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50)
- 2023(5039)
- 2022(4303)
- 2021(3846)
- 2020(3223)
- 2019(7050)
- 2018(6788)
- 2017(12971)
- 2016(6847)
- 2015(7630)
- 2014(7403)
- 2013(7325)
- 2012(7270)
- 2011(6855)
- 2010(7097)
- 2009(6750)
- 2008(6250)
- 2007(5786)
- 2006(5494)
- 2005(5050)
- 学科
- 济(53323)
- 经济(53281)
- 管理(21407)
- 地方(15727)
- 方法(14626)
- 业(13427)
- 数学(12786)
- 数学方法(12747)
- 地方经济(11659)
- 学(11224)
- 企(11006)
- 企业(11006)
- 中国(9827)
- 财(9353)
- 业经(8419)
- 农(7090)
- 家(6704)
- 经济学(6638)
- 国家(6449)
- 制(6297)
- 环境(6253)
- 财政(5823)
- 体(5654)
- 融(5644)
- 金融(5644)
- 和(5397)
- 理论(5121)
- 农业(5097)
- 产业(5037)
- 发(5030)
- 机构
- 大学(109007)
- 学院(106911)
- 济(57004)
- 经济(56115)
- 管理(40298)
- 研究(40206)
- 理学(34407)
- 理学院(34010)
- 管理学(33636)
- 管理学院(33411)
- 中国(29303)
- 财(26219)
- 京(21659)
- 科学(21306)
- 财经(20218)
- 所(19849)
- 经济学(19475)
- 经(18340)
- 研究所(17644)
- 中心(17169)
- 经济学院(17162)
- 江(15969)
- 财经大学(14872)
- 范(14148)
- 师范(14045)
- 院(13706)
- 北京(13667)
- 农(13104)
- 州(12349)
- 科学院(11712)
- 基金
- 项目(65635)
- 科学(52810)
- 基金(49696)
- 研究(49272)
- 家(42332)
- 国家(42024)
- 科学基金(36334)
- 社会(35170)
- 社会科(33411)
- 社会科学(33403)
- 基金项目(25609)
- 省(23988)
- 教育(21864)
- 自然(20845)
- 自然科(20377)
- 自然科学(20372)
- 资助(20223)
- 自然科学基金(20032)
- 划(19770)
- 编号(18415)
- 成果(16114)
- 国家社会(15569)
- 部(15163)
- 发(15107)
- 重点(14595)
- 济(13724)
- 教育部(13684)
- 经济(13595)
- 人文(13451)
- 发展(12864)
共检索到170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强
以往分析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文章通过构建以中央政府行为为外生变量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对在中央政策给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种种政策选择做出分析。对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对垄断部门实施保护以及民营企业对地方官员的“公关”、民企参与国企改组迟缓等现象做出了解释。借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市场准入 地方保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德珠
我国地方政府由于任期制等原因而形成"短视"认知偏差,过分注重项目的短期收益状况,从而会表现出对能带来大量即期收益的"政绩工程"类项目的投资冲动和对需要大量即期成本支付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拖延。以此可以部分地解析地方政府过度投资在我国历次经济过热中的作用机制。绿色GDP的提倡和一票否决制度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反偏差干预手段,也可在此框架内得到统一的逻辑解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显未
新时代来临之际,中国社会经济体系开始向着全新阶段发展,并形成系统的新制度经济学,侧面展现出制度在人们实行经济学分析时的必要性,这也充分说明了我国社会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向更高阶层推进,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也因此进入转型时期。制度变迁视角下,地方政府必须明确社会制度与经济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采取推进社会经济体系发展的有效行为,保证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克难
运用金融发展理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揭示地方政府推动地方金融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计量模型检验了1993年至2010年信阳市金融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一次结构变动,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管理金融体制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金融发展 结构变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尉纲 曾国平
地方政府举债,一旦形成债务风险将引发地方财政支付危机,一方面将会大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地方公共产品的投入,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难以改善,延缓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支付危机造成的干部职工工资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新海
本文在提出典型现象和回顾传统学说的前提下 ,从政府与产业部门良性互动的视角 ,审视了后进国家成功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所在 ,并对其内在发生机制进行了解释。以此为逻辑基础 ,结合相关国家的经验 ,对我国现阶段的加速发展提出了必要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航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前两种利他行为,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关于纯粹利他,生物学存在着很大争论,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本文在“合作剩余”和“生物演化稳定策略”(ESS)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能够解释纯粹利他行为的模型,并利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一行为内在的激励机制作出了说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灵燕
