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6)
- 2023(11788)
- 2022(9949)
- 2021(8975)
- 2020(7547)
- 2019(16854)
- 2018(16373)
- 2017(31085)
- 2016(16555)
- 2015(18679)
- 2014(18396)
- 2013(17724)
- 2012(16802)
- 2011(15295)
- 2010(15577)
- 2009(14722)
- 2008(13122)
- 2007(11754)
- 2006(10720)
- 2005(9770)
- 学科
- 济(83876)
- 经济(83782)
- 管理(47083)
- 业(38860)
- 企(31245)
- 企业(31245)
- 地方(26720)
- 融(26340)
- 金融(26332)
- 中国(25897)
- 方法(25896)
- 银(23988)
- 银行(23966)
- 行(23301)
- 数学(22838)
- 数学方法(22670)
- 财(20618)
- 农(18877)
- 制(17440)
- 业经(17098)
- 学(16441)
- 地方经济(14718)
- 农业(13277)
- 体(13230)
- 环境(11758)
- 理论(11264)
- 中国金融(11194)
- 务(10856)
- 财务(10818)
- 财务管理(10788)
- 机构
- 学院(229771)
- 大学(227742)
- 济(103298)
- 经济(101140)
- 研究(83519)
- 管理(83453)
- 理学(70689)
- 理学院(69837)
- 管理学(68772)
- 中国(68521)
- 管理学院(68327)
- 财(49440)
- 科学(48364)
- 京(47846)
- 所(41618)
- 中心(39519)
- 财经(38013)
- 研究所(37497)
- 农(37397)
- 江(35783)
- 经(34319)
- 经济学(33361)
- 业大(31368)
- 院(30544)
- 范(29954)
- 北京(29949)
- 经济学院(29717)
- 师范(29634)
- 州(28957)
- 农业(28871)
- 基金
- 项目(150714)
- 科学(118191)
- 研究(112334)
- 基金(108497)
- 家(94169)
- 国家(93385)
- 科学基金(79594)
- 社会(73089)
- 社会科(69292)
- 社会科学(69274)
- 省(59930)
- 基金项目(57552)
- 教育(49933)
- 划(49421)
- 自然(48897)
- 自然科(47677)
- 自然科学(47662)
- 自然科学基金(46797)
- 编号(45137)
- 资助(43546)
- 成果(37154)
- 发(34555)
- 重点(34163)
- 部(32519)
- 课题(32071)
- 创(31327)
- 国家社会(30639)
- 创新(29482)
- 性(28321)
- 发展(28240)
- 期刊
- 济(123209)
- 经济(123209)
- 研究(74815)
- 中国(50054)
- 财(39495)
- 融(35533)
- 金融(35533)
- 学报(33831)
- 农(33796)
- 科学(31560)
- 管理(31379)
- 大学(25768)
- 学学(24542)
- 教育(22288)
- 农业(21669)
- 经济研究(20803)
- 财经(20008)
- 技术(19895)
- 业经(17724)
- 经(17379)
- 问题(15596)
- 技术经济(11640)
- 业(11323)
- 贸(10959)
- 世界(10535)
- 资源(10460)
- 现代(10323)
- 统计(10286)
- 理论(10257)
- 国际(9954)
共检索到366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汉光
本文在构建金融体系效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衡量了长三角经济区的金融体系效率,并通过建立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干预对金融体系动员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行为 金融体系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霞民
本文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存在的产业同构问题以及对金融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相互竞争导致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出现了同构现象,而区域间的产业同构使得资本在地区和产业之间没有得到合理配置,这也对金融配置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提出要将优化产业布局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现产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提高区域金融配置效率。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产业同构 金融配置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苏立宁 廖求宁
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设需要以政策制度作为推进和实施保障,而评估反馈地区之间人才政策的差异与共性,对增强政策制定的合理化、科学化,促进人才发展具有明显效果。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年度、适用对象、政策类别和政策文种四种维度,运用NVIVO质性研究软件比较分析了2006-2017年长三角经济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现行有效的人才政策的差异与共性。三省一市的人才政策对于促进各地区人才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从经济区整体上分析仍存在着柔性引才方式需要强化、政策操作性和协同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伯伟 马骆茹
长三角和珠三角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苏浙沪粤四省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在各自地方政府的创新政策下又形成了不同的创新模式。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江苏省表现为强势型政府指导下的民营经济驱动,浙江省表现为包容型政府引导下的民营经济驱动,上海市表现为强势型政府主导下的国有经济与外资经济双驱动,广东省表现为改革型政府指导下的外向经济驱动。在创新模式方面,江苏省以培育高新区为特色,浙江省是传统产业创新和金融创新并举,上海市以"主国有、辅外资"为特色,广东省以打造新型专业镇为特色。苏浙沪粤四省市各具特色的经济
关键词:
创新模式 创新政策 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伟 周迎迎 杨新华
在非危机时期,区域扩张的动力主要是突破资源瓶颈、对经济腹地的需求、扩展市场空间及寻找投资场所等。而在危机时期,区域的扩张具有通过加强区域间合作、扩大区域范围来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增强经济区域抗风险能力的动机。从这个角度来讲,区域扩张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冲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危机的产物。由于外部金融危机是通过贸易、金融以及心理预期这几个渠道实现跨区域扩散的,那么在区域外部冲击下,经济区加强与外部区域联系的愿望更加强烈,希望通过与区外的合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恢复市场信心,从而使区域的范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就区域扩张方式而言,由于在危机压力下,经济水平比较接近的地区也会加强联系,互相融合...
