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5)
2023(10019)
2022(8553)
2021(8204)
2020(6858)
2019(15898)
2018(15328)
2017(29934)
2016(16087)
2015(18020)
2014(17423)
2013(17152)
2012(16318)
2011(14841)
2010(14939)
2009(14057)
2008(13723)
2007(12215)
2006(10856)
2005(9875)
作者
(42258)
(35056)
(35002)
(33794)
(22970)
(16631)
(15985)
(13667)
(13469)
(12733)
(12062)
(11800)
(11297)
(11218)
(11066)
(11010)
(10427)
(10290)
(10144)
(9905)
(8799)
(8507)
(8465)
(8014)
(8007)
(7950)
(7665)
(7493)
(6981)
(6927)
学科
(73939)
经济(73871)
管理(50072)
(44784)
方法(35799)
(35763)
企业(35763)
数学(32483)
数学方法(32257)
中国(22490)
(21448)
(18876)
(17191)
贸易(17185)
(16843)
环境(14184)
业经(14141)
(13953)
地方(13355)
(12346)
农业(12172)
(11804)
银行(11804)
(11561)
金融(11561)
(11379)
(11365)
(10802)
财务(10785)
财务管理(10758)
机构
大学(229669)
学院(227245)
(111486)
经济(109778)
管理(91897)
理学(79395)
研究(79352)
理学院(78671)
管理学(77864)
管理学院(77418)
中国(63648)
(53433)
(47467)
财经(41974)
科学(41204)
(38562)
(37699)
经济学(36668)
中心(36460)
研究所(33796)
经济学院(33277)
(32201)
财经大学(31343)
北京(30419)
(28929)
(28508)
(27677)
师范(27528)
业大(26057)
(25337)
基金
项目(148616)
科学(120570)
研究(113687)
基金(113437)
(96493)
国家(95791)
科学基金(83692)
社会(77829)
社会科(74282)
社会科学(74269)
基金项目(58050)
(52715)
教育(51265)
自然(50127)
自然科(49005)
自然科学(48996)
自然科学基金(48192)
资助(47988)
(45191)
编号(44286)
成果(37471)
(36029)
国家社会(34258)
重点(32921)
教育部(32118)
(32041)
人文(31025)
(30645)
中国(30422)
课题(30045)
期刊
(116685)
经济(116685)
研究(74023)
中国(42258)
(40043)
管理(33388)
科学(27944)
学报(26544)
(25508)
金融(25508)
(25050)
大学(21799)
财经(21687)
经济研究(21116)
学学(20319)
教育(19681)
(18643)
技术(17537)
农业(17241)
(16408)
业经(16281)
问题(15897)
国际(14203)
世界(13544)
统计(12238)
技术经济(11819)
(10863)
理论(10857)
图书(10419)
(9871)
共检索到343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杨海生  陈少凌  周永章  
市场化改革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分权,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间围绕流动性要素展开竞争。本文从环境政策的角度对我国省份间的竞争和博弈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财政分权和基于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体制,使地方政府当前的环境政策之间存在着相互攀比式的竞争,其目的在于争夺流动性要素和固化本地资源,而不是旨在解决本地区的环境问题,这是导致我国环境状况逐年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与此同时,这种竞争也呈现出从单一控制目标的粗放型策略向多元控制目标的集约型策略转化的动态特点,这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在制定环境政策时的自我约束机制正在加强。为此,本文认为,为发挥地方政府竞争的良性效应,促进地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淑云  曾龙  李伟华  
在分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过程中的土地价格竞争、土地财政依赖与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分析与检验方法对2003—2014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土地出让竞争行为与经济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价格竞争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说明合理的土地低价出让行为有利于促进城市生产率的提高。而土地财政依赖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与错配,抑制了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地方政府通过适当的土地低价出让价格来招商引资,并减少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优化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引导市场竞争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等方式来提高城市生产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成  张家楠  
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成员需求是国家治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2010—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共2 538个样本数据检验横向税收竞争对地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横向税收竞争显著削弱了地方政府对辖区居民的回应性,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普遍性,不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原因在于,横向税收竞争减少了地方政府可以用于回应辖区居民需求的财政收入,导致了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的缩减,从而弱化了地方政府的回应性。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既有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的研究领域,为规范税收竞争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也丰富了有关政府回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相关政策选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淑云  曾龙  李伟华  
在分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过程中的土地价格竞争、土地财政依赖与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分析与检验方法对2003—2014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土地出让竞争行为与经济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价格竞争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说明合理的土地低价出让行为有利于促进城市生产率的提高。而土地财政依赖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与错配,抑制了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地方政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如波  田益祥  
将三阶段DEA模型与Bootstrap方法相结合,选取地方债务投入和产出指标,构建了地方债务使用效率测评模型。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样本,检验地方债务使用效率测评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税收与引资竞争反映地方政府竞争强度,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债务使用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挖掘最优地方政府竞争程度与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与地方债务使用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当地方政府竞争强度低于门限值时,地方政府竞争会提高债务使用效率;竞争高于门限值会造成地方债务使用效率损失;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竞争最优强度各不相同,其中东部地区最低,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竞争最优强度相对更高;近年来地方债务使用效率呈逐步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整体仍相对偏低,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涛  周业安  
分税制的实施在中国的多级政府体制内部形成了事实上的财政分权体制,这种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可能展开竞争。究竟这种支出竞争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是表现为策略互补还是策略替代?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各省份人均实际本级财政支出总量和行政管理费支出表现出显著的策略替代特征,而各省份人均实际基本建设、教育、科学、医疗卫生、预算外等支出都表现出显著的策略互补特征;此外,各省份人均实际本级财政支出总量、基本建设和行政管理费支出都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上的路径依赖特征。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杰  李涛  
