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5)
2023(10219)
2022(8875)
2021(8169)
2020(7148)
2019(16646)
2018(16298)
2017(33018)
2016(17863)
2015(20031)
2014(20074)
2013(20097)
2012(19298)
2011(17469)
2010(17610)
2009(16558)
2008(16585)
2007(15241)
2006(12923)
2005(11659)
作者
(51875)
(43501)
(43430)
(41535)
(27734)
(21001)
(19889)
(16976)
(16326)
(15729)
(14706)
(14602)
(13796)
(13720)
(13690)
(13671)
(13151)
(12852)
(12560)
(12525)
(10821)
(10797)
(10714)
(9898)
(9806)
(9757)
(9652)
(9452)
(8750)
(8657)
学科
(86916)
经济(86822)
管理(52822)
(51393)
方法(42516)
(42148)
企业(42148)
数学(37236)
数学方法(36988)
(23503)
(21833)
中国(19510)
地方(19159)
业经(17826)
(16463)
(15440)
(14765)
贸易(14762)
农业(14668)
(14215)
(13395)
财务(13376)
财务管理(13337)
企业财务(12791)
理论(12437)
(12182)
金融(12179)
(11982)
技术(11925)
产业(11764)
机构
大学(269251)
学院(266711)
(118035)
经济(115863)
管理(105811)
理学(92316)
理学院(91321)
管理学(90054)
管理学院(89548)
研究(88328)
中国(65744)
(55404)
(55345)
科学(51822)
(44468)
财经(44392)
(42378)
中心(40895)
(40365)
研究所(40196)
(38980)
经济学(38068)
业大(37509)
经济学院(34720)
北京(34643)
(34065)
师范(33735)
农业(33428)
财经大学(33111)
(31129)
基金
项目(176751)
科学(140700)
基金(131035)
研究(129243)
(113182)
国家(112300)
科学基金(96891)
社会(84678)
社会科(80518)
社会科学(80497)
基金项目(69831)
(67579)
自然(61498)
自然科(60100)
自然科学(60083)
教育(59633)
自然科学基金(59098)
(57274)
资助(54083)
编号(51505)
成果(42324)
(41084)
重点(39891)
(38849)
(36837)
教育部(35732)
国家社会(35479)
课题(34932)
人文(34610)
创新(34451)
期刊
(125975)
经济(125975)
研究(78171)
中国(45537)
(43763)
学报(39375)
(37286)
科学(37221)
管理(36434)
大学(29952)
学学(28401)
农业(24773)
(23408)
金融(23408)
教育(23377)
财经(23213)
技术(21319)
经济研究(20956)
(19956)
业经(19876)
问题(17525)
技术经济(14309)
(13796)
统计(13541)
商业(13393)
(13387)
理论(12621)
(12385)
(11905)
世界(11513)
共检索到383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武  王俊海  
首先利用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揭示地方政府行为与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之间的关系,认为在单一的中央政府依托相对绩效考核的晋升激励假设下,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会采取模仿战略来最大化自身利益,进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而放松假设后,地方政府的行为将出现分化。接下来,本文根据1999—2007年中国省际间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变动情况,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近年来导致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关键因素并非地区间相对绩效竞争的结果,而是由GDP增长率等绝对绩效指标带来的晋升激励扭曲。此外,地方政府追求财政收益控制权的行为,将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历史上我国各个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传统产业结构出现了趋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不同。本文从政治晋升的角度,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地区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经济机理分析,指出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工协调会出现失灵,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很难纠正;新兴产业由于存在模仿的后发优势,各地会一哄而上,导致新兴产业的趋同。但是产业结构趋同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莹  王磊  
产能过剩的又一种表现为重复建设,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通过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证明在当前政绩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形成了趋同的干预行为。通过实证检验证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在弱化,经济全球化和地方政府干预则显著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若愚  赵洁  
运用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这一指标分析成渝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用区位熵方差测度区域内工业行业的区际分工程度。分析表明:该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相当程度的趋同现象,虽然趋同程度存在递减趋势,但区域竞争格局下的相关政策仍为未来的产业过度竞争埋下隐患。从3个不同层面对成渝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给予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从"市场拓展型"政府角色定位,加强内生性战略和内生性市场机制的培育、由产业合作向外溢性公共政策合作转变、构建区域合作发展机制实现由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带动型区域经济转变以及加强产业集群建设等角度出发,给出相关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向婷  张璐  
本文旨在考察地区政府保护对地方产业结构的作用,对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提出理论模型,在一个厂商投资行为模型中,从改变地区间贸易成本和政府直接投资两个方面引入地方政府行为变量,讨论政府行为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贸易成本的增加会促使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而政府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不确定,在一定情况下会促进地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化。这些结论在随后进行的对中国近年地区和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趋势分析发现样本年间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差异的全国平均水平在逐年增大。而以地区为着眼点的计量回归分析则发现,在控制了运输条件、地区资源差异和产业结构等历史因素之后,政府变量对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耀  
