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1)
2023(8359)
2022(7133)
2021(6432)
2020(5315)
2019(11793)
2018(11656)
2017(22192)
2016(12188)
2015(13378)
2014(13299)
2013(12765)
2012(11643)
2011(10622)
2010(10891)
2009(10388)
2008(10300)
2007(9365)
2006(8473)
2005(7940)
作者
(34307)
(28483)
(28476)
(27243)
(18014)
(13579)
(12967)
(10999)
(10735)
(10083)
(9816)
(9606)
(9164)
(9076)
(8982)
(8829)
(8510)
(8266)
(8153)
(8039)
(7029)
(7020)
(6764)
(6514)
(6388)
(6285)
(6251)
(6224)
(5670)
(5528)
学科
(52258)
经济(52178)
管理(46246)
(35088)
(31001)
企业(31001)
方法(19119)
(17929)
环境(16694)
数学(15973)
数学方法(15857)
地方(15056)
(14654)
中国(12909)
(12491)
业经(12426)
(11429)
(10624)
(10423)
(9201)
(9143)
财务(9126)
财务管理(9096)
体制(8809)
地方经济(8724)
企业财务(8672)
(8543)
金融(8540)
(8512)
银行(8501)
机构
学院(175911)
大学(175091)
(75136)
经济(73609)
管理(68584)
研究(59471)
理学(59019)
理学院(58386)
管理学(57656)
管理学院(57321)
中国(44913)
(38943)
(36234)
科学(35032)
财经(29727)
(29101)
(27248)
中心(26972)
(26806)
研究所(26100)
(24138)
经济学(23812)
业大(22971)
(22472)
北京(22396)
师范(22301)
(21999)
财经大学(21917)
经济学院(21420)
(21329)
基金
项目(119900)
科学(96715)
研究(89839)
基金(88683)
(76456)
国家(75924)
科学基金(66230)
社会(60463)
社会科(57528)
社会科学(57513)
(47290)
基金项目(47219)
自然(40700)
教育(39670)
自然科(39601)
自然科学(39591)
(39151)
自然科学基金(38876)
编号(35081)
资助(34623)
(28587)
成果(28474)
重点(27730)
(26836)
(26834)
国家社会(25892)
(25355)
课题(24574)
创新(23936)
教育部(23197)
期刊
(86655)
经济(86655)
研究(52783)
中国(35759)
(31761)
管理(25478)
学报(24029)
科学(23769)
(21510)
大学(18846)
学学(17965)
教育(15735)
(15708)
金融(15708)
财经(15283)
农业(14469)
业经(13607)
技术(13526)
经济研究(13286)
(13122)
问题(11293)
资源(9820)
科技(8410)
(8115)
技术经济(7952)
现代(7860)
(7847)
理论(7754)
财会(7521)
(7319)
共检索到262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胜兰  初善冰  申晨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以能够同时反映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的"生态效率"作为衡量指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区域生态效率,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实施行为中存在明显的相互"模仿"行为,同时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制约"作用。2003年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制定、实施和监督行为由相互"模仿"转向"独立"施行,环境规制行为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作用也由"制约"转变为"促进",或者"制约"作用减弱。因此,中央政府有必要推行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地方政府行为准则,通过完善环境法制建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慧慧  桑百川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下,政治晋升和经济增长双重激励刺激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竞争活动。文章以财政分权为出发点,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主体整合到区域经济格局中,对中国市际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环境规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与FDI区位选择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环境成本并不是FDI的主要区位决定因素;政府竞争下的经济分权对FDI的流入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为吸引FDI而导致的策略性博弈显著存在。这说明放松环境规制是地方政府竞争FDI所依赖的一项重要政策手段,地方政府间的这种"竞次"行为与国内地方分权的体制联系在一起,争夺资本的激烈程度与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更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希果  陈尧俊  
文章利用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从全国以及区域角度对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实施不利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环境规制监督由于效率问题从而不利于地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环境规制综合衡量指标的环境规制结果有利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2)环境规制实施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资源的挤占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而环境规制监督效率低下问题在西部地区更显著。(3)地方政府竞争在环境规制监督、实施以及结果三个环节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中均产生带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孝松  李博  翟光宇  
本文从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结合"污染避难所"有关假说,在FDI区位选择理论中加入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因素。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是否存在地方政府以降低环境规制为手段策略性争夺FDI以及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到底"(race-to-bottom)的事实。基于2005年至2013年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对以上两个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根据经验分析结果,地方政府降低环境规制水平的确能够吸引更多的FDI,出于辖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地方政府有动机降低环境规制水平;考察环境规制策略性的空间计量模型显示,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政策博弈的确存在着"竞争到底"的特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晓  张壮壮  
基于2000~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对我国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为了追赶周边省份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制定的地方政策促进了污染排放;环境规制依旧是减少污染排放的强有力手段;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对污染排放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的提高有效抑制了污染排放,进一步支持了"污染光环"假说;人口密集度和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污染排放,而技术创新可有效抑制污染排放。分区域检验表明,当将环境规制作为门槛变量时,不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都显著促进了污染排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国高  邵忠林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策略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从全国层面来看,命令控制型、市场型和自主型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均有助于本地产能利用率提升;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下地方政府采取模仿竞争策略,竞相降低环境规制强度会加剧产能过剩;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地方政府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易造成污染企业转入地区出现产能过剩;自主型环境规制下地方政府的竞争策略尚不明确。(2)从区域层面来看,三种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本地产能利用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幅度不同。与东部地区相比,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下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模仿竞争策略和市场型环境规制下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更加显著,易形成产能过剩;自主型环境规制下东部地区地方政府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易加剧污染企业转入地区产能过剩问题,而中西部地区自主型环境规制的溢出效应不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谢晓波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模型表明,在开放条件下,产品市场的竞争使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收益增加,维持现状的成本增加,从而强化地方政府间的制度竞争。开放度越大,市场竞争越激烈,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积极性越高,区域制度转型越快;同时,地方政府竞争使区域制度转型进程对外界因素的变化更加敏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薄文广  徐玮  王军锋  
