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2)
2023(13543)
2022(11929)
2021(11368)
2020(9520)
2019(21984)
2018(21762)
2017(41838)
2016(23194)
2015(26087)
2014(26183)
2013(25702)
2012(23733)
2011(21081)
2010(21315)
2009(19805)
2008(19618)
2007(17071)
2006(15033)
2005(13312)
作者
(65598)
(54407)
(54186)
(51667)
(34898)
(25979)
(24493)
(21231)
(20696)
(19765)
(18627)
(18452)
(17365)
(17267)
(17078)
(16597)
(16228)
(16113)
(15591)
(15503)
(13513)
(13489)
(13101)
(12593)
(12260)
(12224)
(12136)
(12063)
(10916)
(10794)
学科
(86714)
经济(86579)
管理(75518)
(66453)
(58203)
企业(58203)
方法(39819)
(37080)
数学(32928)
数学方法(32532)
中国(23658)
(23056)
(21898)
业经(21002)
(19889)
(19576)
财务(19507)
财务管理(19444)
企业财务(18477)
地方(18066)
理论(16718)
财政(15777)
(15592)
(15143)
农业(14815)
(14399)
银行(14354)
环境(14231)
(14048)
贸易(14040)
机构
大学(328194)
学院(324064)
管理(128458)
(125590)
经济(122750)
理学(111293)
理学院(110051)
管理学(108223)
管理学院(107635)
研究(107527)
中国(79769)
(69763)
(69585)
科学(66596)
(54211)
财经(51529)
(49344)
研究所(48826)
(48111)
中心(47776)
业大(46826)
(46681)
北京(43997)
(42803)
师范(42434)
(38946)
农业(38410)
(38334)
财经大学(38210)
经济学(37839)
基金
项目(220473)
科学(173252)
研究(163249)
基金(160248)
(138835)
国家(137686)
科学基金(118302)
社会(102343)
社会科(96752)
社会科学(96727)
基金项目(85434)
(85302)
自然(76541)
教育(74877)
自然科(74713)
自然科学(74694)
自然科学基金(73335)
(71990)
编号(66631)
资助(65488)
成果(56151)
(49225)
重点(49169)
课题(45967)
(45740)
(45605)
(43572)
创新(42717)
教育部(42518)
科研(42031)
期刊
(139897)
经济(139897)
研究(100039)
中国(64374)
(58499)
学报(51622)
科学(46925)
管理(46905)
(44869)
大学(39399)
学学(36984)
教育(36701)
农业(30809)
(27056)
金融(27056)
技术(26123)
财经(25687)
(21706)
经济研究(21674)
业经(21324)
问题(18042)
图书(16781)
理论(16300)
(15924)
科技(15445)
财会(15420)
会计(15045)
(14992)
实践(14884)
(14884)
共检索到479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付景涛  倪星  
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机制由地方政府的财政责任及其财政活动、财政利益相关者及其财政问责构成,是对地方政府财政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的概括。经济、政治和行政制度决定着财政责任机制及其变迁,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政治弱化+中央政府集权"的制度组合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政治弱化+中央政府放权"的制度组合下,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机制都不够完善,可行对策是从政治、行政和财政三个层面上推行分权改革并提供配套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平  张春燕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废止再到恢复的历程,期间中央政府始终主导着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的变迁方向。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深化,地方政府和投资者的制度需求也逐渐得到重视。由此,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和品种均日益扩大。通过引入SSP范式制度变迁分析,从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初始结构、所处市场的状态、上层制度结构和制度变迁结果等层面分阶段解析地方政府债券制度的变迁历程,根据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变迁所因循的路径依赖以及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中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制度需求与博弈过程,可判断未来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变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春玲  
我国政府职能是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共同行使的。自实施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份额有了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中观调控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公共财政决策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效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勇  
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是中国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经济转轨时期直接参与或干预经济发展活动的特有现象。本文分析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从"经营企业"到"经营城市"的变迁过程。文章以中国财政分权改革为背景,从地方政府"企业财政"和"土地财政"两大模式的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变迁进行了解释。同时,也总结了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得与失,并从财政改革的视角,对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的治理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高峥  曾康华  
本文利用1978—2007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财政收入和GDP数据,把财政体制作为虚拟变量,构建五线段回归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期间我国四次财政体制变迁对地方财力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体制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变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亮  
明代确立赋役财政体制,对基层社会进行了强有力改造,国家以高度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控制社会经济,压缩私人商贸的活动空间。市场繁荣未必会推动赋役财政体制的货币化改革,相反市场会嵌入赋役财政体制,客观上帮助政府实现财政目的。徭役及其"附带性财政责任"是地方政府在定额财政限额之外获取财政资源的主要方式,解户、坊里长、均徭差役群体在政府指令的驱动下,参与到各层级市场交易中,助其完成财政流通。徭役的"可交易性"降低了民户的服役成本,市场嵌入也为徭役审编提供了统一标准,使徭役审编具备可量化、可分解的特点,增强了徭役佥派的均平性,从而使徭役体制表现出更强的调适性。总之,"徭役+市场"的财政流通机制有长期存在的土壤,是明代市场流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兴龙  
一、引言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 789.05亿元,比2010年年底增加38 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等等。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开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但被写入中央和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已演变成关乎公共财政转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跃  
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确立和调整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一方面财政是政府治理的基础,资金严重匮乏肯定影响政府治理;另一方面财政又建立在辖区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当不适当地追求财政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破坏政府治理的社会基础。上级政府在对待下级以及基层政府在对待辖区百姓时,都有其权力的边界,超出这个边界,不仅会降低地方治理的水平,造成治理混乱,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将会危及上级政府主要领导人的威信和位置。文章通过对安徽省S县财政体制变迁与地方治理关系的考察,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财源争夺三个方面描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是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重要引擎。土地财政拓展了地方政府融资制度和政策空间,但也带来了许多风险问题,表现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从国外的情况看,政府或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或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各种方式或名义获取土地收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国外地方政府更重视公共利益的保护,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更多运用公共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避免政府过度参与投资与建设,减轻债务负担,同时,轻松得到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承礼  
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先后经历了财政包干制、分税制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方政府与同一阶段不同层级或地域的地方政府,其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导因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对地方政府的不同激励与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财政依附性在不断增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逐渐让位于合作;地方政府推动市场化改革进入了良性轨道;地方政府职能逐步从经济性向公共性过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雅琴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大量基层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相继陷入财政困难,进而举借债务且债务规模不断膨胀、风险不断增大的境况。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目前主要认为是因为改革不彻底的原因。但是,还应该针对中国财政体制与其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间存在的特异性,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产生机制。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宏观政策,政府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文杰  
政府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是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然而,现实经济中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并没有很好地运行。地方政府在支农支出、教育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上的财政支出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现有财政体制的城市倾向造成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农民较多负担了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产品支出,这是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中央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严重不对称,乡镇财政薄弱的财政收入无法承担起种类繁杂的公共产品支出,因此必须对现有财政体制进行改革:1.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2.合理平衡基层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3.改革县乡财政体制,通过压缩农业服务的行政事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夏策敏  邓继光  江克忠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规范和约束了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支行为,但也形成了"二元财政"格局,即地方政府对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强烈偏好与依赖。本文研究发现,1998~2009年间,地方政府预算内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相对较稳定,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经历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轨迹。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相对较强;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更多依赖于预算外收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较大的地区,对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都较大。同时,预算内财政支出规模、城市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等因素对预算外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都有实质性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荣学  傅鑫  
在中央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责任承担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举措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通过分析借鉴巴西的相关经验,可从政府官员责任、地方政府责任和审计法院责任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责任承担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