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0)
- 2023(13291)
- 2022(11723)
- 2021(11028)
- 2020(9263)
- 2019(21400)
- 2018(21416)
- 2017(41477)
- 2016(22836)
- 2015(25697)
- 2014(25662)
- 2013(25047)
- 2012(23170)
- 2011(20946)
- 2010(20995)
- 2009(19484)
- 2008(19060)
- 2007(16783)
- 2006(14841)
- 2005(13247)
- 学科
- 济(87416)
- 经济(87281)
- 管理(72627)
- 业(63159)
- 企(54356)
- 企业(54356)
- 方法(39938)
- 数学(33965)
- 数学方法(33557)
- 财(27047)
- 农(22893)
- 中国(22138)
- 学(20529)
- 制(20262)
- 业经(20102)
- 地方(17543)
- 环境(17439)
- 务(15729)
- 财务(15660)
- 财务管理(15620)
- 理论(15426)
- 和(15040)
- 企业财务(14851)
- 农业(14725)
- 贸(14670)
- 划(14668)
- 贸易(14664)
- 易(14229)
- 技术(14199)
- 体(14195)
- 机构
- 大学(328833)
- 学院(324672)
- 管理(129093)
- 济(126383)
- 经济(123535)
- 理学(112170)
- 理学院(110891)
- 管理学(108993)
- 管理学院(108396)
- 研究(108258)
- 中国(79229)
- 京(69957)
- 科学(67523)
- 财(62672)
- 所(54333)
- 农(50342)
- 研究所(49444)
- 财经(49389)
- 中心(48226)
- 业大(47860)
- 江(47542)
- 经(44798)
- 北京(44063)
- 范(43364)
- 师范(42971)
- 农业(39361)
- 院(39253)
- 州(38226)
- 经济学(38110)
- 财经大学(36806)
- 基金
- 项目(223820)
- 科学(176298)
- 研究(164477)
- 基金(163199)
- 家(141907)
- 国家(140756)
- 科学基金(120875)
- 社会(103399)
- 社会科(97931)
- 社会科学(97905)
- 基金项目(87031)
- 省(86538)
- 自然(78667)
- 自然科(76774)
- 自然科学(76754)
- 自然科学基金(75366)
- 教育(75256)
- 划(73327)
- 资助(66907)
- 编号(66693)
- 成果(55564)
- 重点(50036)
- 部(49901)
- 发(46651)
- 创(46388)
- 课题(45972)
- 制(43773)
- 创新(43319)
- 教育部(42907)
- 科研(42641)
- 期刊
- 济(139100)
- 经济(139100)
- 研究(96911)
- 中国(61211)
- 学报(52282)
- 财(48549)
- 科学(47942)
- 管理(47004)
- 农(45760)
- 大学(39722)
- 学学(37324)
- 教育(36298)
- 农业(31562)
- 融(26524)
- 金融(26524)
- 技术(26514)
- 财经(24141)
- 业经(21673)
- 经济研究(21337)
- 经(20462)
- 问题(18100)
- 图书(17621)
- 理论(16491)
- 科技(15918)
- 版(15621)
- 业(15323)
- 实践(15099)
- 践(15099)
- 技术经济(14859)
- 现代(14604)
共检索到471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平 张文彬
文章基于最优契约设计视角.剖析了地方政府的最优环境规制及其波动.并讨论了当地居民作为第三方引入的作用。首先.利用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以地方政府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满足地方政府和企业激励约束条件的最优环境规制契约.该契约表明当保持地方政府高环境规制水平时.地方政府和企业处于同等地位.根据各自的收益分配来决定责任分担的比例.并与二者各自获得的中央政府的奖励比例一致.同时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都不进行经济激励。其次.讨论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在中央政府强力介入、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减弱和影响完全消失三个典型时期的周期循环波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由于...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波动机理 契约设计 最优契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平 张文彬
文章基于最优契约设计视角,剖析了地方政府的最优环境规制及其波动,并讨论了当地居民作为第三方引入的作用。首先,利用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以地方政府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满足地方政府和企业激励约束条件的最优环境规制契约,该契约表明当保持地方政府高环境规制水平时,地方政府和企业处于同等地位,根据各自的收益分配来决定责任分担的比例,并与二者各自获得的中央政府的奖励比例一致,同时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都不进行经济激励。其次,讨论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在中央政府强力介入、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减弱和影响完全消失三个典型时期的周期循环波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由于...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波动机理 契约设计 最优契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弘阳
地方政府竞争围绕争夺资源展开,主要表现为税收竞争、规制竞争与工业用地逐底竞争。一方面,央地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加剧了对财政与税收资源的攫取动力;另一方面,官员人事管理"标尺竞争"的体制安排诱发了地方官员的双重博弈,二者共同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在机理,也埋下了无序竞争的隐患。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制度化、预算监督约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矫正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策略行为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地方政府竞争的有效规制。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运行机理 规制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伟 刘腾飞 张灿
文章从财政分权理论出发搭建理论分析框架并提出理论假设,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地方政府间存在环境规制竞争,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表现最为明显,且逐渐由“逐底竞争”的状态向“独立规制”转变;二是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行为受到地方政府引资竞争、中央政府环保考核和公众环保诉求三种因素影响;三是整体上,引资竞争加剧了地方政府之间环境规制“逐底竞争”,环保考核和公众环保诉求又弱化了环境规制的“逐底竞争”,但也存在一定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应构建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和长效行政问责机制,拓宽公众监督渠道,加大产业结构升级,促使地方政府间的环境规制竞争能够真正发挥规制作用,进而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环境规制 政府竞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给出了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的最优契约形式,考察了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环境规制相关因素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度、中央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度、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增长方差、污染减排量方差、环境规制执行成本以及环境规制经济成本都会影响最优激励契约的确立。中央政府应根据自身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结合地方政府的不同属性,确立或调整最优激励方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曲亮 刘铎
文章构建了一个微观模型,动态仿真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过程。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民生需求,就必须放松对企业的规制,进行体制转型,因此,体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政府退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产权转型期、政府促进外部要素市场自由化、完善企业所处产业规制的市场转型期以及政府协调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转型期。立足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概括为"改革逻辑"和"发展逻辑",并通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指出了民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最终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演进提出分析,以此对未来的转型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
