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1)
2023(6954)
2022(5820)
2021(5405)
2020(4480)
2019(10019)
2018(9950)
2017(18678)
2016(10334)
2015(11658)
2014(11542)
2013(11113)
2012(10204)
2011(9237)
2010(9416)
2009(8855)
2008(9064)
2007(8647)
2006(7618)
2005(6911)
作者
(27709)
(23062)
(22959)
(22176)
(14803)
(10882)
(10474)
(8893)
(8689)
(8569)
(7970)
(7758)
(7554)
(7443)
(7260)
(7135)
(6792)
(6693)
(6681)
(6577)
(5701)
(5598)
(5559)
(5344)
(5298)
(5220)
(5168)
(5147)
(4645)
(4503)
学科
管理(41485)
(40956)
经济(40878)
(28496)
(25558)
企业(25558)
(17018)
(13829)
方法(12248)
中国(11691)
数学(10189)
数学方法(10113)
(9978)
业经(9594)
(9436)
(8340)
财务(8310)
财务管理(8280)
地方(8252)
体制(8175)
财政(8087)
企业财务(7929)
(7768)
(7500)
银行(7489)
国家(7462)
(7229)
金融(7226)
(7154)
(6941)
机构
大学(141104)
学院(140280)
(58142)
经济(56829)
管理(53231)
研究(46756)
理学(44446)
理学院(43997)
管理学(43452)
管理学院(43163)
中国(37333)
(35317)
(29709)
财经(25634)
科学(25001)
(23269)
(23210)
中心(22340)
(22317)
研究所(19297)
财经大学(19032)
(19013)
经济学(18807)
北京(18658)
(17998)
业大(17482)
(17356)
(16896)
经济学院(16828)
师范(16716)
基金
项目(88983)
科学(70708)
研究(69355)
基金(64747)
(54928)
国家(54456)
科学基金(47392)
社会(45254)
社会科(42861)
社会科学(42854)
(34636)
基金项目(33782)
教育(32459)
(28794)
自然(28352)
编号(27909)
自然科(27681)
自然科学(27675)
自然科学基金(27203)
资助(25712)
成果(24807)
(23951)
(20798)
课题(20529)
重点(20178)
(18997)
国家社会(18976)
(18905)
教育部(18455)
(18443)
期刊
(71199)
经济(71199)
研究(46824)
中国(35666)
(31036)
管理(22215)
学报(18797)
(18365)
教育(18346)
科学(17326)
(16415)
金融(16415)
大学(15560)
学学(14353)
财经(13853)
技术(12355)
(11846)
农业(11842)
经济研究(10717)
业经(10271)
问题(8959)
会计(7477)
财会(7366)
理论(7244)
图书(6901)
现代(6548)
(6401)
(6389)
实践(6345)
(6345)
共检索到229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小亮  李三希  陈彦斌  
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探讨以往政府控房价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并且从重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的视角提出构建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新思路。本文构建了以中央政府为委托人、以地方政府为代理人、包括促增长和控房价两项任务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往控房价效果欠佳的主要逻辑在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侧重于经济增长,忽视了对房价的考核,导致地方政府缺少控房价的激励。不仅如此,在经济面临较为严峻的下行压力时,中央政府本身也缺乏控房价的激励,导致其出台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可置信性,这进一步弱化了地方政府控房价的激励。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房价调控长效机制的两点建议:一是将房价增速纳入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并且注重体现"因城施策"的调控思路;二是中央政府应该将房价调控独立于宏观调控,以确保中央政府控房价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和可置信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同时,基于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增长率、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指标,采用静态OLS和动态GMM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激励会强化晋升激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具有自我弱化的趋势。需要通过转变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动力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同时,基于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增长率、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指标,采用静态OLS和动态GMM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激励会强化晋升激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具有自我弱化的趋势。需要通过转变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给出了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的最优契约形式,考察了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环境规制相关因素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度、中央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度、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增长方差、污染减排量方差、环境规制执行成本以及环境规制经济成本都会影响最优激励契约的确立。中央政府应根据自身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结合地方政府的不同属性,确立或调整最优激励方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艳  孙传辉  
近20年我国商品住房市场的繁荣不仅带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使得房价出现不合理的快速增长。为了保障我国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进行了多年的宏观调控,然而却都收效甚微。中央政府开始越来越重视房地产长期调控机制的建立,以回归房子居住功能,保障民生为目标。而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特别是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与相应。文章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地方政府的在房地产市场的利益诉求和在过往中的表现,并进一步提出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随着我国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逐渐丧失,需求刺激已难解当前经济困局,经济发展面临第三次动力转型。为此,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决策层对我国经济发展现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陆明涛  
"把地方政府行为激励做对"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中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放入一个委托-代理模型进行考察,其中中央政府以追求经济产出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地方政府则以追求由奖惩系数加权的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现有的分权制度和分税制改革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行为激励,使地方政府有动力不断追求资本引进和积累,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变迁进程的推移,如何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是中央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央政府要将培育人力资本和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作为政策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汪亚美  
能否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偏好,将转移支付资金真正投向最能满足居民需要的重点民生领域,关键取决于转移支付制度是否具有激励效应。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受到天然的财政纵向失衡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两大约束影响。为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激励地方政府在提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努力程度的同时,又尽可能地避免对转移支付资金产生过度的依赖,致使其陷入软预算约束的"激励陷阱",就必须在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政策设计中嵌入应有的约束机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德林  郭诗卉  
任何行为的背后必然是以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为基础的,完善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优化地方政府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激励机制的内在逻辑,得出了地方政府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资源配置的扭曲,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以及财政监管的失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路径。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蕾  
5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的增长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4%。中国经济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本文选取了政府行为激励模式这一角度,由此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首先分析了自分权改革以来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随后指出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表明在后发展时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依靠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即政府职能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士年  
自2010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10条")以来,本轮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已经两年多,投资和投机需求已初步得到遏制。从国际经验看,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持有环节的房产税征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应当抓紧开征房产税,建立控制房价的长效机制,进而促进房价的合理回归。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孔善广  
分税制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与分税制前相比变化呈“反向剪刀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逐渐减少,财力上移,但其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例不断增大,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地方政府必然转向另一种约束激励机制扩大财源。其根本原因是现有财税体制存在问题并且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不能将所有矛头均指向地方政府,应从根本上改革体制上的缺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海燕  
基于近年来地方政府创新活动的增多,对于地方政府创新动因研究的关注也在加强,但对于地方政府创新项目的创新者即公务员的利益关注较少。所以从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机制的研究入手,基于公务员综合利益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公务员的利益诉求进行地方政府创新的激励机制的设计,以期实现激励机制与对公务员创新行为的关联对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佟健  宋小宁  
利用职业生涯考虑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会选择努力工作,树立工作能力强的声誉;而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已经被上级政府了解,晋升无望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了工作的动力。领导干部终身制会产生激励不足,而官员的任期制解决了地方政府官员努力不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