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4)
- 2023(17177)
- 2022(14885)
- 2021(13979)
- 2020(11728)
- 2019(26949)
- 2018(26614)
- 2017(51740)
- 2016(27989)
- 2015(31558)
- 2014(31344)
- 2013(30385)
- 2012(27763)
- 2011(24899)
- 2010(24835)
- 2009(22770)
- 2008(22133)
- 2007(19275)
- 2006(16755)
- 2005(14633)
- 学科
- 济(107349)
- 经济(107193)
- 管理(87031)
- 业(77567)
- 企(66311)
- 企业(66311)
- 方法(51273)
- 数学(44332)
- 数学方法(43692)
- 财(32371)
- 农(28443)
- 中国(27061)
- 业经(24527)
- 学(23647)
- 制(23078)
- 地方(20612)
- 环境(19659)
- 务(19534)
- 财务(19453)
- 财务管理(19407)
- 理论(19119)
- 农业(18581)
- 企业财务(18425)
- 贸(18382)
- 贸易(18374)
- 易(17847)
- 和(17677)
- 技术(17411)
- 划(17037)
- 银(16513)
- 机构
- 大学(396224)
- 学院(393522)
- 管理(156400)
- 济(153928)
- 经济(150570)
- 理学(136536)
- 理学院(135032)
- 管理学(132501)
- 管理学院(131770)
- 研究(127043)
- 中国(93253)
- 京(82936)
- 科学(78798)
- 财(74528)
- 所(62281)
- 农(59974)
- 财经(59471)
- 业大(58110)
- 中心(58010)
- 研究所(56857)
- 江(56509)
- 经(54135)
- 范(52117)
- 北京(51645)
- 师范(51606)
- 经济学(47091)
- 农业(46915)
- 院(46586)
- 州(45460)
- 财经大学(44582)
- 基金
- 项目(275151)
- 科学(217442)
- 研究(201362)
- 基金(201131)
- 家(174872)
- 国家(173469)
- 科学基金(150035)
- 社会(127360)
- 社会科(120719)
- 社会科学(120689)
- 基金项目(106819)
- 省(106709)
- 自然(97962)
- 自然科(95691)
- 自然科学(95664)
- 自然科学基金(93908)
- 教育(93568)
- 划(90087)
- 资助(82615)
- 编号(81561)
- 成果(66300)
- 重点(61607)
- 部(61336)
- 发(57355)
- 创(57252)
- 课题(55891)
- 创新(53486)
- 教育部(53069)
- 科研(52780)
- 国家社会(52617)
- 期刊
- 济(163808)
- 经济(163808)
- 研究(113154)
- 中国(71367)
- 学报(62109)
- 财(58336)
- 管理(56965)
- 科学(56762)
- 农(53896)
- 大学(48114)
- 学学(45319)
- 教育(43602)
- 农业(37254)
- 技术(34568)
- 融(30759)
- 金融(30759)
- 财经(28904)
- 业经(26690)
- 经济研究(25860)
- 经(24661)
- 问题(21306)
- 图书(20031)
- 版(19043)
- 科技(18955)
- 理论(18623)
- 业(18140)
- 技术经济(17916)
- 资源(17128)
- 现代(17110)
- 实践(16974)
共检索到559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平 张文彬
文章基于最优契约设计视角,剖析了地方政府的最优环境规制及其波动,并讨论了当地居民作为第三方引入的作用。首先,利用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以地方政府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满足地方政府和企业激励约束条件的最优环境规制契约,该契约表明当保持地方政府高环境规制水平时,地方政府和企业处于同等地位,根据各自的收益分配来决定责任分担的比例,并与二者各自获得的中央政府的奖励比例一致,同时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都不进行经济激励。其次,讨论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在中央政府强力介入、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减弱和影响完全消失三个典型时期的周期循环波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由于...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波动机理 契约设计 最优契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国平 张文彬
文章基于最优契约设计视角.剖析了地方政府的最优环境规制及其波动.并讨论了当地居民作为第三方引入的作用。首先.利用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以地方政府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满足地方政府和企业激励约束条件的最优环境规制契约.该契约表明当保持地方政府高环境规制水平时.地方政府和企业处于同等地位.根据各自的收益分配来决定责任分担的比例.并与二者各自获得的中央政府的奖励比例一致.同时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都不进行经济激励。其次.讨论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在中央政府强力介入、环境污染事故影响减弱和影响完全消失三个典型时期的周期循环波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由于...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波动机理 契约设计 最优契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广东 邱道持 王平
研究目的: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探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耕地保护最优激励契约设计问题,为破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两难困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任务进行了分析,并对激励契约进行了设计。研究结果:现行激励机制存在诸多缺陷,迫切要求改进。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独立下地方政府激励是绝对风险规避度、边际激励成本变化率和可观测变量方差的递减函数;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替代时,增强耕地保护激励必须弱化经济发展的激励,而完全替代时不同委托任务的边际收益必须相等。研究结论: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要积极推进耕地保护绩效与政绩挂钩制,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督查制度,促进政绩考核体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各国政府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生态效益及区域利益错配的主要措施。本文基于生态补偿激励契约设计的视角,依据动态委托—代理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构建了完全信息条件下和三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契约模型,对最优契约的结构和地方政府的生态保护投资战略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通过将委托代理模型和实物期权模型结合构建了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生态补偿基准模型,求出中央政府最优的生态补偿激励契约条款和地方政府生态保护投资战略,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模型构建和生态补偿契约效率分析提供比较基准。其次,设计隐藏信息、隐藏行为和既隐藏信息又隐藏行为三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生态补偿激励契约,...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信息不对称 契约设计 地方政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皮建才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并且基于此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边界。我们的分析表明,集权会损害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分权会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中央政府究竟是采用集权还是采用分权,除了要考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外部性外,还要考虑基准到底是中央政府的效用函数还是社会总效用函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边界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迁,这个变迁过程是一个效率改进的过程。
关键词: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边界 不完全契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治国
