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53)
- 2023(2829)
- 2022(2544)
- 2021(2543)
- 2020(2183)
- 2019(5327)
- 2018(5582)
- 2017(10242)
- 2016(5789)
- 2015(6206)
- 2014(6118)
- 2013(5617)
- 2012(5132)
- 2011(4426)
- 2010(4759)
- 2009(4582)
- 2008(4591)
- 2007(3971)
- 2006(3765)
- 2005(3505)
- 学科
- 管理(20424)
- 济(18883)
- 经济(18845)
- 业(14980)
- 企(14639)
- 企业(14639)
- 财(11299)
- 制(9581)
- 体(7267)
- 财政(7098)
- 家(6825)
- 国家(6731)
- 体制(6520)
- 方法(5961)
- 中国(5955)
- 政(5687)
- 业经(5043)
- 人事(5038)
- 人事管理(5036)
- 数学(4901)
- 数学方法(4845)
- 税(4694)
- 农(4660)
- 税收(4550)
- 银(4502)
- 银行(4501)
- 地方(4487)
- 收(4459)
- 行(4246)
- 度(4110)
- 机构
- 大学(68004)
- 学院(66890)
- 济(29460)
- 经济(28818)
- 管理(26930)
- 研究(25431)
- 理学(22359)
- 理学院(22141)
- 管理学(21929)
- 管理学院(21766)
- 中国(20831)
- 财(20527)
- 京(14831)
- 财经(13223)
- 科学(12975)
- 所(12627)
- 经(12005)
- 江(11785)
- 中心(11650)
- 研究所(10737)
- 北京(9817)
- 财经大学(9665)
- 院(9377)
- 省(9279)
- 农(9012)
- 范(8918)
- 州(8863)
- 师范(8860)
- 经济学(8477)
- 人民(7553)
- 基金
- 项目(39533)
- 研究(32130)
- 科学(31578)
- 基金(28567)
- 家(24083)
- 国家(23860)
- 科学基金(20833)
- 社会(20562)
- 社会科(19460)
- 社会科学(19454)
- 教育(15375)
- 省(15306)
- 基金项目(14900)
- 编号(13067)
- 划(12545)
- 成果(12249)
- 自然(12100)
- 自然科(11825)
- 自然科学(11823)
- 自然科学基金(11628)
- 资助(11173)
- 课题(9796)
- 部(9447)
- 制(9287)
- 性(9197)
- 重点(8888)
- 创(8877)
- 教育部(8545)
- 国家社会(8521)
- 项目编号(8387)
共检索到121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贺俊程
近年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在增强预算的科学性、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预算制度,一方面,是一种为"养人"服务的预算,其最大特点就是政府机关得到预算资金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范萤心 张舒涵 孙奎环
自200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负债等方式筹措资金,拓宽投资链条,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回暖和社会事业的稳定发展,但也随之带来了地方债务风险,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一系列隐患和问题。一是规模庞大,增长过快,偿还压力大。据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地方债务总额为10.7万亿元,而2013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总额预计将增至12.77万亿元,同比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吉富星
2014年以来,随着国发[2014]43号文、新预算法的实施,原来无序的地方政府举债纳入正轨,债务治理成效逐步显现。截至2016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加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2万亿,政府债务余额27.33万亿,全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36.7%。显著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从国际比较及我国举债背后的资产状况看,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财政风险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顺明 杨清源 蒋晓霞 劳雪峰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各种类型的融资平台,以政府资产作抵押、财政收入为还款来源,向银行贷款获取建设资金,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日趋严重。随着政府性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地方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鹏 代龙涛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这一准自然实验,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284个地级市2000—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地方政府行政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可以显著提升地方政府行政绩效;机制分析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意识、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而提升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社会公共服务质量较好、地方财政压力水平较小地区的地方政府行政绩效影响更加明显。本文研究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但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旧存在,未来改革应从绩效理念、绩效评价和绩效监督出发,强化预算绩效的民生导向,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佘定华 汪会敏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是指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省、省辖市、县、乡)地方政府所承担的本级政府的或有负债。相比于政府直接负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由于极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给财政带来的风险也最大。通过对或有负债进行恰当披露,有利于决策者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制定相关决策,还可以增强资源提供者对政府的信任度,使其更乐于向政府纳税、缴费或投资,政府会获得更多的财务资源。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乐
(一)政府资产1.政府资产的归属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只要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都能作为企业的资产,但对于政府资产而言,上下级或平行管理关系的存在使得政府资产边界的确认非常困难。比如,对于实行多级管理的政府储备物资,如果直接作为中央的资产,但是实际对物资负保管责任的不是中央而是地方;若是作为地方的资产,但具有物资调动权的不是地方而是中央。笔者认为,首称,应根据"谁管理谁确认"的原则确认一些没有争议的资产;
关键词:
名义金额 政府会计主体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聂长流 秦洁
美国政府审计主要关注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通常通过项目的投入来评价其经济性,通过项目的执行和产出评价其效率性,通过项目的影响评价其效果性。在实务中,审计项目的开展通常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定荣 王政军
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欠债规模越来越大,巨大的偿债压力使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现有债务,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当前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据审计署有关负责人在今年人大会上表示:"目前我国中央债务规模在7.7万亿元左右,地方债在10.71万亿元,考虑到部分地方债存在一定浮动性,估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黄敏新
(一)完善预算编制1.以内涵式导向的业务工作计划为基础。高校预算是将各年度的工作计划用资金来进行量化,是货币化的工作计划。预算管理用资金量来细化高校的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是对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量化后做出的计划安排。因此,年度业务工作计划首先要体现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以学科建设为例,工作计划应突出师资队伍和学科团队建设,据此编制下一年度的部门和项目经费预算。学科建设作为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朱芳芳
针对中国地方公共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在把预算管理的重心放在支出上、注重对支出绩效的评估、加强税收管理、增强财政透明度、追求公众的回应性、实行跨年度预算规划、建立地方公共支出预算编制论证制度等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
公共财政管理 地方预算 体制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立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佳鹏 王红梅
哪些因素及其何种组合会对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产生决定性影响?相关实证研究仍十分有限。本文从组织外部、组织内部、组织间关系三个层面出发,构建一个包含五个前因条件的理论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2015—2018年31个省级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复杂因果关系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提升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成效需兼备理念认同和能力经验,并且存在水平合作模式和权威引领模式两种路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组态效应与发展环境对地方官员和预算单位行为选择的非线性影响有关。研究结论对于从组态视角探索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质增效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朝才 邹治平
一、应辩证看待由地方公债所引致的财政风险问题——发行地方公债的可行性探讨地方公债能否顺利发行,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有能力避免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总体看来,这两个条件目前在我国基本都已具备。 (一)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状况来看,社会对地方公债的认购能力非常充分。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近12万亿元的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