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4)
- 2023(18764)
- 2022(16043)
- 2021(14611)
- 2020(12263)
- 2019(27116)
- 2018(26648)
- 2017(51039)
- 2016(27584)
- 2015(30149)
- 2014(29180)
- 2013(28253)
- 2012(25335)
- 2011(22694)
- 2010(22377)
- 2009(20416)
- 2008(19382)
- 2007(16727)
- 2006(14380)
- 2005(12511)
- 学科
- 济(106993)
- 经济(106850)
- 管理(84305)
- 业(74313)
- 企(62184)
- 企业(62184)
- 方法(48407)
- 数学(42718)
- 数学方法(42192)
- 财(32431)
- 农(28455)
- 中国(27399)
- 业经(24001)
- 贸(23242)
- 贸易(23236)
- 制(22874)
- 易(22686)
- 地方(22392)
- 环境(22210)
- 学(22182)
- 务(18793)
- 财务(18743)
- 财务管理(18698)
- 农业(18670)
- 企业财务(17724)
- 划(17213)
- 和(16711)
- 技术(16610)
- 银(16342)
- 银行(16296)
- 机构
- 学院(375247)
- 大学(372956)
- 济(154011)
- 经济(151063)
- 管理(145809)
- 理学(127537)
- 理学院(126148)
- 管理学(123834)
- 研究(123205)
- 管理学院(123156)
- 中国(92757)
- 科学(76760)
- 京(76057)
- 财(73150)
- 农(62692)
- 所(60422)
- 财经(58313)
- 中心(57767)
- 业大(57404)
- 研究所(55253)
- 江(54563)
- 经(53216)
- 农业(49366)
- 经济学(48466)
- 范(46835)
- 师范(46223)
- 北京(46018)
- 院(45696)
- 经济学院(44030)
- 财经大学(43601)
- 基金
- 项目(268396)
- 科学(213570)
- 基金(198842)
- 研究(190772)
- 家(175589)
- 国家(174266)
- 科学基金(150506)
- 社会(125095)
- 社会科(118898)
- 社会科学(118873)
- 基金项目(105516)
- 省(104579)
- 自然(98759)
- 自然科(96537)
- 自然科学(96511)
- 自然科学基金(94769)
- 划(88535)
- 教育(87536)
- 资助(79825)
- 编号(74749)
- 重点(61332)
- 部(59200)
- 成果(58056)
- 发(57593)
- 创(56784)
- 国家社会(53306)
- 创新(53245)
- 科研(52541)
- 制(51832)
- 课题(50930)
- 期刊
- 济(159316)
- 经济(159316)
- 研究(102500)
- 中国(67648)
- 学报(60779)
- 财(57429)
- 科学(55792)
- 农(55218)
- 管理(52067)
- 大学(46442)
- 学学(44526)
- 农业(37609)
- 教育(32689)
- 融(30634)
- 金融(30634)
- 技术(30606)
- 财经(28144)
- 业经(26778)
- 经济研究(26753)
- 经(24164)
- 问题(21366)
- 业(20023)
- 版(18403)
- 贸(18272)
- 科技(17971)
- 资源(17531)
- 统计(17301)
- 技术经济(16807)
- 商业(16586)
- 策(16568)
共检索到531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珊珊 罗良文
立足于中介效应视角,本文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三个方面探讨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运用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竞争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影响会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以及环境分权变化而发生根本性转变。换言之,在不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水平条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净效应分别呈现V型、倒V型、倒V型门槛特征;邻近地区间环境规制与区域碳生产率均存在局部聚集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为实现2030年减排承诺的目标,除选择适宜的环境规制方式、力度以外,还需要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及区域协调等多个方面,优化环境规制的区域碳生产率效应的实施效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游 谭光荣 王涛生
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282个地级城市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回归技术,实证检验了FDI技术外溢效应的非线性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基础上,FDI对中国地区技术溢出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财政分权水平的门槛效应,以致落在不同财政分权水平范围内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技术溢出效应。
关键词:
财政分权 FDI 门槛回归 技术溢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段世霞 靳杨柳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对碳生产率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检验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碳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碳生产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和本省域的碳生产率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和相邻省域的碳生产率的溢出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光荣 史卜云 金培振
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财政支出结构倾斜问题日益凸显,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支出对区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有何差异?通过构建Min DS-Luenberger指数测度中国20391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从区域企业整体视角来看,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区域的财政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空间交互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科技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效应并不明显;对外开放与产业高级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儒 卫离东
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作为影响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考虑地区经济增长和减排效应入手,采用全要素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和SBM-DEA模型测算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从空间视角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地方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现空间集聚的特征;地方政府竞争抑制了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产业集聚起到促进作用,而两者的交互作用有利于提高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地理位置和城市规模下,地方政府竞争和产业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强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比例,以推动实现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虹 杨巧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出口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存在的"逐底竞争"使得中国当前整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下降阶段,当前严格环境规制会抑制出口。目前,中国应该逐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采取措施改变环境规制"逐底竞争"的局面,尽快跨越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改善和出口增加的"共赢"。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逐底竞争 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胜兰 初善冰 申晨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以能够同时反映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的"生态效率"作为衡量指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区域生态效率,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实施行为中存在明显的相互"模仿"行为,同时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制约"作用。2003年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制定、实施和监督行为由相互"模仿"转向"独立"施行,环境规制行为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作用也由"制约"转变为"促进",或者"制约"作用减弱。因此,中央政府有必要推行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地方政府行为准则,通过完善环境法制建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艺 杨高升 谢秋皓
