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1)
- 2023(9126)
- 2022(7762)
- 2021(7176)
- 2020(6200)
- 2019(14481)
- 2018(14116)
- 2017(27617)
- 2016(14742)
- 2015(16651)
- 2014(16757)
- 2013(16692)
- 2012(15727)
- 2011(14208)
- 2010(14688)
- 2009(14302)
- 2008(13561)
- 2007(12572)
- 2006(10840)
- 2005(9940)
- 学科
- 济(62618)
- 经济(62551)
- 管理(42821)
- 业(41156)
- 企(34552)
- 企业(34552)
- 方法(29700)
- 融(26906)
- 金融(26904)
- 数学(25776)
- 数学方法(25574)
- 银(24581)
- 银行(24561)
- 行(23710)
- 中国(22842)
- 财(22018)
- 农(16295)
- 制(15535)
- 地方(14921)
- 业经(13950)
- 务(13125)
- 财务(13100)
- 财务管理(13066)
- 学(12776)
- 企业财务(12497)
- 贸(12369)
- 贸易(12360)
- 易(11975)
- 理论(11332)
- 中国金融(11186)
- 机构
- 大学(214076)
- 学院(212691)
- 济(91803)
- 经济(89828)
- 管理(80619)
- 研究(70102)
- 理学(68799)
- 理学院(68059)
- 管理学(67068)
- 管理学院(66643)
- 中国(61035)
- 财(47303)
- 京(43918)
- 科学(40657)
- 财经(36775)
- 所(35607)
- 中心(35241)
- 农(34231)
- 经(33321)
- 研究所(32005)
- 江(31967)
- 经济学(30401)
- 业大(29176)
- 北京(27880)
- 经济学院(27653)
- 财经大学(27471)
- 农业(27005)
- 州(26323)
- 范(26270)
- 师范(25993)
- 基金
- 项目(134794)
- 科学(105221)
- 研究(100584)
- 基金(97357)
- 家(83234)
- 国家(82537)
- 科学基金(70489)
- 社会(63986)
- 社会科(60760)
- 社会科学(60742)
- 省(52817)
- 基金项目(51378)
- 教育(46234)
- 划(43968)
- 自然(43565)
- 自然科(42528)
- 自然科学(42512)
- 自然科学基金(41778)
- 编号(41552)
- 资助(40468)
- 成果(35155)
- 部(30642)
- 重点(30590)
- 发(29462)
- 创(28492)
- 课题(28253)
- 教育部(26658)
- 创新(26646)
- 性(26590)
- 国家社会(26379)
共检索到322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本文构建了有限承诺条件下的动态债务模型,考察了公共投资在私人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从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角度分析了融资平台举债对资源配置的负面影响,最终得出了市场配置资源主导下的融资平台适度举债规模,为融资平台债务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分析框架。文中还考察了因地方政府内在激励所导致的融资平台举债扩张偏向。从长期看,地方政府须减少对融资平台举债的依赖程度,尽可能调动民间投资,使得民间投资和市场力量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举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类承曜
地方政府债务合约中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巨大的代理成本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如果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就会过度举债,引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由于中国政治体制、金融市场与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描述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地方政府代理成本和外部性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地方政府会过度举债。因此,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规范性管理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刘素合
2009年底,根据办党组的工作安排,南京办财政审计处在无先例借鉴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举债风险项目中首次开展了研究型审计,取得了丰富的审计研究成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叶小媛 吕晓彤
近几年是地方政府发展的关键时期,带动城市圈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压力迫使很多城市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改善地方政府巨额负债的现状已迫在眉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为了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仍需从投融资平台市场机制、融资渠道、内部控制等多层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以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基本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引发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原因,最后对能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各方面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债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子怡
本文基于债务治理理论视角,研究政府绩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多元回归方法,对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连续3年数据构成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绩效水平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按照省级区域划分,东、中部地区省级地方政府绩效水平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稳定性显著负相关,但是西部地区政府绩效水平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从维持地方政府债务稳定性和改善政府绩效水平的微观实现机制来看,政府财务信息披露有助于改善政府绩效水平,并且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越高,政府效率水平越高。本文最后提出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长效机制和科学、完善的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思全 白艳娟
本文在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双冲动的框架下讨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行为,联系到地方政府积累的巨额债务及可导致的金融风险,以及融资平台与信贷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紧密联系,本文将金融加速器的概念引入到分析中来。经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双冲动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拥有信贷加速器效应,这种信贷加速器效应有可能导致风险不可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夏勇毅
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新预算法的正式实施和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依法启动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给地方债设立了"天花板",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仅存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纳入预算。本文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分析对象,从资产结构、资产变现能力、负债总量、项目收益等方面,分析其资产与债务匹配性问题。
关键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资产 负债 匹配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金向 陈墨畅 初美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载体,其债务特点和风险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但由于缺乏数据,因而缺少相关的实证分析。选取全国30家投融资平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平台公司的举债规模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平台所属层级呈正相关;平台公司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土地资源进行融资,所融资金多投向市政建设公益类项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30家平台公司2009—2014年数据,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体系,发现宏观上经济下行,中观上地区财政不良竞争,微观上平台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违约风险普遍存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金向 陈墨畅 初美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载体,其债务特点和风险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但由于缺乏数据,因而缺少相关的实证分析。选取全国30家投融资平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平台公司的举债规模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平台所属层级呈正相关;平台公司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土地资源进行融资,所融资金多投向市政建设公益类项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30家平台公司2009—2014年数据,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体系,发现宏观上经济下行,中观上地区财政不良竞争,微观上平台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了我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伟 黄亭亭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投融资平台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白艳娟 单俊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引发通货膨胀之嫌,并且影响科教文卫等公共品的提供,对民营经济有挤出效应,文章对于规避融资平台的负面影响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利弊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吉富星 洪源 秦玉奇
本文实证检验了撤县设区改革通过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撤县设区改革能够通过影响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供需两方面的土地融资杠杆和投资竞争需求,引起地方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同时在项目、资金层面形成多个作用路径。从债务监管环境看,债务监管越严,越能抑制撤县设区改革对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受显性债务替代效应和隐性债务增量压缩效应影响,地方债务“显性化”政策能抑制撤县设区改革对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效应。上述结论对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以及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政策启示:应审慎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模式下的城镇化,开好举债“前门”、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和项目合规融资,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加强债务监管,构建更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举债融资机制 地方隐性债务 撤县设区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温江勇
监管新规出台后,存量项目还款来源悬空将加大金融风险、在建工程面临停工风险将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速等问题亟待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新规实施效应2017年,财政部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以下简称"50号文")和《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以下简称"87号文"),以规范地方举债行为。总体上,50号文和87号文的实施在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一是地方政府通过撤销担保函、修改合同、变更担保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斌 王朝才 柯勰
以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和分税制改革后的地方税体系等构建地方举债融资的自有财力支撑,以及新《预算法》赋予地方自主发债权利为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力量的日益壮大,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三种模式:集资和收费、借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或发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及与社会资本合作。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地方政府主体地位及相关参与主体权责利的日益清晰化、中央对地方债务管理的日益规范化、举债融资手段的日益市场化、相关配套制度的日益完善化。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演变历程,总结各个阶段特点。在此基础上,阐释三个阶段的演化逻辑,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及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