本文构建了单期下考虑地方政府隐匿信息时,存在中央政府隐性担保的最优监管契约模型,结果表明,单期下,显示原理(Revelation Principle)是可以被激励契约促成的;进一步地,本文以单期模型为基准,构建了两期下的最优监管契约模型,结果表明,重复博弈下,存在高收入地方政府的策略均衡使得中央政府能够实现分离均衡的惩罚范围相比单期模型有所扩大。也就是说,声誉效应确实促进了逆向选择减弱,因此,中央政府只需要更小的惩罚力度,就能促使地方政府报告真实类型,信息的充分披露对整个社会的福利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
地方债 隐匿信息 最优监管契约 声誉效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曲亮 刘铎
文章构建了一个微观模型,动态仿真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微观过程。地方政府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民生需求,就必须放松对企业的规制,进行体制转型,因此,体现出典型的阶段性特征:政府退出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的产权转型期、政府促进外部要素市场自由化、完善企业所处产业规制的市场转型期以及政府协调企业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和谐转型期。立足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概括为"改革逻辑"和"发展逻辑",并通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指出了民营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最终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对地方政府的政策演进提出分析,以此对未来的转型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
转型 地方政府 规制 改革与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路军伟 卜小霞 刘慧芳
会计规则执行机制是在会计规则制定权安排给第三方机构之后,为了解决经济组织接受和公允地、不偏不倚地执行通用会计规则两个问题的备选方案的集合。有效的会计规则执行机制应能使经济组织的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总和达到"经济点"。会计规则执行机制包含强力机制和压力机制,前者依赖于立法和行政权威,后者依靠经济组织的"资源依赖"压力,两者各具优缺点。政府契约集合特征决定了政府会计规则的二元性,即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制度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准则,前者适宜刚性的强制机制,后者适宜柔性的压力机制。在我国,政府预算契约具有同质性而债务契约存在异质性,且政府层级多、数量大、规模差异悬殊。为提升我国政府会计规则的执行效率和效果,应按照政府层级、契约结构特点等对政府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实行差异化的执行机制选择和构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路军伟 于国旺
世界各国的政府会计改革普遍出现了"双轨制"形态,即包含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子系统之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又表现出非均衡性。研究发现,"双轨制"这一会计形态耦合了政府作为契约集合体的基本特征:政治契约的基础性、预算契约的核心地位与严肃性以及政府契约集合的不完备性和动态性。而"双轨制"发展的非均衡性,除源于政府契约集合在各国之间的差异性以外,剩余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之间的权衡也是重要原因。本文的发现增加了关于"双轨制"政府会计的知识积累,对于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战略的规划以及改革路径的设计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郁芳 李项峰
经济学者们通常识别环境外部性并要求政府规制纠正这种外部性,但他们很少认识到规制本身带来的外部性。规制外部性是政治过程的一种结果,即指一部分人通过集体行动对另一部分人施加的外部成本(或收益)。在地方层次上,环境规制的外部性既表现为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财富转移,还体现在成本或收益的区间和代际溢出上。本文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对这种外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环境规制 规制的外部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虹 杨巧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环境规制对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出口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地方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存在的"逐底竞争"使得中国当前整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处于U型曲线的左侧下降阶段,当前严格环境规制会抑制出口。目前,中国应该逐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采取措施改变环境规制"逐底竞争"的局面,尽快跨越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环境改善和出口增加的"共赢"。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逐底竞争 出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彩云 陈岑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有所变化,且这些变化与财政分权、政绩考核指标的变化有关,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1年269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实证角度验证这一问题。结果发现:整体来看,2003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呈现倒"N"型影响。其具体原因为:从财政分权角度看,随着事权和财权增加,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于政绩考核指标,综合基准回归和稳健分析,经济增速越快,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负向影响越大,随着减排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增长率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的影响呈现先正后负的特征。本文为评价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规制影响的变化提供了实证依据,并评价了政绩考核指标在环境规制水平变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如何提升环境规制水平有一定启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程瑜
政府预算是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基于增进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与改善社会公平的目标,对可支配资源的安排与调整。从法律角度看,它可被视为一个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伟 马威 孙洁
从地方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视角,利用历史回顾法和比较分析法,考察我国土地契约发展的历史,以期为当前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的作用定位提供思路和建议。研究发现土地契约制度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萌芽、定型和成熟三个时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土地权属的确定、交易程序的规范、契税制度和交易后权利保障等方面。土地契约制度的发展具有延续性,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即使局限于当时土地制度的弊端,但对于当前土地交易尤其是农地流转的相关制度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研究结论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应当从契约订立、中介组织建立和民间契约吸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弘阳
地方政府竞争围绕争夺资源展开,主要表现为税收竞争、规制竞争与工业用地逐底竞争。一方面,央地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失衡加剧了对财政与税收资源的攫取动力;另一方面,官员人事管理"标尺竞争"的体制安排诱发了地方官员的双重博弈,二者共同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内在机理,也埋下了无序竞争的隐患。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制度化、预算监督约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矫正地方官员政绩考核策略行为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地方政府竞争的有效规制。
关键词:
地方政府竞争 运行机理 规制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