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8)
- 2023(7503)
- 2022(6276)
- 2021(5344)
- 2020(4325)
- 2019(9493)
- 2018(9049)
- 2017(17474)
- 2016(9182)
- 2015(10008)
- 2014(9605)
- 2013(9273)
- 2012(9025)
- 2011(8339)
- 2010(8600)
- 2009(8163)
- 2008(7724)
- 2007(6988)
- 2006(6680)
- 2005(6169)
- 学科
- 济(64188)
- 经济(64145)
- 管理(34763)
- 业(23652)
- 企(20574)
- 企业(20574)
- 方法(19744)
- 地方(17783)
- 数学(17524)
- 数学方法(17414)
- 环境(15782)
- 财(14158)
- 地方经济(12495)
- 中国(12422)
- 学(11146)
- 业经(10995)
- 农(10191)
- 划(9844)
- 制(8922)
- 体(8224)
- 经济学(8167)
- 资源(7728)
- 家(7577)
- 融(7456)
- 金融(7456)
- 和(7382)
- 国家(7376)
- 发(7356)
- 务(6819)
- 规划(6812)
- 机构
- 学院(140214)
- 大学(139966)
- 济(73114)
- 经济(71979)
- 管理(53445)
- 研究(50994)
- 理学(45965)
- 理学院(45555)
- 管理学(45051)
- 管理学院(44798)
- 中国(37481)
- 财(33566)
- 京(27830)
- 科学(27178)
- 财经(26171)
- 经济学(24817)
- 所(24555)
- 经(23749)
- 中心(22261)
- 经济学院(22030)
- 研究所(21972)
- 江(20339)
- 财经大学(19289)
- 院(18222)
- 农(17665)
- 北京(17414)
- 业大(16722)
- 范(16369)
- 师范(16256)
- 州(15967)
- 基金
- 项目(90883)
- 科学(72976)
- 基金(68142)
- 研究(67380)
- 家(58374)
- 国家(57967)
- 科学基金(50521)
- 社会(48389)
- 社会科(46080)
- 社会科学(46062)
- 基金项目(35437)
- 省(34950)
- 自然(29448)
- 教育(28776)
- 自然科(28683)
- 自然科学(28677)
- 划(28165)
- 自然科学基金(28151)
- 资助(27288)
- 编号(24317)
- 国家社会(21398)
- 发(21278)
- 重点(20623)
- 部(20419)
- 成果(19720)
- 创(18588)
- 制(18130)
- 教育部(18080)
- 发展(18003)
- 人文(17952)
共检索到215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妍 郑冠群 沈悦
本文收集整理了2010—2017年中国275个地级市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了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目标约束强度指标,并利用加权SBM-DEA模型测度了地区绿色经济效率。基于上述指标的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目标约束有“硬约束”和“软约束”之分,硬约束环境治理目标能更有效推动地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污染挤出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是硬约束环境治理目标改善地方绿色经济效率的重要机制;市场化水平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目标约束作用存在调节效应,市场机制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目标协同更有助于实现区域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宁 施本植 刘明
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6年中国24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论如下:整体来看,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还会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就总效应而言,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仍抑制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支持以上观点;分地区、城市规模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中等城市、小城市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均能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大城市地方政府绝对竞争与相对竞争未能通过引致产业结构的工业化来抑制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朱凯文 刘远辉
以2007—2020年中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我国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从横向府际竞争与纵向压力型体制双视角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双碳”目标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2)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双碳”目标压力可以弱化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不利影响,二者的叠加效应有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在东部、中部以及超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更为显著,而对西部、东北部以及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并不显著。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纵向协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多维目标管理;针对不同城市异质性,因地制宜地实施目标压力管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黎明 戴涛 谭朵朵 陈婧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平 许玥玥
文章运用2015—2022年绿色债券发行企业的相关面板数据,从绿色债券、资本配置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三者相关性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构建绿色债券与资本配置、绿色债券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绿色债券对资本配置与环境治理的影响机制以及其作为中介变量在二者之间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债券发行企业的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对资本配置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但净资产收益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与发行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绿色债券发行企业的净利率、销售毛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在绿色资本配置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瑞芝 林婷 王群勇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基于环境绩效纳入官员政绩考核这一外生冲击,手工收集整理了285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开环境目标约束的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跨库匹配,从而获得企业和地方环保指标综合数据,并运用倍差法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目标约束对辖区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绿色政绩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自主性约束行为有效推动了辖区企业污染减排,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了9.0%。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和环保补贴有效推动了辖区环境治理,企业主要通过源头治理和技术效应实现减排治污。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和重污染企业实现了更多的污染减排。此外,本地提拔的官员由于地缘优势其环境治理成效更显著,年轻官员在强烈的仕途晋升激励下极大地降低了辖区企业的污染排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刘育杰
推进雾霾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水平是中国构建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采用县域数据实证分析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重点考察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治理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雾霾治理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并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产生作用。雾霾治理的促进效应集中于中低发展地区、非资源型地区和中部地区。政府间策略模仿行为总体上强化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独立促进”、中部“模仿促进”、西部“模仿无效”的区域特征;县域间产业结构相似性并未强化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具有东部地区“独立促进”、中西部地区“模仿无效”的特征。县域资源错配恶化和锦标赛体制抑制了雾霾治理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岳立 任婉瑜 江铃锋
