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8)
- 2023(11965)
- 2022(9793)
- 2021(9110)
- 2020(7814)
- 2019(17880)
- 2018(17189)
- 2017(33963)
- 2016(18216)
- 2015(20538)
- 2014(19861)
- 2013(20114)
- 2012(18626)
- 2011(16508)
- 2010(16579)
- 2009(16037)
- 2008(16184)
- 2007(14550)
- 2006(12796)
- 2005(12071)
- 学科
- 济(89137)
- 经济(89034)
- 业(87851)
- 企(81699)
- 企业(81699)
- 管理(74540)
- 方法(42626)
- 财(38368)
- 数学(34546)
- 数学方法(34464)
- 业经(28878)
- 务(26019)
- 财务(26014)
- 财务管理(25978)
- 农(25670)
- 企业财务(24842)
- 中国(23105)
- 税(22061)
- 税收(20595)
- 收(20413)
- 制(18764)
- 农业(18567)
- 技术(17257)
- 贸(17155)
- 贸易(17145)
- 易(16771)
- 策(16165)
- 划(15986)
- 和(15320)
- 体(15032)
- 机构
- 学院(265121)
- 大学(261514)
- 济(128326)
- 经济(126588)
- 管理(110422)
- 理学(94911)
- 理学院(94165)
- 管理学(93546)
- 管理学院(93041)
- 研究(82434)
- 中国(71061)
- 财(68991)
- 京(53204)
- 财经(53131)
- 经(48594)
- 科学(41349)
- 经济学(41325)
- 所(39548)
- 财经大学(39500)
- 江(38608)
- 经济学院(37717)
- 中心(37077)
- 农(35268)
- 研究所(34444)
- 北京(33977)
- 商学(33358)
- 商学院(33084)
- 业大(30352)
- 经济管理(30252)
- 州(30075)
- 基金
- 项目(163572)
- 科学(133065)
- 基金(125520)
- 研究(125140)
- 家(105667)
- 国家(104796)
- 科学基金(93325)
- 社会(86625)
- 社会科(82608)
- 社会科学(82590)
- 基金项目(65358)
- 省(59492)
- 自然(56168)
- 教育(55272)
- 自然科(54887)
- 自然科学(54873)
- 自然科学基金(54078)
- 资助(51970)
- 划(49054)
- 编号(48309)
- 部(39350)
- 成果(39316)
- 国家社会(37848)
- 创(37163)
- 业(36565)
- 重点(35404)
- 教育部(35347)
- 制(34998)
- 人文(34736)
- 发(34466)
共检索到406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元旭 宋渊洋
地方政府从地区利益出发有使用所得税优惠保护本地企业的动机和能力,本文利用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探讨地方政府市场分割策略对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分割越严重,本地企业越有可能享受所得税税率优惠,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和实际所得税税率越低。这说明地方政府的确在通过所得税优惠保护本地企业,并且市场分割越严重保护力度越大。本研究还发现民营企业的适用所得税税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而实际所得税税率却显著低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的避税动机和能力更强。本文建议适当降低地方政府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方面的自由度,在所得税优惠政策上公平地对待不同类型和地区的企业,并加强市场分割严重地区的所得税征管...
关键词:
市场分割 税收优惠 所得税 实际税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毕明 孔一名
医药生物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其上市公司的业绩备受关注,而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影响企业R&D投资行为和业绩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所得税优惠、R&D投入、企业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医药生物行业研发强度逐渐增强,生物医药行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能够有效激励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但是所得税优惠对业绩的直接影响强于通过促进研发提升业绩的间接影响效果,且生物医药行业目前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区域所得税优惠政策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所得税优惠 R&D投入 经营业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毕明 孔一名
医药生物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行业,其上市公司的业绩备受关注,而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影响企业R&D投资行为和业绩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所得税优惠、R&D投入、企业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医药生物上市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医药生物行业研发强度逐渐增强,生物医药行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能够有效激励其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但是所得税优惠对业绩的直接影响强于通过促进研发提升业绩的间接影响效果,且生物医药行业目前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区域所得税优惠政策效果也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所得税优惠 R&D投入 经营业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增福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后所得税负担及产业、区域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新税法实施后,适用税率降低的公司实际税负下降,适用税率不变和上升的公司,实际税负没有显著变化;上市公司总体所得税负下降了2.21%;税收负担地区间差异在新税法实施前显著,实施后不显著;行业间差异在新税法实施前后都比较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法定税率的降低减轻了企业的实际税负,淡化了区域差异,突出了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优惠政策取消和延缓的公司,实际税收负担没有明显提高,实现了旧税法向新税法的平稳过渡,表明降低税率、取消优惠的同时给企业以一定的延缓期是比较成功的政策组合。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所得税负担 行业 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子彪 王思惟 陈迪 聂进
选取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2005—2022年数据,分析政府补贴与税收优惠对专精特新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获取政府补贴后会优先选择实质性创新而非策略性创新,税收优惠则会激励其进行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两种财政政策均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实现上述创新效应。此外,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对非国有企业、高数字化和高吸收能力企业的双元创新激励效应更为突出。研究结论为政府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合理采用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促进创新活动提供了启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谢盛纹 孙微微
企业所得税与资本结构存在固有关联,其既对资本结构有影响,也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产生影响。利用我国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企业所得税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越高,其资本结构偏离目标的程度越低;同时,企业所得税越高,其资本结构的调整成本越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黎文靖 程敏英 黄琼宇
