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8)
- 2023(12289)
- 2022(10360)
- 2021(9434)
- 2020(7672)
- 2019(17005)
- 2018(16806)
- 2017(31768)
- 2016(17348)
- 2015(19504)
- 2014(19449)
- 2013(19101)
- 2012(18085)
- 2011(16038)
- 2010(16508)
- 2009(15557)
- 2008(16036)
- 2007(14538)
- 2006(13183)
- 2005(12475)
- 学科
- 济(71259)
- 经济(71146)
- 管理(64464)
- 业(54354)
- 企(46190)
- 企业(46190)
- 财(35889)
- 中国(24725)
- 地方(21443)
- 制(21442)
- 方法(21097)
- 农(20836)
- 业经(19310)
- 务(18818)
- 财务(18781)
- 财务管理(18719)
- 企业财务(17692)
- 数学(17090)
- 数学方法(16936)
- 财政(15931)
- 银(14883)
- 银行(14870)
- 体(14735)
- 行(14167)
- 融(13845)
- 金融(13843)
- 农业(13273)
- 政(13152)
- 学(12808)
- 环境(12304)
- 机构
- 学院(244292)
- 大学(242871)
- 济(100783)
- 经济(98509)
- 管理(92701)
- 研究(85430)
- 理学(77011)
- 理学院(76182)
- 管理学(75274)
- 管理学院(74769)
- 中国(67860)
- 财(62016)
- 京(52392)
- 科学(47658)
- 财经(43322)
- 所(42773)
- 江(40137)
- 中心(39485)
- 经(38872)
- 研究所(37138)
- 农(35392)
- 北京(33789)
- 州(32060)
- 范(31975)
- 师范(31692)
- 财经大学(31391)
- 经济学(31016)
- 院(30845)
- 业大(29862)
- 省(28915)
- 基金
- 项目(150039)
- 科学(118285)
- 研究(116912)
- 基金(107177)
- 家(91188)
- 国家(90346)
- 科学基金(78018)
- 社会(75593)
- 社会科(71571)
- 社会科学(71555)
- 省(59290)
- 基金项目(55614)
- 教育(52520)
- 编号(49003)
- 划(48606)
- 自然(45839)
- 自然科(44729)
- 自然科学(44719)
- 自然科学基金(43923)
- 成果(43388)
- 资助(42718)
- 发(36443)
- 制(34265)
- 课题(34217)
- 重点(33877)
- 部(33343)
- 国家社会(31592)
- 项目编号(31216)
- 性(31094)
- 创(31092)
共检索到406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叶满城 刘爽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目标。虽然国家治理的主体有别于单纯的政府管理主体,涵盖政府、市场和社会,但政府仍然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主体。高效、节约的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内容,这也意味着控制政府的公共治理成本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监督和公众监督是控制地方政府公共治理成本的两个互补手段,无论哪种监督形式,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就能够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率,促使地方政府控制公共治理成本。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实现了地方政府向监督者发送更多信息的目的,提高财政透明度将对地方政府节约公共治理成本起到积极作用。在我国现阶段,无论是地方政府收入能力的提高,还是经济规模的扩张和人口规模的扩大,以及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都使地方政府支出了更多的公共治理成本。因此,为了控制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成本,我国应该提高财政透明度,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的预算收入管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治理的规模经济性,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对外开放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信息发送 公共治理成本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少飞 周国良 孙铮
近期的研究支持了转型经济条件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却少有研究关注政府公共治理效力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为对象,将政府公共治理因素纳入到企业行为的分析中,观察其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与央企和民企相比,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增加更有助于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增加对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政府公共治理影响企业价值的经验证据,丰富了转型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的行为分析框架。并且本文对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责任型政府建设,亦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咏梅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其融资成本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影响逐步显现。以我国201 5—201 6年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全样本对地方政府信息披露质量(财政透明度)、信用评级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提高能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其中政府信用评级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政府信息披露质量与信用评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判断,进而影响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 吴涛
在使用熵值法构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透明度、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还能通过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而对区域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而在中部地区最小。上述结论在替换经济指标、控制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门槛效应分析发现,财政透明度对区域创新存在单门槛效应,当财政透明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区域创新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利用PSTR模型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与区域创新之间还存在因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带来的非线性效应,当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进一步助力财政透明度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谭建立
政府信息公开不仅重要也是必要的,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5年多,其公开透明的情况仍然不能使公众满意,这既有主客观原因,也有体制机制原因。国外先进经验表明法律实施比制定法律更难。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为尽快建立与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本文提出五大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财政信息 公开透明 信息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汤凤林
(一)设计预算公开的目标体系,为地方财政透明度提升提供指导确立地方政府预算公开的目标框架。预算公开的目标框架能为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提高提供方向性指导。本着完整、详细的公开原则,在公开范围上地方政府应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四本预算的信息全部公开。在公开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地方政府在四本预决算信息之外,还要公开各部门预决算信息,部门单位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月梅 欧阳洁