产业结构趋同化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多年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之一。目前对这一问题有几种普遍看法:一是“趋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我国已经十分严重;二是“趋同”完全违背了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应坚决“避免”;三是国家对“趋同”现象要全面干预,加强项目审批等方面的管制。笔者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现行对产业结构趋同的判断缺乏依据,认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宝通  
如何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张宝通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一直围绕着改革与发展,妨碍着经济结构的优化。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呢?一、把国家产业政策具体化为区域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投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耀东  
工业化初、中期,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大国经济增长的一般特征,但是中国似乎提出了一个“悻论”——经济增长始终伴随着持续的地区产业趋同化。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将近年来理论界的讨论综述如下。 (一)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表现 大多数观点认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表现为三个层次。(1)根据产业“相似系数法”模型得出结论,中部地区与东、西部地区的三次产业与工业结构相似度高;①(2)根据区位商与专业化系数指标分析,各省(市)区专业化系数普遍下降,工业结构之间也存在明显的重复和同构;叭3)根据主要产品的地区分布,推论出省(市)区之间的主要产品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丰  程均丽  
文章采用2006-2016年省级数据,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及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对金融机构的干预行为对产业结构产生了负面影响;金融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存在地方政府干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干预动机强弱而异,财政压力越大、国企占比越高、政绩诉求越高的地区,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越弱;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政府行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正在变小,金融发展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三者关系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恩良  刘文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机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资本有助于矫正中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但在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出于财政压力和GDP竞争等因素,会对金融机构实施干预。而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会促使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所偏好的产业和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阻碍金融的产业甄别能力的发挥,滞缓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导致了不合理产业结构的形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程忠  黄少安  
由于各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严重,因而理论界也较多地聚焦于研究和批评产业结构趋同的负面效应,然而产业结构趋同在一定限度内是合理的、必然的。本文研究了产业结构趋同的合理性,界定了合理性产业结构趋同的概念,提出了判断产业结构趋同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理论层面上,引入了冰山运输成本,探究运输成本是否影响产业结构趋同的发展;从实证层面上,更新了2005—2013年全国省份(直辖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的对比情况,判断了近几年来产业结构趋同的情况,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一帆   潘君豪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持续双向互动,是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肥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1999—2020年中国160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合肥尽可能相似的“合成合肥”,并比较“真实合肥”与“合成合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的差距和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参与科技创新的政策干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政策推行呈N形曲线变化;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快速释放,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显著提升,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逐渐回落,但快速反弹再次跃升,实现对同期同类城市的加速超越。将实证检验结果与合肥案例的质化提炼相结合,全景阐释政府参与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为制定实施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支持引导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吾  
本文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建立一个解释产业结构趋同成因的理论模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以及地区利益障碍和产业协调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消除地区利益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作用,关键是能否在尽快完成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地区利益协调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荣涛  张许颖  苏明吾  
地区利益始终对地方政府行为是一种基本的制约因素 ,地方政府有关产业调整和发展的博弈行为是在追求地区利益中开始和结束的 ,因此 ,各级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不懈追求是形成产业结构趋同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为了印证这个结论 ,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三个博弈模型 ,并就如何消除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的障碍作用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