中国转轨经济下的财政分权体制和政治晋升锦标赛激励地方政府官员将政策资源向有利于自身政绩的方向倾斜。文章研究发现,与买壳上市家族企业相比,直接上市家族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但同时通过更高的资产回报、过度投资和负担更多的超额雇员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目标。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热衷于推动新企业上市并给予大量政策扶持的原因,对于市场化进程中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史洁琼
创新产出是衡量政府研发补贴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推动了企业创新产出量质齐升,但其质量提升效应不及数量推动效应;政府研发补贴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民营企业、高竞争程度行业和市场化环境较差地区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政府研发补贴的持续性是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的关键路径。据此,本文提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研发补贴政策设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柳光强 黄雨婷
文章借鉴Jorgenson的新古典投资理论,选取2001年—2014年间2459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并从资本使用成本角度观察企业所得税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能够降低人力资本使用成本,从而激励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在此基础上,拓展新古典理论同质性假设,探究人力资本投资异质性的特征,发现企业所得税对一般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效果更强,为政府优化企业税制、刺激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新的思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宝红 张兆国
本文以我国2008年新所得税税法的实施为外生事件,以2002-2015年深沪两市A股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法,考察了企业所得税率降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率降低会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种提高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缓解融资约束、增加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四条路径来实现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所得税率降低当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此后逐年递减;产生的累积效应逐年递增,到2014年趋于平稳。本文为研究减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于政府应如何实施税收政策以及通过何种路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佟岩 赵泽与 李鑫
本文通过构建省级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指标,以2010—2020年沪深两市高耗能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省级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显著促进了高耗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通过提高高耗能企业的税费负担,进而倒逼其实施数字化转型。通过区分数字化转型的细分特征,本文发现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主要促进了高耗能企业的大数据技术和数字技术应用的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民营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以及制度环境较为完善的地区,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为凸显。进一步地,地方政府减碳重视度还通过促进高耗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降低了地区碳排放水平。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视角拓展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为地区减排降碳目标实现路径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刚
笔者从微观企业角度对一种形式的地方政府不当税收裁量权进行了量化,为政府干预税收征管活动的路径提供了初步的直接证据,并进一步分析了税收征管对上市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实现机理。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强度与地方政府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文的税收优惠或返还在政府对企业干预较多地区的企业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税收征管强度越高的地区,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越高,具体表现为企业投资价值相关性越强,但这一效应随着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增多而显著减弱。本研究探讨了导致税收征管治理功能扭曲的制度动因,这是探索政府干预行为经济后果在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刚
笔者从微观企业角度对一种形式的地方政府不当税收裁量权进行了量化,为政府干预税收征管活动的路径提供了初步的直接证据,并进一步分析了税收征管对上市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实现机理。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强度与地方政府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文的税收优惠或返还在政府对企业干预较多地区的企业中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税收征管强度越高的地区,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越高,具体表现为企业投资价值相关性越强,但这一效应随着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增多而显著减弱。本研究探讨了导致税收征管治理功能扭曲的制度动因,这是探索政府干预行为经济后果在税收征管治理层面的延伸,对推动结构性税制改革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洪群 戴亦一
以2004—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手工收集的官员到访数据,实证检验了官员到访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官员到访能够显著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与非官员到访企业相比,官员到访企业具有更低的适用税率和实际所得税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到访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减轻作用,不仅受到产权性质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影响,而且因"一把手"机制和到访目的而存在差异,即官员到访的税负效应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和税改后公司中;与非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访相比,只有党政班子成员到访才能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视察和调研等指导性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减税与减负——来自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经验证据
地方保护能提升公司绩效吗——来自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所得税、自由现金流与过度投资——来自中国2008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地区财政压力与地方政府减持之关系——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审计费用——来自民营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府控制、银企关系与企业担保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所得税征管差异与税收遵从和公司价值研究——来自深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晋升与企业税负——来自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化转型、政府补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金融危机传导渠道、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