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8)
- 2023(10692)
- 2022(8923)
- 2021(8061)
- 2020(6407)
- 2019(14206)
- 2018(13669)
- 2017(26273)
- 2016(14056)
- 2015(15218)
- 2014(15171)
- 2013(14979)
- 2012(14643)
- 2011(13628)
- 2010(14112)
- 2009(13057)
- 2008(12678)
- 2007(11463)
- 2006(10648)
- 2005(10138)
- 学科
- 济(84811)
- 经济(84750)
- 管理(38124)
- 业(32446)
- 地方(27849)
- 企(24445)
- 企业(24445)
- 中国(24067)
- 方法(23005)
- 数学(19855)
- 数学方法(19761)
- 农(18899)
- 业经(17404)
- 地方经济(16974)
- 财(15973)
- 学(15178)
- 制(13994)
- 农业(13034)
- 融(12860)
- 金融(12859)
- 环境(12727)
- 发(12565)
- 银(11831)
- 银行(11816)
- 行(11600)
- 产业(11282)
- 体(11089)
- 贸(10464)
- 贸易(10454)
- 易(9925)
- 机构
- 学院(207845)
- 大学(205756)
- 济(98709)
- 经济(96827)
- 研究(82208)
- 管理(74015)
- 理学(62083)
- 中国(62024)
- 理学院(61257)
- 管理学(60465)
- 管理学院(60043)
- 科学(46926)
- 财(45392)
- 京(44520)
- 所(41879)
- 研究所(37422)
- 中心(35581)
- 财经(34462)
- 江(32785)
- 经济学(32093)
- 经(31143)
- 农(31026)
- 院(29714)
- 范(29464)
- 师范(29195)
- 北京(28973)
- 经济学院(28493)
- 州(26207)
- 业大(25358)
- 财经大学(25219)
- 基金
- 项目(130412)
- 科学(103571)
- 研究(98997)
- 基金(93592)
- 家(80876)
- 国家(80203)
- 科学基金(68181)
- 社会(66259)
- 社会科(62965)
- 社会科学(62952)
- 省(51495)
- 基金项目(48490)
- 教育(43511)
- 划(42804)
- 自然(39424)
- 编号(38911)
- 自然科(38415)
- 自然科学(38408)
- 自然科学基金(37720)
- 资助(37479)
- 发(35690)
- 成果(32616)
- 重点(30555)
- 发展(29517)
- 展(29068)
- 部(28749)
- 课题(28711)
- 国家社会(28217)
- 创(26682)
- 创新(25222)
- 期刊
- 济(125942)
- 经济(125942)
- 研究(72598)
- 中国(46910)
- 财(33858)
- 农(30097)
- 管理(29792)
- 学报(28639)
- 科学(28574)
- 融(23072)
- 金融(23072)
- 大学(22206)
- 教育(22010)
- 经济研究(21612)
- 学学(21022)
- 农业(20576)
- 业经(19068)
- 技术(18341)
- 财经(18309)
- 经(16029)
- 问题(15929)
- 技术经济(11878)
- 世界(11739)
- 贸(11724)
- 商业(10527)
- 国际(10353)
- 经济问题(10285)
- 业(10064)
- 统计(10004)
- 经济管理(9985)
共检索到339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付永 曾菊新
地方政府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科层组织,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是政府、市场、企业三类组织的行为边界和三者在经济活动中功能的排列组合。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认为,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是政府;优化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治理政府。其措施为:(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控制政府规模;(2)真正做到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3)坚决约束政府自利倾向,建立服务政府。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治理结构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和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敏萍 熊璋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尽管有利于区域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区域制度创新,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地方政府 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厉敏萍 陈剑林
制度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第三个因素"。依靠制度变迁吸纳域外生产要素是地方政府竞争实质所在。由于宏观失控的后果人人有份,地方政府为追逐本体利益与其他区域政府展开有利于己的竞争博弈,而无需负担宏观失控的全部成本。要正确发挥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需要对地方政府行为和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其制度转型方式。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地方政府 制度竞争 制度转型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涛 刘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2008年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快速扩张,这成为推动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举债发展”能否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与社会福利水平提升存在着较大争议。特别是人口流出地区的债务扩张究竟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另辟蹊径,还是不顾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的竭泽而渔?笔者基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生产、消费、成本三个维度将人口流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区域经济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探讨人口流动视域下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经济发展的运行逻辑、传导机制。再将新口径的城投债基础数据库与手工整理核对的人口流动数据、城市宏观数据相匹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口流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人口流出地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人均GDP增长起到显著负向作用,随着人口流出规模的扩大这一抑制作用不断增强。第二,人口流入地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GDP增长起到显著正向作用,随着人口流入规模的扩大这一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第三,由东中部地区调任至西部地区的官员会进一步扩大人口流出地的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人均GDP增长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保佑 李津燕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依法管理一个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发挥中央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主体。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本文着重分析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更好地承担角色,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邹继海
一)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行政推动1.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地方政府造就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并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它们不可能单个地、而只能是整体有利或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把一个...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曹文超
运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在考虑市场化程度差异的情况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强弱会由于区域市场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表现出随着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深化,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在市场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弱;而在市场化发展较不成熟的区域,政府竞争行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强。因此,在区域市场化程度未达到门槛值之前,须充分发挥政府竞争的积极作用,通过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及产业配套设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等方式促进区域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地区间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区域市场化程度达到门槛值之后,应适当降低政府竞争的力度,使政府更多地让位于市场,防止过度竞争导致的效率损失,加强行政制度建设,不断消除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行政性障碍,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好服务。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龙龙 何虎
基于政府治理能力视角,考察了2010年到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与我国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呈现出先抑制后膨胀的“U”型关联,政府治理能力在数字经济影响地方政府规模变动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和负向调节作用,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可与数字化协同大幅抑制地方政府规模膨胀;(2)我国数字经济影响地方政府规模变动存在三个明显的门限值,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扩大政府规模的上升区间,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数字经济有效缩小地方政府规模的下降区间;(3)我国省际地方政府规模变动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想要持续推进高效精简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除有效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之外,还需与分权改革、高水平开放及城镇化进程相适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芬
笔者探讨了在地方政府以经济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条件下,完全集权、完全分权和部分分权的财政制度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完全集权和完全分权的财政制度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是相同的;而在部分分权的财政制度下,地方政府将努力发展能够为地方政府创收的产业,带来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且会导致一定的效率损失。本文的结果对理解我国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建筑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具有一定的帮助,对现阶段通过简政放权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财政分权 区域经济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功林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 土地违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余亮亮 蔡银莺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在对国土空间规划管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说,并基于湖北省82个县(市、区)域单元2002—2015年的统计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加以检验。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被管制强度越高的区域,其地方政府可以运作的土地要素就越少,则该地区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竞赛中的竞争力就越弱,进而其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应较低,与国土空间被管制强度较弱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研究结论:在中国把国土空间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协调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应建立起管制弱化区域和管制强化区域之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和土地发展权交易市场,使不同区域均能享受到国土空间优化带来的福利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薛艳丽
在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基础上,河南省制订了"大中原经济区"规划,该规划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地方政府投资有利于缩小省间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及大中原经济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指导性、预测性的中长期地方政府区域投资发展规划,希冀为解决"中国难题"提供思路和样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子美
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的适度与科学。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强化法治意识 ,准确定位 ,转变职能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政府干预 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