为了探讨省际间贸易壁垒对环境规制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利用SE-SBM模型测得各省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四位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价格对比法度量省际间贸易壁垒程度,并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三种,最终构建了普通面板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彩云 陈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有所变化,且这些变化与财政分权、政绩考核指标的变化有关,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1年269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这一问题。结果发现:整体来看,2003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呈现倒"N"型影响。其具体原因为:从财政分权角度看,随着事权和财权增加,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于政绩考核指标,综合基准回归和稳健分析,经济增速越快,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越大,随着减排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先正后负的特征。本文为评价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影响的变化提供了实证依据,并评价了政绩考核指标在环境规制水平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如何提升环境规制水平有一定启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冕 徐江川 杨福霞
为统筹解决绿色生产率估算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技术异质性、随机因素干扰以及潜在内生性等问题,本文将自助抽样法(Bootstrap)引入参数共同前沿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准确评估绿色生产率的稳健方法,并依此考察2003—2016年我国城市层面绿色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滞后(SLX)模型,并通过引入空气流通系数这一工具变量解决模型设定的内生性问题,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生产率之间的空间因果关系进行了科学识别。结果显示,经自助抽样法修正后的稳健绿色生产率在样本期限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年均增长率为6.21%,这一数值要高于修正前的测算结果;从地区层面来看,绝大部分城市的绿色生产率排名在经自助抽样法修正后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尤其是处于中间名次的城市排名变动更为明显。其次,空间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增强在显著促进本地区绿色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也会对相邻城市的绿色生产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意味着环境规制除了在本地区产生“波特效应”之外,也引发了空间上的“污染避难所效应”;但从净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增强总体上能够促进城市绿色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玉爽
基于我国省级2003—2020年的宏观层面数据,以实施环境规制面临的成本—收益分析和中国式环境联邦主义理论分析为基础,利用基准模型和空间模型实证分析在环境分权背景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形影响,先促进后抑制,目前已过拐点;以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为代表的治理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U形影响,先抑制后促进,目前已过拐点;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倒U形影响,先促进后抑制,目前未过拐点。在环境分权背景下,环境分权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缩短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时间,削弱其作用强度;环境分权对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延长了其发挥正向作用的时间。在时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类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基准结果一致,仅有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的倒U形影响贯穿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东部地区,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强,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不可忽略的空间相关性,治理投资型环境规制和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科学把握各类环境规制的实施强度,有效发挥环境规制的正向实施效果;适当提高省级环境分权程度;完善治理投资型和市场引导型环境规制,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最终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政策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宝成 曹媛 王家伟
审计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政府竞争带来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能否提升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值得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以2009~2015年我国省级审计机关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检验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自相关性;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府竞争对审计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性",具体表现为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负向影响。规范政府竞争是充分发挥审计国家治理功能、提高政府审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重要维度和方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超 王海
本文从环境规制失效问题出发,将财政分权变量分成事权与财权,以体现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区竞争约束下环境规制作用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竞争对环境规制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其中,处于双门槛值之间的样本具有更强的竞争激励,其规制治理投资并不能带来环境的改善,更多的是一种"表面文章";较高资本禀赋的地区已经显现出较好的规制治理效果。本文还发现,地区竞争对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是显著的;财权与事权分权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不同方向,其中事权分权将导致环境污染的增大,财权分权与此形成反向力量,同时实证结果显示,事权分权也没有强化地区竞争的显著证据。笔者认为,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
关键词:
地区竞争 财税体制改革 规制失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先锋 惠宁 宋文飞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政府R&D资助效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有为政府"的重要内容。与以往研究不同,基于环境规制的新视角再考察了政府R&D资助对企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1)政府R&D资助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但资助效果的有效实现具有一定的环境规制约束;(2)在环境规制门槛下,政府R&D资助效果表现出明显的"U"型非线性特征,只有当环境规制水平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R&D资助才会有效,也只有在更为严厉的环境规制强度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资助效果;(3)环境规制约束下的政府R&D资助效果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一是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资助效果的约束性最强,只有在相对更高的环境规制水平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的创新溢出。二是过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会负向调节中部地区的政府R&D资助效果,较高的环境规制水平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负面影响。三是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正向调节政府R&D资助效果,但只有当环境规制水平超越一定限度时,资助效果才能实现最优。因此,充分注重环境规制的约束,推动政府资助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有机融合,可能是新时代有效提升政府R&D资助效果的重要着力点。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宇澄
本文选取1996-2012年间我国31个省级地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证明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存在性,并且研究了竞争的表现形式。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环境规制竞争表现出跨界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在工业二氧化硫、粉尘等治污减排成本大、环境规制正外部性强的污染物治理上存在"搭便车"动机。同时随政绩考核体系中环境质量占比的增加环境规制竞争逐渐减弱。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竞争行为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中部地区,而东、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因此,中央在考虑制定政绩考核体系和节能减排目标时,需考虑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空...
关键词:
环境规制竞争 空间计量模型 省级面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