中国人倾向于以不同的规则对待和自己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人,这种关系导向行为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加以解释。由于熟人之间的交往是持续的,且某两人之间的交往情形会被熟人圈中的其他人了解到,因此,当个人实施“送人情”这种看似利他主义的行为时,虽然栖牲了短期利益,却可以期望在未来获得他人的回报。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送人情”时都抱有未来从他人那里获得互惠性报偿的期望,只有家人之间在相互帮助时才不会计较对方回报与否。
关键词:
关系 人情 自利 互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翠萍 汪戎
本文从分析"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入手,通过四象限模型分析了个人行为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及人的行为如何影响制度供给,反过来制度供给又是如何通过"生产"或"塑造"个人偏好而影响经济效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制度是微观个体行为的产物,宏观绩效是制度价值的落脚点,是个人行为选择的结果。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不能忽视对个人行为的研究,不能忽视制度供给是通过影响人的行为而影响经济效率。
关键词:
个人行为 偏好 制度供给 经济效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艳伟
本文从法治约束地方政府对财产权保护和契约维护干预的角度论述了我国转轨过程中投资者保护和最终决定的金融发展水平。首先从分权改革制度设计的分析入手,论证分权后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行为主体的地方政府在约束缺失的情况下,为缓解财政压力向辖区内经济体伸出了掠夺之手。并且政府的权力边界在分权后的扩张干预了契约维护质量。本文利用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伴随改革进程,法治水平的提高有力地约束了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促进了金融的发展。最后文章提出随着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的后改革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规范政府行为的法治建设,更好地保护私人投资,金融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
法治 地方政府 干预行为 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菲
从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诞生、发展到近年来的种种改革走势,政府干预始终如影随形。在理论上对政府提供公共养老保险的动机进行了解析,阐释了政府责任的构成及实现,论述了政府干预养老保险的局限性。最后,从政府责任与个人责任组合调整和重构的角度,讨论了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维度及相应的社会经济条件。
关键词:
政府责任 公共养老保险 政府干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万山
支持创业是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从经济学上分析,创业是具有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混合产品。由于创业的正外部性、不确定性及机会收益性,政府必须对其大力支持,才能达到创业的最大效益边界。中国的创业支持政策经历了30余年,虽然在创业教育、税费优惠、创业服务、投融资支持等方面出台制订了系列政策,且各项政策不断得到充实与完善,但总体而言,创业政策还有较多的需要完善之处,体现在创业政策尚需体系化和法律化、创业教育还需深入、创业投融资还需加大投入支持和创业服务还需配套到位等方面。
关键词:
政府 创业 政策 混合产品 外部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祝青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着手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影响资本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并解释中国改革以来资本深化的原因及其过程中的投资效率变化,通过一个包含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动态框架分析了这种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地方政府通过进入管制和信贷干预影响了资本深化路径,进而影响了投资储蓄转化机制,最终影响了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宏观调控和财政改革的影响亦能在本文框架内得到较好的解释。
关键词:
资本深化 进入管制 信贷干预 资本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泰城 陈剑林
人性假定是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研究政府职能正确定位的重要前提。古典经济学认为人的自利行为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增加。但古典经济学这一假定遭遇到"公用地灾难"的质疑。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缺陷,正确理解和把握地方政府职能并进行定位,既可以弥补市场失灵,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人性假定 主体抉择 职能定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红
当前,城市非理性扩张、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凸显,这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土地市场行为。文章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征购、出让定价、实物地租转嫁以及协议出让等行为,指出中央——地方的财政竞争以及地区之间的平行竞争是其深层次的制度根源,而中国土地制度的产权缺陷决定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事实垄断"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土地市场的监管职能,深化土地市场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