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2)
2023(10287)
2022(8373)
2021(7527)
2020(6364)
2019(14255)
2018(13748)
2017(26810)
2016(14166)
2015(15668)
2014(15484)
2013(15151)
2012(13486)
2011(11991)
2010(12540)
2009(12641)
2008(12047)
2007(11154)
2006(9983)
2005(9518)
作者
(37770)
(31187)
(31149)
(29603)
(19933)
(14793)
(14298)
(11963)
(11858)
(11319)
(10674)
(10547)
(10287)
(9983)
(9883)
(9635)
(9300)
(9232)
(8885)
(8756)
(7710)
(7519)
(7405)
(7192)
(7080)
(7015)
(6975)
(6938)
(6120)
(6068)
学科
(74800)
企业(74800)
(70778)
管理(67501)
(57254)
经济(57131)
(30518)
(26606)
金融(26604)
(24105)
银行(24100)
业经(23536)
方法(23531)
(23367)
(21901)
(21485)
财务(21457)
财务管理(21423)
中国(20406)
企业财务(20380)
数学(15810)
数学方法(15720)
(15349)
技术(14666)
体制(13881)
理论(13407)
(13108)
企业经济(12192)
(12149)
(11940)
机构
学院(200476)
大学(197383)
(88728)
经济(86975)
管理(83236)
理学(70243)
理学院(69665)
管理学(69088)
管理学院(68676)
研究(58757)
中国(55135)
(51607)
(39654)
财经(38981)
(35156)
(31914)
中心(29658)
财经大学(28947)
科学(28695)
经济学(28534)
(27420)
经济学院(25767)
(25442)
商学(25245)
商学院(25010)
北京(24737)
研究所(23620)
(22649)
(22218)
金融(22188)
基金
项目(122841)
科学(99572)
研究(95199)
基金(92077)
(76662)
国家(75924)
科学基金(68494)
社会(64551)
社会科(61431)
社会科学(61416)
基金项目(48088)
(47999)
教育(42954)
自然(41255)
自然科(40381)
自然科学(40370)
自然科学基金(39744)
(38480)
编号(37662)
资助(36849)
成果(31635)
(31477)
(28449)
(28125)
国家社会(27359)
重点(27016)
创新(26469)
(26215)
(25709)
教育部(25691)
期刊
(104043)
经济(104043)
研究(63791)
(47318)
中国(41973)
管理(38885)
(36229)
金融(36229)
科学(22628)
学报(21400)
财经(21148)
(18979)
技术(18519)
大学(18276)
(18094)
学学(17508)
经济研究(16192)
业经(15904)
教育(15676)
财会(13976)
问题(12403)
会计(11993)
技术经济(11104)
农业(11007)
(10778)
现代(10547)
理论(10149)
国际(9938)
经济管理(9872)
通讯(9333)
共检索到319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嘉彦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集中体现了国企套用公司制的根本性矛盾:一方面,商业信用与政治信用混同;另一方面,公司治理体系与政令传达机制抵牾。公司制度下的既有改革路径解决上述矛盾面临瓶颈,可以考虑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国企特别立法形成分类规制。国企特别法适用范围应限于公益类国企,且应与国企从设立到存续的全流程分类规制相配套,并力求实现商业信用与政治信用的良性融合以及公司治理体系与政令传导机制的平衡互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艳华  洪功翔  
论文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概念、特点和成因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梳理,进一步指出公私合作制是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的有效机制,并对公司合作制框架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及配置和制度设计进行论述总结;最后做了简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琳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就分别从融资机制、投资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及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苗爱红  
融资平台有助于提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能力,推进城市开发建设,但由于运行和监管体制存在漏洞,融资平台债务繁重,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无法实现持续融资。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提出为改善融资平台现状而转型的必要性,并借鉴其他国家融资方法和融资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融资平台发展路径,为我国地方政府解决融资平台融资能力不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伟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类较为特殊的国有企业,它由地方政府出资在特定的行政辖区内开展非市场化特定业务的企业。政府出资成立、政府出人管理、政府区域经营,政府项目为主、政府隐性担保和政府地财还款,这"六政现象"基本可以概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点和运营模式。在当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下,地方行政绩效考评机制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压力通过地方政府直接传导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都患上的资金饥渴症。地方政府融资已成为地方政府显性和隐形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隐患较大。当前,我们亟需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来规范其融资行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国雄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设立和运作不规范、偿债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融资约束机制,以防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全厚  
地方政府投融资是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在非竞争性或者竞争性较弱的领域而进行的投融资行为。一般来说,地方政府投融资活动所涉及的主要领域是基础产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果果  
文章以浙江苍南县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融资为案例,论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性质与作用及具体操作方式方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密的因果循环。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和体制法律约束下,催生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为地方政府借用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地区城市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许航敏  葛小南  孙洁  
一、引言2008年底,为了筹集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的配套资金,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积极建设投融资平台,其融资有力地保证了各级政府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扩内需,保增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9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林婷婷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解决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配套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由于缺乏监管,融资平台本身运作不规范,融资过程中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商业银行信贷、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以及过度依赖政府担保等问题,使融资平台在发挥作用的同时承担着较大的风险。本文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的风险,提出地方政府债务资产证券化、规范融资平台运作等风险防范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立峰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创新出了适合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需要的融资模式,在推动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繁荣社会事业、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融资平台的风险不是融资平台自身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地方政府经济与投资活动中长期存在的体系性和体制性难题。要从财政、金融甚至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全局考虑融资平台的风险防范,为融资平台创造规范发展的环境,促进融资平台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蔡宗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产物,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融资平台公司在内部运作、管理与融资等诸多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国退民进步伐的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也将面临转型,应在健全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理清与市场的关系,尽量减少对竞争性市场的关注和影响;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陆茵秋  孙涛  胡妍斌  王辰  
2009年以来中国信贷快速扩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此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文讨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功能,近几年扩张的主要原因,以及给金融部门、地方政府、国家资产负债表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认为平台过去对中国是机会,但如果不能及时对其的快速扩张加以处理,可能将演变为一场灾难。为避免出现灾难性后果,本文提出建议:解决地方政府层面收入与支出不匹配问题;建立一个监管地方政府预算的全面框架;保证土地出让收入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加快金融改革。本刊征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翻译并发表此文,以供国内读者参考,IMF及作者对译文免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