转型 地方政府 规制 改革与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行为互动,从演化博弈论的研究视角探讨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决策演化过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考察了环境规制中参与者的行为特征。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得到了参与者的行为演化规律、分析了参与者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系统的初始状态、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成本和环境规制收益、中央政府的监查成本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处罚额都会影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演化稳定策略。降低中央政府的监查成本、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查力度和违规处罚力度,降低环境规制成本、提高环境规制收益,将有利于促使地方政府执行环境规制,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宇澄
本文选取1996-2012年间我国31个省级地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方法,证明了我国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的存在性,并且研究了竞争的表现形式。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环境规制竞争表现出跨界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在工业二氧化硫、粉尘等治污减排成本大、环境规制正外部性强的污染物治理上存在"搭便车"动机。同时随政绩考核体系中环境质量占比的增加环境规制竞争逐渐减弱。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竞争行为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中部地区,而东、西部地区相对较弱。因此,中央在考虑制定政绩考核体系和节能减排目标时,需考虑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空...
关键词:
环境规制竞争 空间计量模型 省级面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虹 杨巧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出口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存在的"逐底竞争"使得中国当前整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下降阶段,当前严格环境规制会抑制出口。目前,中国应该逐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采取措施改变环境规制"逐底竞争"的局面,尽快跨越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改善和出口增加的"共赢"。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逐底竞争 出口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潘峰 王琳
在中国式分权的制度背景下,以排污收费为例,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动态博弈模型,刻画了环境规制的约束性本质特征。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政府规制利益集团理论Peltzman模型进行修正和拓展,构建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执行均衡模型,阐述了环境规制执行均衡的形成机制。基于环境规制执行均衡模型,分析了制度因素、环境规制政策标准、治污成本和污染削减技术对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通过调节环境规制执行强度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从而达到环境规制执行的均衡状态。中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地方政府 均衡分析 财政分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彩云 陈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有所变化,且这些变化与财政分权、政绩考核指标的变化有关,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1年269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这一问题。结果发现:整体来看,2003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呈现倒"N"型影响。其具体原因为:从财政分权角度看,随着事权和财权增加,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于政绩考核指标,综合基准回归和稳健分析,经济增速越快,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越大,随着减排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先正后负的特征。本文为评价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影响的变化提供了实证依据,并评价了政绩考核指标在环境规制水平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如何提升环境规制水平有一定启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佟岩 贾李盼
分析了完全信息下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静态博弈和混合策略博弈,得出企业污染环境的额外收益、声誉成本和政府的监管成本、政治成本都影响两者行为的选择的结论。引入贴现因子,分析了多阶段动态重复博弈,发现企业未来的选择与贴现因子的大小密切相关。从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改善两者行为的政策建议,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制度,使用合理的规制工具;其次,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加大惩罚力度;最后,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从根本上降低污染成本。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环境规制 企业 博弈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慧慧 桑百川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下,政治晋升和经济增长双重激励刺激了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竞争活动。文章以财政分权为出发点,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主体整合到区域经济格局中,对中国市际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环境规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环境规制强度与FDI区位选择之间存在正的相关性,环境成本并不是FDI的主要区位决定因素;政府竞争下的经济分权对FDI的流入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为吸引FDI而导致的策略性博弈显著存在。这说明放松环境规制是地方政府竞争FDI所依赖的一项重要政策手段,地方政府间的这种"竞次"行为与国内地方分权的体制联系在一起,争夺资本的激烈程度与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更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俊雪 罗理恒 顾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以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政策为契机,从要素配置视角构建一个相对统一的分析框架,剖析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蕴含的理论内涵。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总体上有利于遏制环境污染的同时,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弱“U”型(近乎“L”型)影响;这体现在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政策对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随着规制力度增加,不利影响明显减弱、趋于消失。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结果,为基准结论提供了良好的微观证据支持。这表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较好地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要素配置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会影响企业自融资机制,进而对要素配置效率产生弱“U”型影响。本文对于完善地方环境治理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胜兰 初善冰 申晨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以能够同时反映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的"生态效率"作为衡量指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区域生态效率,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的制定和实施行为中存在明显的相互"模仿"行为,同时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具有"制约"作用。2003年后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制定、实施和监督行为由相互"模仿"转向"独立"施行,环境规制行为对区域生态效率的作用也由"制约"转变为"促进",或者"制约"作用减弱。因此,中央政府有必要推行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地方政府行为准则,通过完善环境法制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