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0)
- 2023(9393)
- 2022(8021)
- 2021(7357)
- 2020(6578)
- 2019(15119)
- 2018(14517)
- 2017(28465)
- 2016(15517)
- 2015(17632)
- 2014(17587)
- 2013(17520)
- 2012(16661)
- 2011(15090)
- 2010(15427)
- 2009(14983)
- 2008(14102)
- 2007(13059)
- 2006(11355)
- 2005(10391)
- 学科
- 济(62296)
- 经济(62226)
- 管理(44040)
- 业(42309)
- 企(34654)
- 企业(34654)
- 方法(29476)
- 融(26957)
- 金融(26955)
- 数学(26278)
- 数学方法(26053)
- 银(24752)
- 银行(24713)
- 行(23930)
- 中国(23362)
- 财(21574)
- 农(17344)
- 制(16405)
- 地方(15218)
- 学(13726)
- 业经(13329)
- 贸(12383)
- 务(12377)
- 贸易(12373)
- 财务(12352)
- 财务管理(12312)
- 易(12045)
- 企业财务(11741)
- 农业(11739)
- 中国金融(11209)
- 机构
- 大学(222937)
- 学院(221239)
- 济(92649)
- 经济(90589)
- 管理(81872)
- 研究(77437)
- 理学(69788)
- 理学院(69008)
- 管理学(67859)
- 管理学院(67454)
- 中国(65903)
- 科学(47685)
- 京(47133)
- 财(46635)
- 农(43166)
- 所(40749)
- 中心(38657)
- 研究所(36878)
- 财经(36071)
- 业大(34707)
- 农业(34428)
- 江(34427)
- 经(32671)
- 经济学(29904)
- 北京(29887)
- 州(27798)
- 经济学院(27250)
- 院(27177)
- 范(26969)
- 财经大学(26915)
- 基金
- 项目(143952)
- 科学(111482)
- 基金(103944)
- 研究(102628)
- 家(91634)
- 国家(90875)
- 科学基金(76129)
- 社会(64182)
- 社会科(60900)
- 社会科学(60879)
- 省(56619)
- 基金项目(54571)
- 自然(49502)
- 自然科(48353)
- 自然科学(48332)
- 划(48072)
- 自然科学基金(47499)
- 教育(46924)
- 资助(43988)
- 编号(41367)
- 成果(34800)
- 重点(33221)
- 部(32166)
- 发(31792)
- 创(30130)
- 课题(28965)
- 科研(28381)
- 创新(28280)
- 计划(27341)
- 教育部(27236)
共检索到339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璟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新政"),要求清理与规范融资平台公司的各类举债融资行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应如何按"新政"的要求,既规范公司的融资行为,又不影响地方政府相关基础设施、重点产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志群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雏形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1998至2003年一轮扩张性财政政策中得到初步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有效扩大内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纷纷扩建融资平台,地方融资平台得到快速发展。作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地方融资平台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客观上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了民生和生态环境,形成大量优质资产,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地方融资平台也存在着举债规模过大、地方政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承惠 林莉
投融资体制中地方政府的职能再定位张承惠林莉一、改革中的认识误区及其后果我国现有投融资体制还存在很大缺陷,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认识误区之一:行政性分权可以造就高效率的投资主体。到目前为止,动作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项改革就是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婷
一、概述(一)经济背景国家审计署在2009年公布的《对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审计情况》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大、形成时间长,历史遗留债务负担仍比较重。总体而言地方财政和政府性债务管理还不够严格和规范,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债务平均占一半以上。这些地区共有各级融资平台公司307家,其政府性债务余额分别占省、市、县本级政府性债务总额的44.07%、71.36%和78.05%,余额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培武
从公共财政建设的视角,指出我国当前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在规模、结构和市场信用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考核财税制度安排和债务融资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科学的行政考核体系以及构建正式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债务融资 政府职能 风险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本文构建了有限承诺条件下的动态债务模型,考察了公共投资在私人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从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角度分析了融资平台举债对资源配置的负面影响,最终得出了市场配置资源主导下的融资平台适度举债规模,为融资平台债务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分析框架。文中还考察了因地方政府内在激励所导致的融资平台举债扩张偏向。从长期看,地方政府须减少对融资平台举债的依赖程度,尽可能调动民间投资,使得民间投资和市场力量发挥主导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举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伟 黄亭亭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规费、国债等资产或者以财政补贴、政府担保作为还款承诺设立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投融资平台的主要投资方向是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飞虎
本文探讨了当前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现状,分析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动因是基于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预期、政绩生产预期、地方政府竞争预期、中央政府兜底预期、腐败收入预期等因素,指出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导致地方债务危机、地方政权危机、通货膨胀危机、宏观政治经济危机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增长,提出了治理我国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娟 赵欣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依托政府融资平台以财政担保通过金融机构信贷等方式筹集城镇建设资金。但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张的,本文通过对A市的融资规模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把融资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以防范潜在债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融资 债务 适度规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叶小媛 吕晓彤
近几年是地方政府发展的关键时期,带动城市圈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压力迫使很多城市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改善地方政府巨额负债的现状已迫在眉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为了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仍需从投融资平台市场机制、融资渠道、内部控制等多层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以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基本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引发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原因,最后对能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各方面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债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白艳娟 单俊辉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引发通货膨胀之嫌,并且影响科教文卫等公共品的提供,对民营经济有挤出效应,文章对于规避融资平台的负面影响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利弊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任伟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在地方政府辖区内从事特定业务的国有企业。该类型企业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保障房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旅游、工业等产业整合领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融资品种较多,单一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其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本文尝试对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进行梳理,并对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服务工作的金融中介机构的构成、组合及模式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融资服务 金融中介机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大伟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通过与希腊政府负债的对比,指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债虽然有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但并不会演化为"中国版的债务危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负债不能掉以轻心,而应未雨绸缪,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长效机制,引导地方政府融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融资平台 债务危机 规范清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盛虎 刘青
随着经济增长,地方政府的职能由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并重转变,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因此,创新生产与供应过程分离的多元化公共产品生产主体成为必然。数据分析表明,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型后,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然而财政收入却没有协同增长,反而形成日益扩大的收支缺口,致使地方政府产生了大量债务,并造成了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对中央政府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文件的梳理,结合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构建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融资创新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