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和地方政府间GDP竞争在我国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路径上发挥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存在“黑箱效应”,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竞争是研究该问题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变系数模型分别对环保注意力和GDP竞争的复杂调节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在政府命令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中显著存在,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经济发展只在短期表现为显著的负面影响,长期影响不显著。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和政府GDP竞争均在环境规制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过程中发挥复杂的调节作用,“黑箱效应”主要体现在二者调节作用与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存在方向性差异。此外,产业结构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均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生 李子明
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开展的"绿色信贷"业务加大了对环保项目的扶持和对环境污染项目或企业的打击。但在粗放型增长模式下的经济核算体系与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矛盾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缺位;低效信息传导和环境监管致使"绿色信贷"执行不力。分析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的博弈,在不同发展观及制度安排下效用函数改变后政府行为及其影响下的"绿色信贷"开展的外部条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环保执行效率的途径。
关键词:
绿色信贷 博弈 地方政府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光龙 周云蕾
本文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对环境分权与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并基于我国2004—2015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分权有利于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环境分权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依赖于地方政府竞争,且随着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加剧,环境分权对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作用会减弱,当地方政府竞争处于很高水平时,环境分权负向影响绿色发展。进一步讨论发现,环境分权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在其细分指标之间存在异质性。因此,应推进中央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事权和管理权的合理划分,合理引导地方政府行为,完善环境事务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加快中国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洁 刘涛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绿色创新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探讨企业与政府合力发挥数字技术力量的内在驱动力显得尤为重要。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地方政府多目标治理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对于大规模、属于重污染行业以及位于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地区的企业而言,其产生的驱动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靶向优化”效应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和管理成本,并且能够发挥“缺项补足”效应,缓释企业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这些都将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作用中,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和环境约束目标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调节效应,且两者存在协同调节效应,而研发创新目标尚未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对企业与政府互动促进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路径的分析,为实现数字技术良性发展、政府目标治理模式改善和微观主体绿色创新增效的政策取向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洁 刘涛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绿色创新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探讨企业与政府合力发挥数字技术力量的内在驱动力显得尤为重要。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地方政府多目标治理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对于大规模、属于重污染行业以及位于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地区的企业而言,其产生的驱动效应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靶向优化”效应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和管理成本,并且能够发挥“缺项补足”效应,缓释企业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这些都将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作用中,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和环境约束目标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调节效应,且两者存在协同调节效应,而研发创新目标尚未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对企业与政府互动促进数字化转型价值实现路径的分析,为实现数字技术良性发展、政府目标治理模式改善和微观主体绿色创新增效的政策取向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东 李金叶
绿色经济效率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衡量指标。在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2007—2017年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研究了R&D投入强度和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R&D投入强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但是通过互动机制分析发现,两者交互效应均在1%水平上显著,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通过R&D投入强度的作用由负转正,R&D投入强度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通过环境规制作用后仍然显著为正,同时增加R&D投入强度和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东 李金叶
绿色经济效率是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衡量指标。在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各省份2007—2017年绿色经济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研究了R&D投入强度和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R&D投入强度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但是通过互动机制分析发现,两者交互效应均在1%水平上显著,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通过R&D投入强度的作用由负转正,R&D投入强度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通过环境规制作用后仍然显著为正,同时增加R&D投入强度和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促进区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莲琴 李雅静 黄栩
公司是践行绿色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如何依靠外部监管压力驱使公司提升绿色治理水平是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以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政府环境审计对公司绿色治理的影响。政府环境审计对公司绿色治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政府环境审计通过地方政府强化环境规制执行而提升公司绿色治理水平;高管团队异质性程度越高,政府环境审计对公司绿色治理的促进作用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官员任期较短地区、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样本中,政府环境审计对公司绿色治理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