(21674)
- 研究所(19699)
- 农(19376)
- 财经(18104)
- 中心(17590)
- 江(17105)
- 范(16726)
- 师范(16576)
- 经(16473)
- 业大(15548)
- 北京(15338)
- 农业(15167)
- 院(14618)
- 经济学(14201)
- 师范大学(13601)
- 财经大学(13545)
- 基金
- 项目(71767)
- 科学(56771)
- 研究(53328)
- 基金(52735)
- 家(46372)
- 国家(46009)
- 科学基金(38445)
- 社会(33644)
- 社会科(31712)
- 社会科学(31703)
- 基金项目(27490)
- 省(27069)
- 教育(25104)
- 自然(24162)
- 划(23714)
- 自然科(23598)
- 自然科学(23587)
- 自然科学基金(23201)
- 资助(21394)
- 编号(21342)
- 成果(20022)
- 重点(16673)
- 部(16669)
- 课题(15484)
- 发(15349)
- 创(14843)
- 教育部(14344)
- 性(14292)
- 国家社会(14081)
- 创新(13894)
共检索到169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柴浩放
地方政府间的互动与合作日益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梳理有关地方政府合作的理论,可以为促进地方政府合作提供启示。作为最基础的制度安排,科层制和市场对地方政府间关系有着最深刻的影响力,地方政府间合作应充分重视市场激励和科层制的正向促进作用。集体行动理论揭示了合作的困境,但同时认为合作并非无解,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能够走出合作的囚徒困境。组织网络理论提供了市场和科层制之外的另一个视角,指出政府间合作除了"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之外,还应注重"握手"的作用。府际治理理论等也从多方治理等角度为促进地方政府合作提供了解读。相关理论有助于对地方政府间互动的新现象和新发展进行理论提升,...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合作 理论 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继业 李金龙
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形成合作者所辖地区间的整体合力,促进合作者所在区域全面协调发展。但从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现状来看,地方政府间合作往往缺乏形成整体合力和实现合作方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文章认为,应借鉴产业集群治理理论,进一步加强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的机制建设,避免区域内合作者利用相互间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契约关系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违背集群间的交易规则,促进区域内合作者在追求区域合作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各个成员的利益都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体现。
关键词:
集群治理机制 地方政府间合作 治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文星 朱凤霞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间合作治理已成为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也成为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政府公共管理的一条重要途径。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保证合作各方的信息畅通和利益实现,即构建科学的组织体系、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各地方政府就会提高跨区域合作的意识和愿望,就会主动地通过这种途径来寻求区域发展中共同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区域协调 合作治理 科学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轶侠
在集体选择过程中,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人未必能战胜少数人,这种情况被称为"奥尔森困境"。集体行动的决策实际上是集体内部的个体相互博弈的结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昺雕 胡方
日本企业与政府间关系是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适合于日本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并依照收益与成本的比较方法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日本经济成长的制度关系。我国国有企业中政企关系的改革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 ,通过改革建立一种适合于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并注重社会收益的新型政企关系 ,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蔡英辉
地方政府间合作之路并非坦途,风险蕴含于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始终。政府间合作的风险类型多种多样,外源性风险有全球化、环境变化、法制不健全等;内因层面有条块划分和科层制影响、财政经济负担重、体系内部控制不严等。应立足法治环境进行风险控制,建构政府间合作风险模型,以公共利益共同承担责任,以高层引导规制多方冲动,以行政协议规范各方行为;对现实情境进行精确分析,找到阻滞因素并逐个击破,将政府间合作的风险降至最低,促成地方政府间的契合信任和精诚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风险控制 风险评估 区域联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体制进行了两次分权化运动,直接导致了70年代末期预算外资金的膨胀、中央对地方控制能力削弱以及潜在的地方"离心力量"的出现;改革开放以后,财政体制又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分权化改革,每一次改革在调动和激发地方积极性的同时,诱发和强化了地方势力的崛起,以至于在不同时期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进行利益上的博弈。本文在全面回顾和总结我国财政体制分权化改革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博弈关系的形成机理及其演进过程,其目的是探讨如何建立新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以维系我国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分权化 地方势力 博弈 形成机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彩云 苏丹妮 卢玲 王勇
在中国式分权下,政绩考核直接影响环境政策的执行效果。文章基于地方政府间环境治理策略互动的视角,首先结合分权理论、政治锦标赛、行政发包制等,提出了政绩考核影响地方政府间环境治理策略互动的假说。在此基础上,采用2003-2014年中国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和分权体系可以使环境治理向"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环境绩效指标直接增强了地方政府间"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经济绩效指标则减弱了"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进一步地,政绩考核与分权相结合对地方政府间策略互动产生影响:严格的环境绩效指标通过事权和财权弱化了"竞相到底"的策略互动,强化了"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而经济绩效指标则通过事权和财权强化了"竞相到底"的策略互动,弱化了"竞相向上"的策略互动。文章据此提出的政策启示是:环境治理须"联防联控",合理设定政绩考核指标,且配之以合理的分权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夏飞 李成智
前景理论是行为经济学和风险决策理论的最新成果,它在继承和发展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基础上,以实验方法为主,提出了四个基本的试探性的判断法则及各自的偏差,并进一步提出了前景理论的四个基本原理,用其解释社会中的各种决策行为。也对政府如何更好地进行决策产生了积极和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前景理论 有限理性 政府决策 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世君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重整制度,又称地方政府破产制度,其本质是在保留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债务清偿和财政再建的破产重整法律程序,目的在于保护地方政府及其债权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重整的法律制度,构筑我国处理地方债务危机的法治化途径。应当从理念、规则、体制三个层面入手研究解决相应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政府 债务 重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英
首先梳理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演化的阶段性轨迹,即从特许条件外禁止发债,到突破1994年版预算法限制的试点阶段,最终到有新预算法保障的省级政府限额内自主发债等几个标志性的阶段;其次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举债权下放不充分,二是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阻碍市场化进程,三是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参与度不高等;最后总结相应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下放举债权,赋予市县级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限;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定价机制的运行以及相应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三是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参与,降低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券政策 财政信用 财权改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苏英
首先梳理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演化的阶段性轨迹,即从特许条件外禁止发债,到突破1994年版预算法限制的试点阶段,最终到有新预算法保障的省级政府限额内自主发债等几个标志性的阶段;其次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举债权下放不充分,二是中央政府的行政干预阻碍市场化进程,三是市场化的投资主体参与度不高等;最后总结相应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下放举债权,赋予市县级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权限;二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定价机制的运行以及相应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三是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参与,降低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券政策 财政信用 财权改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小平 张启春
美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采取的是以有条件转移支付为主的模式,并且主要是专项拨款方式。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转移支付改革,将部分庞大、烦琐的专项转移支付逐步合并调整为分类拨款。目前分类拨款规模在联邦政府预算拨款中已与专项拨款规模相当,对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和相关社会福利事业及受援对象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1996年后TANF对AFDC的取代,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分类拨款改革是美国联邦政府转移支付形式的创新,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借鉴之处。
关键词:
政府间转移支付 分类拨款 专项拨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开
在实行单一制的日本国,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是按照规范化方式进行协调和运转的,并且由国家宪法和财政法规加以保证。这种规范化的财政关系,对于维持各级政府职责的有效行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设计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分税制模式和寻求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途径过程当中,我们会从诸如日本之类的发达国家的财政体制实践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金艳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效果深受影响。科学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具备完善性的必要条件。目前,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已形成了构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作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为美国、德国与日本。总结这三个国家所积累的经验,比较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现状,对增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科学性具有重要启示,从而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