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4)
- 2023(14009)
- 2022(11402)
- 2021(10101)
- 2020(8497)
- 2019(18716)
- 2018(18658)
- 2017(35549)
- 2016(19695)
- 2015(21905)
- 2014(22205)
- 2013(21276)
- 2012(19711)
- 2011(17969)
- 2010(18112)
- 2009(17161)
- 2008(16681)
- 2007(15407)
- 2006(13836)
- 2005(13001)
- 学科
- 济(93751)
- 经济(93625)
- 管理(62241)
- 业(52197)
- 企(43694)
- 企业(43694)
- 方法(30610)
- 数学(26031)
- 数学方法(25812)
- 财(24915)
- 中国(24736)
- 地方(22245)
- 农(21543)
- 制(21467)
- 业经(20440)
- 学(19490)
- 体(16661)
- 银(15132)
- 融(15122)
- 金融(15115)
- 银行(15098)
- 行(14502)
- 农业(14162)
- 地方经济(13516)
- 务(13458)
- 财务(13413)
- 财务管理(13377)
- 理论(13255)
- 环境(13069)
- 企业财务(12829)
- 机构
- 大学(284256)
- 学院(283607)
- 济(123943)
- 经济(121393)
- 管理(103160)
- 研究(101968)
- 理学(87867)
- 理学院(86904)
- 管理学(85437)
- 管理学院(84920)
- 中国(76979)
- 财(61892)
- 京(59628)
- 科学(59625)
- 所(51951)
- 财经(47547)
- 农(47325)
- 研究所(46562)
- 中心(45547)
- 江(44564)
- 经(43028)
- 经济学(39994)
- 业大(39769)
- 北京(37235)
- 农业(36849)
- 院(36502)
- 范(36110)
- 师范(35679)
- 经济学院(35525)
- 财经大学(35084)
- 基金
- 项目(183953)
- 科学(145523)
- 基金(134830)
- 研究(134445)
- 家(118106)
- 国家(117174)
- 科学基金(100039)
- 社会(88481)
- 社会科(83850)
- 社会科学(83832)
- 省(71454)
- 基金项目(70118)
- 自然(62419)
- 教育(61651)
- 自然科(61010)
- 自然科学(60990)
- 自然科学基金(59961)
- 划(59780)
- 资助(54498)
- 编号(52708)
- 成果(44901)
- 重点(41993)
- 部(41186)
- 发(39789)
- 制(38155)
- 课题(37913)
- 国家社会(37827)
- 创(37788)
- 性(36135)
- 创新(35598)
- 期刊
- 济(148244)
- 经济(148244)
- 研究(90560)
- 中国(62351)
- 财(50546)
- 学报(46027)
- 农(44662)
- 管理(41602)
- 科学(41421)
- 大学(35328)
- 学学(33613)
- 教育(30025)
- 融(29673)
- 金融(29673)
- 农业(29271)
- 财经(25649)
- 经济研究(24971)
- 技术(23888)
- 经(22188)
- 业经(21450)
- 问题(18951)
- 业(14908)
- 技术经济(14103)
- 版(13741)
- 贸(13691)
- 世界(13272)
- 统计(12700)
- 现代(12593)
- 理论(12190)
- 商业(12053)
共检索到443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瑞明 金田林
本文从政绩考核与官员异地交流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发现,在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和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制的背景下,激励机制的扭曲和考核体制的不完善诱发了地方官员行为的短期化倾向,而不规律的官员交流机制使得地方官员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流寇"特征,其短期化偏好进一步被强化。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进程中突出的公共服务短缺、资源诅咒陷阱与环境治理不足这三类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印证了前述有关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建中 籍宏伟 董重转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近200所办学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性专科学校,经过整合和提升办学实力后,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产生,既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办好这些院校,使其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成为我们面临的最紧迫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皮建才 张鹏清
文章分析了外资进入背景下体制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考虑了地方政府进行竞争性补贴和协调性补贴两种情况。在外资进入的背景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导致一个更高的补贴力度,从而使国内企业的体制性产能过剩更加严重。第二,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使得国内企业的产能和产量水平更高,同时加剧国内企业的产能过剩。第三,虽然地方政府之间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利润水平,但是会降低国内企业的自生能力。第四,地方政府对国内企业的补贴竞争会给辖区带来更高的GDP。
关键词:
外资进入 地方政府补贴 体制性产能过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国 王磊
当前经济体制下,研究体制性因素对于资本退出的影响,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发现,国有经济占比和行业纳税程度对资本退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反映行业经营状况的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则对资本退出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当前行业资本退出存在明显的体制性障碍,影响市场机制对资本退出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国 王磊
当前经济体制下,研究体制性因素对于资本退出的影响,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发现,国有经济占比和行业纳税程度对资本退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反映行业经营状况的利润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则对资本退出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当前行业资本退出存在明显的体制性障碍,影响市场机制对资本退出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庞明川
积极财政政策使我国经济成功地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持续加大的政府投资扩张已成为经济增长贡献因素中的一个常量,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增强引致了投资波动幅度增大。本文认为,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是造成投资波动的重要诱因之一。要有效制约地方政府过分的投资冲动,就要强化市场约束和推动体制创新。
关键词:
政府投资 投资冲动 体制性约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赵旭杰
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国独特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治理制度安排所蕴涵的地方与全国利益冲突和协调机制,提出了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悖论假说,并着重分析了其制度根源。然后,本文依据省份数据,利用多动态因素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呈现出较明显的全国反周期和省份顺周期特征,有助于全国经济稳定但加剧了省份经济波动,这在欠发达省份表现得尤为突出。财权与事权错位导致财政收支分权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特征具有较明显的非对称影响:支出分权会削弱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全国反周期特征,强化其省份顺周期特征,收入分权的扭曲性影响较弱。官员治理制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干部队伍年轻化和知识化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阮成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曹勇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转轨期。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系统已经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中。确切地说,中国现今的市场体制尚处于功能不完全状态,但正是在这种功能不充分的体制下,中国经济竟能保持十几年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兴龙
一、引言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 789.05亿元,比2010年年底增加38 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等等。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开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但被写入中央和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已演变成关乎公共财政转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茉莉 胡长青
以渐进转换方式作为基本思路,逐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表明,至少在今后30年里,我国经济体制将处于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以分散决策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将发生重大的转换或重构。与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泳臻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增长,短期内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值得关注。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的短期影响入手,基于2015—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债务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大规模举债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地方财政缺口和人均投资额对地方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而贸易规模对地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系统GMM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辉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行为主体,其采取了许多措施扩大本地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在"GDP竞赛"目标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不断地加大直接投资,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势必会使得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同时,这种增长是以减少整个社会的福利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应该不断规范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首先要进一步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其次应当加强硬预算约束;最后应当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关键词:
转型期 地方政府投资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