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5)
2023(9391)
2022(7783)
2021(7033)
2020(5941)
2019(13068)
2018(12726)
2017(24170)
2016(13237)
2015(14758)
2014(14718)
2013(13934)
2012(12742)
2011(11424)
2010(11851)
2009(11733)
2008(10483)
2007(9806)
2006(8652)
2005(8177)
作者
(36007)
(29846)
(29475)
(28381)
(18740)
(14077)
(13561)
(11440)
(11365)
(10745)
(10234)
(10029)
(9664)
(9589)
(9522)
(9246)
(8835)
(8766)
(8489)
(8403)
(7552)
(7251)
(7181)
(6841)
(6728)
(6705)
(6635)
(6558)
(6034)
(6002)
学科
管理(44739)
(43866)
经济(43772)
(38051)
(33378)
企业(33378)
(26561)
金融(26554)
(24193)
银行(24173)
(23439)
(21354)
中国(21088)
(18984)
方法(14788)
(13386)
(12642)
数学(12376)
业经(12289)
(12282)
数学方法(12261)
财务(12243)
财务管理(12209)
企业财务(11675)
地方(11457)
中国金融(11071)
体制(10394)
理论(9257)
(9054)
(8889)
机构
学院(177387)
大学(176368)
(73004)
经济(71256)
管理(64281)
研究(59753)
理学(54030)
理学院(53496)
中国(53166)
管理学(52682)
管理学院(52350)
(42674)
(36702)
科学(32910)
财经(31836)
中心(29825)
(29341)
(28742)
(28482)
(27289)
研究所(25931)
经济学(24017)
财经大学(23670)
业大(23160)
北京(22947)
(22834)
(22002)
经济学院(21636)
农业(21081)
(21004)
基金
项目(114536)
科学(90040)
研究(87948)
基金(82538)
(70715)
国家(70100)
科学基金(60188)
社会(56698)
社会科(53835)
社会科学(53826)
(45762)
基金项目(42751)
教育(40388)
(37516)
自然(35898)
编号(35817)
自然科(35069)
自然科学(35058)
自然科学基金(34434)
资助(33242)
成果(31293)
(28040)
重点(26168)
课题(26053)
(25686)
(24809)
(24674)
(24105)
国家社会(23928)
创新(23332)
期刊
(83881)
经济(83881)
研究(57845)
中国(42715)
(36434)
(34549)
金融(34549)
学报(26338)
(26138)
管理(25402)
科学(23203)
教育(21124)
大学(20867)
学学(19805)
财经(16855)
农业(16189)
技术(14546)
(14378)
经济研究(13467)
业经(12790)
问题(10354)
理论(9199)
财会(9197)
会计(8448)
(8366)
实践(8138)
(8138)
(8097)
现代(7678)
(7598)
共检索到286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一、引言 地方政府的介入给金融体制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过程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两个方面的变化最值得关注:第一,地方政府都竞相利用它们新获得的政治影响向金融机构施加压力,中央银行驻地方的代表们很难抵御地方的需求,最终形成“地方分支银行对地方政府一定程度上的实际隶属”(世界银行,1989;樊纲等,1990)。第二,由于地方压力的普遍存在,各类金融机构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受到遏制。虽然在许多地区出现了不同规模与类型的金融市场,但都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地方政府塑造的痕迹,且只具有省级或地区规模,彼此间的联系极少(IMF,1989;世界银行,1989),由此导致金融资源的地方分割配置状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闵达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地方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金融办")虽然不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建春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如何进一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规范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行为,推动我国金融业更好更快发展,已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是我国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地方政府已成为影响金融发展路径和效率的显著因素,但其金融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金融协调部门职能边界模糊、隐性干预大于显性管理、地方政府信用过度透支等问题,地方金融体制亟需进一步完善。基于对当前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缺损主要原因的分析,本文建议从确定地方政府金融管理的行为边界、规范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机构职能、建立多元化和多层次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完善地方政府激励约束机制及地方金融机构治理、推进政策性金融改革等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江旭  
论企业融资行为的变异与金融体制绩效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陈江旭企业融资行为的变异给金融资源配置和金融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两个方面的变化最值得关注:第一,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资金供求关系依赖于同一所有制的特殊纽带,而不是依据效率与利润的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洪海  韩秉勤  刘晓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变迁(一)拨改贷改革。改革时段为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核心是,针对扭转财政拨款无偿使用带来的投资效益低下,对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银行有息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承惠  林莉  
投融资体制中地方政府的职能再定位张承惠林莉一、改革中的认识误区及其后果我国现有投融资体制还存在很大缺陷,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认识误区之一:行政性分权可以造就高效率的投资主体。到目前为止,动作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项改革就是放...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牛智敬  
最近,中国政府动用450亿美元外汇储备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补充资本金,这进一步强化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锁定了政府主导型的金融制度。本文从路径依赖的角度,分析了政府主导型金融制度的成因以及对目前金融改革所造成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晓兰  曾小春  廖凯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给难题要求实行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通过财政分权确保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优先权和自主性,地方公债用于提供具有资本品性质的公共产品是合理而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必须包含以公共产品提供为目的、并受到民主机制约束的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但鉴于国情,我国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目前须受中央监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桂全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研究者从投融资体制进行分析,但倾向于认为是常规性问题,并从规范和加强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本文通过对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成因、运行机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当前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是体制性的,需要重新构建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比如明确地方政府举债权、区分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建立地方政府信用体系和资本预算、逐步放弃通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这样才能使地方政府规范融资、可持续融资,实现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发挥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约束作用,提高投资效率,控制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家凯  岳桂宁  何晓晶  范祚军  唐振达  邓小莲  靳友雯  陈思源  刘汉富  吴则实  罗强  陈婉霞  何安妮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资源整合,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在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及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投融资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因此,深入剖析地方政府投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兆君  
与其他一般性公共服务相比,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有经济发展先导性以及对地方经济明显的拉动效应,地方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规模与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卖地"收入以及政府债务来维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难以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凸显已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在对部分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调研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理念建立"双主体"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的具体构想。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磊  
本文运用一个引入资本品生产不对称信息和金融约束的干中学世代交叠模型,并结合政府干预金融发展的比较研究,剖析了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欠发达陷阱对后起经济体在经济起飞时期选择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的决定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其运行效果和发展前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钱龙  包先建  谢荣见  
传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既给地方政府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商品化问题。基于复式预算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文从复式预算视角出发,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分类城市基础设施,并将其纳入不同的政府预算:纯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纳入公共预算;私人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既可以推向市场,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也可以将其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纳入专门预算——财政投融资预算。通过以上制度设计,期望科学地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同时也为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常琪  
在2003年中国市长高峰论坛上,有关官员、专家学者在进行“分级行使产权体制下的国有资本运营与管理模式”探讨时指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既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挑战。国有资产分级行使产权以后,如何制定更好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调整战略,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对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是一个考验。对一个区域来讲,必须站在区域范围的宏观和国民经济的战略发展高度来考虑如何治理地方企业;必须着眼于地方的资源的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未来的产业优势、现有的种种优势和劣势来综合考虑、平衡,并找出自己辖区内的国有企业进退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