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0)
2023(14400)
2022(12519)
2021(11998)
2020(9961)
2019(23208)
2018(22894)
2017(44791)
2016(24233)
2015(27412)
2014(27422)
2013(26953)
2012(24397)
2011(21531)
2010(21747)
2009(19802)
2008(19312)
2007(16449)
2006(14074)
2005(11999)
作者
(66780)
(55780)
(55250)
(52850)
(35331)
(26690)
(25100)
(21954)
(21076)
(20029)
(18985)
(18591)
(17601)
(17412)
(17193)
(16923)
(16532)
(16437)
(15827)
(15751)
(13733)
(13474)
(13433)
(12721)
(12508)
(12244)
(12192)
(12143)
(11136)
(10876)
学科
(95076)
经济(94972)
管理(77027)
(69033)
(59294)
企业(59294)
方法(46782)
数学(41057)
数学方法(40364)
(35208)
中国(24637)
(24319)
(20948)
业经(20467)
地方(19471)
(18219)
财务(18137)
财务管理(18077)
(17616)
企业财务(17127)
理论(17117)
农业(15780)
(15576)
贸易(15569)
(15126)
财政(15114)
技术(15003)
(14727)
环境(14428)
(13405)
机构
大学(334608)
学院(334581)
管理(137694)
(130794)
经济(128013)
理学(120773)
理学院(119523)
管理学(117213)
管理学院(116614)
研究(104629)
中国(77378)
(69880)
(67512)
科学(65797)
(51273)
财经(51123)
(49336)
业大(49207)
中心(47942)
(47085)
研究所(46577)
(46541)
北京(43568)
(42839)
师范(42494)
经济学(39546)
农业(38521)
(38493)
财经大学(38229)
(38187)
基金
项目(234591)
科学(185424)
研究(171671)
基金(170971)
(148000)
国家(146808)
科学基金(127777)
社会(108099)
社会科(102599)
社会科学(102572)
(91892)
基金项目(90660)
自然(84056)
自然科(82168)
自然科学(82153)
自然科学基金(80622)
教育(80041)
(76864)
资助(71312)
编号(70207)
成果(56299)
重点(52000)
(51895)
(48937)
(48524)
课题(47909)
创新(45526)
教育部(45072)
科研(44749)
国家社会(44044)
期刊
(136076)
经济(136076)
研究(96838)
中国(62892)
(54921)
学报(50411)
管理(48659)
科学(47228)
(43984)
大学(38532)
教育(37092)
学学(36387)
农业(30783)
技术(29445)
财经(24408)
(24236)
金融(24236)
经济研究(22868)
业经(22811)
(20730)
问题(17453)
图书(16345)
技术经济(16071)
科技(15929)
理论(15583)
(15573)
统计(15546)
(15053)
商业(14762)
财会(14601)
共检索到4733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绒  叶广宇  
通过构建土地财政规模倒U型效应的三层委托代理博弈均衡模型,对地方政府如何进行土地供应抉择进行了严谨的数理演绎,重新审视了激励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如何从"经营企业"演变至"经营城市",以及"经营城市"如何进一步加剧的内在逻辑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既有财政分权激励下,地方政府投入到商住用地供应及其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规模一般会高于中央政府的期望,而投入到保障房用地供应及其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规模一般会低于中央政府的期望,随着中央政府的更加集权,这一负面效应趋势得以有效扭转。在考虑官员晋升激励后,上述结论均得以加剧和强化。这为新常态下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的改革提供了逻辑机理的分析证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宋璐怡  陈利根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波  唐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分析转型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实质内涵与演变历程;从弥补地方财政支出、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正面效应;从侵害农民利益、诱发土地寻租与腐败违法、形成地方政府届际不公平、导致经济实体空洞和金融风险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建立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和界定政府对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及征收形式方面,提出改革与完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基本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龚辉  
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获得了可支配收入,为地区发展带来繁荣,但这种繁荣具有不可持续性并包含潜在风险。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利用1999~2012年的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空间集聚效应及其成因,指出我国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竞争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范围正在由东部向中部地区扩大,因此应从预算监管、政绩考核和开源节流等方面着手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娄成武  王玉波  
研究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负效应,对于土地财的兴利除弊、实现可持续的地方土地财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土地财政的起源、涵义与性质,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税的财政体制、国家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流转制度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选择,进一步论述了由此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利益受损、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并积累财政金融风险,以及形成届际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的财政等负效应。论述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涵义与存在的困局,在此基础上,从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完善财政体制、推进土地房产税系与农地产权及征用制度改革、改变以土地财政为动力机制的城市化发展、约束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风险性行为等方面,提出后土地财政时代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泰松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波动性,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地区间差异。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与土地供应面积大幅增加、"招拍挂"出让比重上升以及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不断上升等有着密切关系。受制于18亿亩耕地红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土地财政收入是不可持续以及不稳定的,地方政府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收支困境。因此,应尽快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及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平稳推进土地财政模式的转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曾莲  严秋斯  
研究目的:从土地财政在政府举债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研究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中介效应;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促进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和2013—2015年的28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结果: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和土地管理问题,必须严控土地资源的抵押转化,限制预算软约束;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性的土地交易机制,促进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震  邢军  
近年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助长了房地产投机,引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埋下了隐患。事实上,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以经济内容为主的政绩考核机制及其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引起土地财政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分税制条件下,地方政府陷入了巨大困境:一方面,财力面临枯竭的问题;另一方面,其面临不断增长的支出需求。在这种预算约束条件下,"土地财政"便成了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土地财政是中国城市化启动的关键制度,对于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积累起到重要作用。土地财政也带来资源浪费、金融风险和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简单地放弃土地财政并转向税收,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土地财政不应简单放弃,而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完成而不断升级乃至逐渐退出。在此之前,土地财政不应轻言放弃。保障房制度,可以利用土地财政为劳动力的城市化提供原始资本。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谢乔昕  孔刘柳  
利用1995~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针对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的地区差异效应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中国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竞争形式、地方政府父爱主义倾向以及地方政府对境外投资资本优惠力度等是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湘玲  邓晓婴  
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指地方政府有效筹集财力的能力。用“预算收入占GDP的比例”、“政府财政自给率”等指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地区差异,可以得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呈现地区非均衡状态”的结论。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能力非均衡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会产生许多正面、负面政治影响,这需要我们积极利用其正面影响,合理引导并防范其负面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是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重要引擎。土地财政拓展了地方政府融资制度和政策空间,但也带来了许多风险问题,表现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从国外的情况看,政府或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或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各种方式或名义获取土地收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国外地方政府更重视公共利益的保护,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更多运用公共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避免政府过度参与投资与建设,减轻债务负担,同时,轻松得到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岳桂宁  滕莉莉  王春花  
1994年实施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日益凸显,为了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转让、土地批租的运作来增加收益。"土地财政"既是财政窘困的无奈之举,也反映出当前土地利用制度的不足。本文对"土地财政"的形式、成因、规模和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地方"土地财政"问题困扰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牟燕  钱忠好  
研究目的:对2000—2013年土地财政依赖度进行测度,分析土地财政依赖度的空间差异,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困境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三维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0—2013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金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财政依赖度呈现上升态势。2000—2013年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出让金水平年均14366.96×108元,累计达201137.40×108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9.17%。200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财政依赖度为8.51%,2013年为38.80%,14年间增加了30.29个百分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