基于地方政府吸引FDI的视角,本文深入探讨了地方政府在不同竞争动机下对异质性环境规制采取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理论模型认为FDI进入决策既受环境成本影响,还与内外资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差异有关,地方政府会对异质性环境规制采取"逐底"或"逐顶"的差异性策略。应用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全国和区域层面,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水平整体呈现日益严格特征,但更多表现在命令型环境规制上;地方政府的命令型和市场型环境规制表现为"逐底竞争"特征,且后者具有区域差异性;自主型环境规制呈现"逐顶竞争"特征。在政策建议上,中央政府应根据不同区域环境问题实行差别化而非一体化环境规制政策;改变当前过多依赖命令型规制格局,重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弥补自主型环境规制短板;地方政府应明确主次竞争动机并充分利用环境规制异质性进行理性博弈竞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周力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中国流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关注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动态、成因及后果。新世纪以来,中国水污染密集型产业呈现出"逆流而上"的态势,若其污染物"顺流而下",则会加大下游地区的环境风险。本文基于中国七大流域干流县域数据,首次实证验明了这一"污染回流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污染回流效应"主要是由于上下游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而以"国控点"环境监测制度为代表的垂直型环境规制可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污染回流效应"主要发生于内资企业而非外资企业。该效应也会被辖区内的"标尺竞争"进一步放大。为治理流域污染问题,国家应统筹考虑流域经济带的税收、财政与环境政策等方面的顶层设计,严控由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非期望环境后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卓  潘敏杰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竞争视角,结合我国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体制,考察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策略选择行为及对雾霾污染的作用。静态博弈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通过权衡自身的环境规制收益与成本进行策略选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中央政绩考核体系的不断调整,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竞争中采取“差异化”的策略选择,对雾霾污染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肯定环境规制政策与财政分权对治理雾霾污染的积极效果。为此,应继续完善并加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厘清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及支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虹  杨巧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出口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存在的"逐底竞争"使得中国当前整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下降阶段,当前严格环境规制会抑制出口。目前,中国应该逐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采取措施改变环境规制"逐底竞争"的局面,尽快跨越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改善和出口增加的"共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伟  刘腾飞  张灿  
文章从财政分权理论出发搭建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理论假设,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地方政府间存在环境规制竞争,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且逐渐由“逐底竞争”的状态向“独立规制”转变;二是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行为受到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中央政府环保考核和公众环保诉求三种因素影响;三是整体上,引资竞争加剧了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规制“逐底竞争”,环保考核和公众环保诉求又弱化了环境规制的“逐底竞争”,但也存在一定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应构建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和长效行政问责机制,拓宽公众监督渠道,加大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地方政府间的环境规制竞争能够真正发挥规制作用,进而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宇澄  
本文选取1996-2012年间我国31个省级地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证明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存在性,并且研究了竞争的表现形式。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环境规制竞争表现出跨界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在工业二氧化硫、粉尘等治污减排成本大、环境规制正外部性强的污染物治理上存在"搭便车"动机。同时随政绩考核体系中环境质量占比的增加环境规制竞争逐渐减弱。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竞争行为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中部地区,而东、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因此,中央在考虑制定政绩考核体系和节能减排目标时,需考虑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彩云  陈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有所变化,且这些变化与财政分权、政绩考核指标的变化有关,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1年269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这一问题。结果发现:整体来看,2003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呈现倒"N"型影响。其具体原因为:从财政分权角度看,随着事权和财权增加,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于政绩考核指标,综合基准回归和稳健分析,经济增速越快,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越大,随着减排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先正后负的特征。本文为评价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影响的变化提供了实证依据,并评价了政绩考核指标在环境规制水平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如何提升环境规制水平有一定启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珊珊  罗良文  
立足于中介效应视角,本文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三个方面探讨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运用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竞争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影响会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以及环境分权变化而发生根本性转变。换言之,在不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水平条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净效应分别呈现V型、倒V型、倒V型门槛特征;邻近地区间环境规制与区域碳生产率均存在局部聚集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为实现2030年减排承诺的目标,除选择适宜的环境规制方式、力度以外,还需要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环境分权及区域协调等多个方面,优化环境规制的区域碳生产率效应的实施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