尽管中国的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的税权,但分税制的实施所形成的特定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可能展开事实上的税收竞争。本文试图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性质与程度方面的证据,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各省份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类的税负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同期的空间策略互补特征,而各省份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水平却表现出显著的同期的空间策略替代特征;此外,各省份的营业税、财产税、各种费的税负水平都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上的路径依赖特征。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建军  周维正  
研究目的:中国城市发展的主题形态是城市群,而关于中国城市群层级优化的愿景模式是高首位度还是扁平化这一问题一直以来存在争议,作者以地方政府土地经营策略为切入点,从空间视角论证中国当前城市层级体系状态形成的内在机制并对其合理性进行把握。研究方法:空间分布图形分析与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土地经营效果存在空间非均衡形态,地方政府间基于招商引资效应的土地经营策略存在着空间外溢效应与空间竞争效应。研究结论:地方政府间基于土地经营策略的竞争,促使中国城市层级体系趋向扁平化,而在中国现有的制度背景及路径依赖约束下,趋向扁平化的城市层级体系有其合理性且符合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与基本国情。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尚植  
分税制背景下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典型特征表现为税负、公共投入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三种政策工具之间的策略互动,从而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交互项系数的符号,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的三种政策工具是相辅相成的;交互项的作用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税负、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投入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边际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振   李泽浩  
地方政府竞争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随着央地关系及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变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策略会有所调整,从而可能表现出显著的企业生产率效应。以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20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地方政府所受的财政分权激励与政绩考核激励对这一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显著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不同竞争工具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效应;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提高,弱化了财政补贴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强化了税收优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政绩考核导向由“增长速度”向“发展质量”的转变,增强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但也加深了地方面临的财政支出分权约束影响。因此,应积极推动央地财权事权关系再调整,优化设计地方政府在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上的激励机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黎文靖  程敏英  黄琼宇  
中国转轨经济下的财政分权体制和政治晋升锦标赛激励地方政府官员将政策资源向有利于自身政绩的方向倾斜。文章研究发现,与买壳上市家族企业相比,直接上市家族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但同时通过更高的资产回报、过度投资和负担更多的超额雇员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目标。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热衷于推动新企业上市并给予大量政策扶持的原因,对于市场化进程中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孔繁成  
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党代会周期对辖区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辖区环境质量在党代会召开前后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在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后,发现各辖区环境质量的周期性波动与党代会召开前后环境监管力度变化密切相关。党代会召开前后,环境规制强度和实施力度有所不同,进而使得辖区环境质量有所不同。每次党代会召开前一年和当年,各辖区环境规制强度和实施力度均上升,从而使得辖区环境质量改善;每次党代会召开第二年,各辖区环境规制强度和实施力度均下降,从而使得辖区环境质量恶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久凯  王艺明  
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传统竞争模式是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制度根源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竞争模式呈现出朝向更加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转变。本文基于274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竞争模式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定量识别分析,并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模型对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的碳减排绩效进行实证评估。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促进了碳排放绩效的提升;第二,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对低碳试点城市具有较强的碳减排效应,说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绩效;第三,地方政府竞争模式转变不仅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而且从长期来看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能够助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凤芝  杨浩昌  
首先分析了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生态环境污染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2000—201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面板分位数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加环境分权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竞争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两者的共同影响能够显著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此外,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环境分权加剧了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而地方政府竞争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竞争则加剧了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据此,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应适度加大环境分权力度,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环境管理权限,同时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机制,并完善地方政府治污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政府竞争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趋良效应"方向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为杰  任成媛  胡蓉  
中国的环境污染与政治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地方政府竞争是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政府间策略性行为的考虑,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环境污染的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阶段性特征及区域差异。随着中央政府不断加大环境考核力度,生态文明导向日趋明确,地方政府竞争并未带来环境污染水平的提升,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规范政府间环境策略互动行为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