本文从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的非税收入增长,为近年来非税收入规模的快速膨胀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根据2011-2015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是导致非税收入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2)财政透明度与预算软约束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非税收入规模,财政透明度越低,预算软约束越强,非税收入规模越大;(3)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财政信息不透明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为地方政府间非税收
关键词:
财政透明 预算软约束 非税收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月梅 欧阳洁
本文从财政透明度、预算软约束的视角研究了中国的非税收入增长,为近年来非税收入规模的快速膨胀提供了新的合理解释。根据2011-2015年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财政信息的不透明、不公开,以及预算软约束的存在是导致非税收入过快增长的重要因素;(2)财政透明度与预算软约束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影响非税收入规模,财政透明度越低,预算软约束越强,非税收入规模越大;(3)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发现,财政信息不透明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为地方政府间非税收入的"横向策略互动"提供了可能,进一步加剧了非税收入规模的扩张。因此,在推进预算改革的进程中,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推动财政信息公开,强化预算监督,硬化预算约束成为实现非税收入合理增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财政透明 预算软约束 非税收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
基于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8~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透明与行政管理支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财政信息的透明和公开促进了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但财政透明与公共服务支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财政信息的透明不能有效促进公共服务支出增加。未来应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打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府;应进一步扩大政府财政信息公开范围,将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透明范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军
市场经济中,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影响着公民"用脚投票"的意愿。而提高财政透明度,使公民获得广泛的知情权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行为,提高政府治理的效率和供给水平。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财政透明度当作提高公共支出福利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公民对于政府行政行为的关注不断加强,从制度和政策上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应是我国政府公共治理改革的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宝东 王颖鹏
文章以我国2012—2018年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政府审计的增收减支效力和健全制度效力两方面出发,结合财政透明度的影响,综合探讨政府审计的增收减支效力、健全制度效力和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财政透明度都能抑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且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对抑制债务规模扩张效果更加明显;而交互效应表明财政透明度越高,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抑制作用越不显著。因此,从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和完善地方债券市场的目的出发,地方政府需要更加强调“事前防范”,重视财政透明的氛围宣传和制度建设,并与“事后监督”的政府审计形成合力,而财政透明和政府审计的政策力度及搭配也应因地制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温来成 马昀
本文基于2009年-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2015年《预算法》(以下称新《预算法》)实施作为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强化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对于财政透明度水平不同的地方,新《预算法》实施对其境内投融资平台城投债发行平均利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新《预算法》的实施推动了财政透明度较低省份的投融资平台城投债发行平均利率的显著上升。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省份,而在中部和西部省份不显著。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化、强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满仓 赵守国
财政透明度是民主社会中更为广泛的公众知情权和政府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财政透明度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本文通过对财政透明度的基础理论分析,认为财政透明化作为政府治理变革的核心,对于政府治理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性影响。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在更多领域内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就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政府治理再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一花 丁文文 骆熙 张滕滕
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是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防风险、稳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012—2018年全国238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财政透明度对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一方面,提升财政透明度能直接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同时其作用受审计监督力度的正向调节;另一方面,提升财政透明度还能通过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支出结构,间接改善债务支出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较高、财力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以及非东部地区的影响更为凸显。同时,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对财政透明度的积极影响亦有显著推动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本研究为地方政府进一步提升财政透明度以改善地方政府债务支出效率提供经验证据和启示。
关键词:
财政透明度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支出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军平
基于对我国省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的调查,本文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及其原因。研究表明:由于制度主要是通过道德的感召而不是法律的强制来对财政透明度施加影响,在整体水平上,制度对于财政信息的公开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比较有限。由于制度条文规定的差异所引致的激励效应不一样等方面的原因,在层次差异上,制度对态度责任心的提升效应相比对实质信息公开的促进效应要显著得多。而在主体差异方面,相比对于行政部门财政透明度的推动作用,制度对非行政部门财政透明度的推动效应要小得多;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推动效应与各单位所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态度责任心的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