关键词:
区域扩张 影响机制 长三角扩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磊 李金磊
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资源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对于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理论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并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抑制了新进城市的服务业结构升级,但随着时间增长,这一抑制作用先增后降直至消失。从要素资源流动视角对作用路径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通过加快人力资本要素的重新配置这一机制阻碍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投资和引资等行为偏好会扭曲要素资源配置,加剧对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运宏
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历史演进发现,其职能转变分为四个阶段:直接参与乡镇企业管理阶段、推动产权制度改革阶段、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阶段。地方政府经济职能优化转向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从“一揽子”全能型向“放管服”有为型转变,从行政命令管理向法治化、制度化治理转变,从追求经济发展向增进社会福祉转变。从政策启示层面看,地方政府要不断提升“有为政府”的治理效能,推动共同富裕和高质量发展;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完善兼顾国家决策统一性和地方执行灵活性的动态平衡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彦强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竞争使得区域内产业分布格局表现出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分散同构的特征,资源的跨行政区流动和配置受到一定的阻碍。区域地方政府间的相互合作可以使资源的跨行政区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得以实现。为进一步深化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推进一体化的实现和资源的跨行政区优化配置,必须从构建强有力的区域组织、通过合作协议加强行政权力横向协调、联合兴办开发区等方式着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方 陈凯
基于中间选民理论,使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国长三角地区20个地级政府在城市绿地供给上的策略互动。结果显示:邻近城市的绿地供给对本市的绿地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间选民收入和城市绿地价格对本市的绿地供给的影响不显著;虽然样本城市的自然环境禀赋得到有效利用,但是各城市存在参考邻近城市的绿地供给规模来提供本市绿地的标尺竞争行为,这种标尺竞争行为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原则,可能导致城市绿地供给处于非最优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红
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大、发展质量高,经济地位重要,金融基础雄厚。但是,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仍有阻碍与瓶颈,表现为精准型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体制机制运行通畅性不够、区域金融体系的布局有待优化。金融体系在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应继续深化该区域接轨世界、示范全国的功能与作用,接轨世界金融标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知识产权金融体系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和中小微企业征信难问题的化解为服务重点,形成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同时,应注重发挥央企引领作用,发挥中央金融企业专业优势和中央实体企业行业涉及面广的特点,加快长三角区域金融要素积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金融体系 金融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爱喜 方楚丹 姚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长三角地区的乡村振兴是由区域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升为国家战略,承载着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和引领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乡村振兴五大目标作为一级指标,以金融服务为二三级指标,编制2015—2021年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指数。结果表明,2015年以来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总指数稳步上升,尤其是2018年后加速上升,佐证了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金融服务“三农”的力度加大的事实。但与此同时,五大目标的指数在上升过程中呈现分化趋势,并且地区差异和地区特征明显。效果分析表明,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同时,金融机构长期偏重于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金融服务,在推进乡村振兴其他四大目标时,比较均衡地向每个目标配置金融资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级,仍需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和农村内生动力赋能来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关键词:
长三角 乡村振兴 金融服务指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蕾 陈雯 宋正娜
针对空港经济区相关研究一直依附于临空经济发展研究的现状,在分析空港经济区与临空经济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空港经济区概念,提出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方法:①紧邻机场区域的建成区形成与否是判别空港经济区是否形成的依据之一;②参照国内外成熟空港建设经验,对5 km半径范围和15分钟时间覆盖区域分别进行圈层划分,进而计算各圈层内部各类临空指向产业比重,由此确定空港经济区所在圈层;③根据企业空间布局,对基础圈层进行一定变形,并结合实证地区实际情况,对比分析同心圆圈层分析与时间半径分析结果,以确定空港经济区最终范围。对长三角枢纽机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已经形成以机场为中心,外延2km的空港经济区,可达性分析表明,这一范围大致为空港交通走廊沿线6分钟车程内的高可达性地区。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和无锡硕放国际机场由于周边区域产业的临空指向性较弱,尚未形成空港经济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祥妹 张荣敏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下,研究区内二、三产业呈现绝对β收敛,而第三产业收敛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其中科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收敛性;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前提下第三产业的空间相关性远高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忽略空间权重矩阵下产业结构收敛性差异将导致区域发展研究误差,区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穆荣平 吴柳洁
区域协同创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协同创新关系研究缺乏从城市双边维度的考察,对地方政府合作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也缺乏深入探究。以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地方政府合作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合作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地方政府合作通过促进城市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基础邻近性,正向作用于区域协同创新水平;(3)地方政府合作对区域协同创新的提升效应受到地方政府合作时长、地区文化差异、城市距离等因素影响;(4)创新基础较弱城市更易从地方政府合作中受益,但地方政府合作并不能缩小地区创新能力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晓波 黄炯
长三角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竞争中存在明显的过度竞争问题,主要表现在地价过低、税收过于优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方面。过度竞争既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率也影响了社会公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的利益冲突、现行的政府考核机制以及地区间协调机制的缺乏。规范招商引资竞争的可行对策措施有:改革现行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地位、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等。
关键词:
政府 地方 竞争 招商 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