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410)
- 2023(23150)
- 2022(19754)
- 2021(18326)
- 2020(15702)
- 2019(36100)
- 2018(35575)
- 2017(67486)
- 2016(37166)
- 2015(41842)
- 2014(41606)
- 2013(41291)
- 2012(38048)
- 2011(34378)
- 2010(34370)
- 2009(32224)
- 2008(32282)
- 2007(28786)
- 2006(25281)
- 2005(22826)
- 学科
- 济(148787)
- 经济(148586)
- 业(116465)
- 管理(115705)
- 企(100209)
- 企业(100209)
- 方法(68020)
- 数学(56900)
- 数学方法(56180)
- 财(45520)
- 农(43578)
- 中国(40400)
- 业经(38496)
- 制(32809)
- 学(32002)
- 农业(29389)
- 务(29357)
- 财务(29267)
- 财务管理(29209)
- 贸(28555)
- 贸易(28540)
- 易(27764)
- 企业财务(27707)
- 地方(27552)
- 理论(25436)
- 和(24838)
- 技术(24612)
- 银(24058)
- 银行(23965)
- 行(22837)
- 机构
- 大学(536804)
- 学院(535339)
- 济(214201)
- 经济(209614)
- 管理(206051)
- 研究(182526)
- 理学(177311)
- 理学院(175298)
- 管理学(172070)
- 管理学院(171103)
- 中国(139329)
- 科学(115556)
- 京(115164)
- 财(102159)
- 农(99510)
- 所(94264)
- 研究所(85701)
- 业大(84769)
- 中心(83118)
- 江(80770)
- 财经(80624)
- 农业(78629)
- 经(73302)
- 北京(72607)
- 范(67763)
- 师范(66942)
- 院(65468)
- 经济学(64772)
- 州(64292)
- 财经大学(59704)
- 基金
- 项目(359386)
- 科学(280556)
- 基金(260559)
- 研究(255623)
- 家(230378)
- 国家(228449)
- 科学基金(194188)
- 社会(160595)
- 社会科(152095)
- 社会科学(152051)
- 省(140195)
- 基金项目(137088)
- 自然(128467)
- 自然科(125498)
- 自然科学(125457)
- 自然科学基金(123247)
- 划(118618)
- 教育(117233)
- 资助(108149)
- 编号(102873)
- 成果(84184)
- 重点(81173)
- 部(78601)
- 发(75860)
- 创(74863)
- 课题(71201)
- 创新(69752)
- 科研(69547)
- 大学(66654)
- 计划(66557)
- 期刊
- 济(237033)
- 经济(237033)
- 研究(154902)
- 中国(104978)
- 学报(93646)
- 农(90865)
- 科学(82099)
- 财(81991)
- 管理(77504)
- 大学(69692)
- 学学(65786)
- 农业(61728)
- 教育(53672)
- 融(47388)
- 金融(47388)
- 技术(45855)
- 财经(40125)
- 业经(38772)
- 经济研究(37850)
- 业(34578)
- 经(34461)
- 问题(30895)
- 图书(28438)
- 版(27370)
- 技术经济(26674)
- 科技(25508)
- 贸(25118)
- 统计(24811)
- 理论(24240)
- 业大(23695)
共检索到796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胥英伟 胡东兰 李勇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政府行为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研究中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量化并探究其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成果较为少见,已有成果中大多立足于生活性、生产性服务业等某一具体领域或旅游、科技等某一具体产业部门来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它们的影响作用,而着眼于地方政府行为与服务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成果鲜见。本文突破已有成果在政府行为量化方法、研究领域、指标选取、实证方法等方面的局限性,以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为样本,将服务业地方政府行为细化为7个二级分项指标及19个三级分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各分项指标进行整合,并用动态面板SYS-GMM估计方法对地方政府行为与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细致测算、分析,以期科学、深入地探究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力求为我国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提供一个快速、高效发展服务业的可靠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宝成 曹媛 王家伟
审计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政府竞争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能否提升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值得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以2009~2015年我国省级审计机关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检验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府竞争对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性",具体表现为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负向影响。规范政府竞争是充分发挥审计国家治理功能、提高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维度和方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冀云阳 钟世虎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二,由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的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第三,在土地融资依赖度和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城市,上述影响表现得更为突出;第四,进一步分解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主要降低了规模效率。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震
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财政现象,土地财政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行为及其效率。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为分析对象,通过纳入地方政府意志探究土地财政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地方土地财政强度越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时存在差异化的表现;从宏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抑制区域层面的技术交流,并驱动地方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抑制作用;从微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驱使企业强化金融杠杆以获取更多金融资源,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下降,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造成挤出,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会影响"土地财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范式,"为增长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强化了土地财政的负向抑制作用,"为创新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地财政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英杰 林春
以财政分权改革为契机,选择中国2000—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探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两者的交互项都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只是因为地区的差异而表现出促进效果的不同。财政分权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完善财政分权改革的措施,为各地政府搭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助推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而技术效率低下却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阻力。我国服务业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导致技术效率的退化。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来提高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水平也较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引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创新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将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形成,以提升城市化对服务业规模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而技术效率低下却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阻力。我国服务业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导致技术效率的退化。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来提高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水平也较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引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创新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将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形成,以提升城市化对服务业规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户艳辉
文章首先利用1998~2009年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非参数Malmquist方法,分析了秦皇岛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点。然后基于四种理论假设,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9个指标的关联度较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聚集经济、产出规模对秦皇岛市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秦小莉 张光宏
本文将经济学中的全要素生产率引入到政府公共部门,提出了政府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测度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利用非参数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新世纪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从总体上看,虽然地方政府效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增长速度缓慢且波动较大,依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且呈现出一定的发散趋势,其中时空差异主要源于各地区技术进步变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分省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和差异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全要素生产率 财政分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海涛 李成明 董志勇
本文基于199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对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干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干预的生产率损失明显大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干预随着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推动作用。当越过第二重门槛,地方政府干预将带来生产率损失,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各个省份均已越过第二重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的现象,为简政放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耕瑞
本文采用我国2001~2015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相应的测算,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西部增长速度最快,中部次之,东部最慢。进一步地,运用系统矩估计(SYS-GMM)方法探讨影响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因素。从全国层面来看,保险深度和证券化水平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银行贷款能力、居民储蓄能力和信贷结构却对其起抑制作用。从地区层面来看,东部的影响作用基本是与全国保持一致的,而中部和西部却是与全国有所差异的。但值得肯定的是,银行方面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作用是较为突出的,要想提高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就必须对银行方面做出相应的策略调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晟景 周宏
[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29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先锋 王敏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差异性土地出让策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工业用地的低价出让策略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商住用地的高价出让策略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差异性土地出让策略通过基础设施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及人力资本效应三种途径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作用。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通过建立有效的土地市场比价机制以及合理利用土地出让收入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晗 何枭吟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出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服务业开放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经济规模、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四个因素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对于经济规模、人力资本和金融发展门槛而言,服务业开放的正向作用始终存在,且跨过门槛值之后不断扩大,而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应则跨过第一个门槛值后由负转正并逐渐增强;跨越经济规模门槛和环境规制门槛的省份较多,跨越人力资本门槛的省份次之,而跨越金融发展门槛的省份仍然较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明霏 曹红
文章分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003-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反而会阻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