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4)
- 2023(13680)
- 2022(11451)
- 2021(10536)
- 2020(8671)
- 2019(19269)
- 2018(18509)
- 2017(35643)
- 2016(19057)
- 2015(20712)
- 2014(19753)
- 2013(18659)
- 2012(16636)
- 2011(14476)
- 2010(13919)
- 2009(12405)
- 2008(11498)
- 2007(9726)
- 2006(7810)
- 2005(6236)
- 学科
- 济(71922)
- 经济(71847)
- 管理(56573)
- 业(51032)
- 企(42360)
- 企业(42360)
- 方法(38082)
- 数学(34331)
- 数学方法(33855)
- 财(21948)
- 农(19451)
- 中国(17551)
- 业经(16072)
- 贸(13451)
- 贸易(13448)
- 学(13230)
- 农业(13160)
- 易(13158)
- 务(13092)
- 财务(13051)
- 财务管理(13016)
- 地方(12546)
- 企业财务(12422)
- 制(12254)
- 技术(12245)
- 环境(11807)
- 划(10658)
- 和(9872)
- 理论(9822)
- 银(9346)
- 机构
- 学院(251838)
- 大学(250550)
- 管理(103171)
- 济(102438)
- 经济(100637)
- 理学(91603)
- 理学院(90734)
- 管理学(89127)
- 管理学院(88680)
- 研究(77800)
- 中国(56998)
- 京(49498)
- 科学(48603)
- 财(47023)
- 农(42994)
- 业大(40977)
- 财经(38496)
- 中心(37603)
- 所(36501)
- 经(35454)
- 农业(34132)
- 江(33858)
- 研究所(33804)
- 经济学(32275)
- 经济学院(29568)
- 北京(29340)
- 范(29338)
- 财经大学(29189)
- 院(29183)
- 师范(28902)
- 基金
- 项目(189553)
- 科学(150831)
- 基金(140987)
- 研究(133380)
- 家(124877)
- 国家(123887)
- 科学基金(107651)
- 社会(88316)
- 社会科(83975)
- 社会科学(83954)
- 基金项目(74926)
- 省(73751)
- 自然(71028)
- 自然科(69495)
- 自然科学(69475)
- 自然科学基金(68244)
- 划(62573)
- 教育(61671)
- 资助(56074)
- 编号(51433)
- 重点(42755)
- 部(41957)
- 创(40715)
- 发(39811)
- 成果(38659)
- 创新(38116)
- 国家社会(37984)
- 科研(37409)
- 教育部(36292)
- 计划(35451)
共检索到334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妍 尤优
基于地方政府治理视角,以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案例样本,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中政府执行政策的能力、制度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不同组合对PPP项目落地率的不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三条路径来提升PPP项目落地率:当政府执行政策的能力、制度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三者都具备时,有较大概率实现较高PPP项目落地率;当政府执行政策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欠缺时,较高的政策执行能力可以促进PPP项目成功落地;当政府执行政策的社会经济环境较差时,政府执行政策的能力及制度环境可以促进PPP项目成功落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妍 代文鑫 尤优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利用绿色PPP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低碳领域,可以解决绿色资金缺口问题,提升地方政府绿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本文运用fsQCA方法,以我国31个省份为样本,从财政能力、市场活力、政府信誉、法律条例、科技水平、公众诉求六个方面出发,探索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对各省域绿色PPP发展规模的复杂影响机制,希望为地方政府促进绿色PPP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PPP政策数量与公众环保诉求为核心条件,对绿色PPP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公众环保诉求较高、科技水平较低的地区,提高市场活力可以弥补法律条例方面的不足;当六个维度都具备时,对促进绿色PPP规模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义刚
基于我国当前"发展型政府-分权压力型体制"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探讨了国家审计促进地方政府实现良治的作用与路径。分析认为,国家审计应当通过事前的考核指标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事中的考核指标分配、事后的评价活动以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的改进。具体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强化预算的监督与审计工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工作、加强对地方债务的审计以及发挥国家审计的治理作用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还对未来"服务型政府-民主合作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下国家审计的特征与功能进行了初步的展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郭雪萌 王卓君
基于地方政府管理效能视角,利用世界银行的数据,研究中国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落地难的相关问题,并对政府治理手段(地方政府管理效能)、制度环境(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府融资行为(PPP模式)的内在作用机理和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管理效能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投资有着促进作用;市场化进程会提升地方政府管理效能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管理效能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公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促进公私双方实现PPP融资模式的合作。同时对地区和行业因素进行控制,发现地区和行业市场化程度越高,地方政府管理效能对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的促进作用越强。要逐步解决中国PPP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应大力提高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的水平,控制地方政府规模,实现基础设施领域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义东 陈卓 陈杰
PPP模式在有效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视角,从投资额和落地数量两个方面,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对当地PPP项目落地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公信力与当地PPP项目投资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公信力越高,则PPP项目投资额越大。同时,政府公信力越高,PPP项目落地数量也越多。另外,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以上研究结论。因此,要积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制度建设和政务公开,加大打击各类职务犯罪的力度,从而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信用度,为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更优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云 黄核成
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大数据理论的视角,设计了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存在地方政府缺乏大数据治理思维、地方政府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地方政府信息化平台共享意识薄弱、地方政府治理主体结构单一及地方政府管理大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最后,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效率。
关键词:
大数据 地方政府 治理能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蒋家亮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路径。但若持续地采取这种高能激励手段,经济增长将会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渐行渐远,并将会对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造成损害。
关键词:
多任务 地方政府 高能激励 经济增长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柳芳 孙鹏阁 郑国洪 曾军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预算能力。我国预算管理中的预算软约束、预算松弛导致了预算绩效低下,表现为预算能力较弱,不利于保障预算对落实财政政策的支撑。审计监督是预算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监督方式,强化政府审计功能是增强监督合力、提升预算绩效、培育预算能力、实现善治国家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9~2016年省级地方政府数据,验证政府审计在纠正预算偏差对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消极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论证明了我国预算审计监督制度的有效性,为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预算监督提供初步的证据支撑,并为进一步完善国家预算制度、强化预决算审计与绩效审计、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云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建设投资需求逐渐加大,财政支出日益增加。为弥补资金缺口,各地政府通过举借债务筹集资金,继而形成大量政府债务。地方债务管理问题也伴随债务规模的增大日益凸显,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压力,成为政府治理的一大隐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多次出台针对性文件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管理 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从整个社会技能型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来说,建构一个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技能形成体系,以一种系统性的模式把技能发展与更广泛的经济、培训和社会发展战略有效结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终身化的技能成长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技能人才的核心诉求,也是技能人才政策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必然走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乐乐 顾彤彤 秦强
本文意在探究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对数字政府治理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分析,通过分析江苏省社保文旅一卡通、南宁市智慧健康平台、贵阳市智能化政务服务数字政府治理的案例,证明数字技术通过整合、驱动、赋能的路径推动数字政府治理方式变革,是一个“工具性嵌入—能力性嵌入—权力性嵌入”的层级递进过程,为数字技术与治理现代化的科学融合和政府数字治理效能的有效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数字政府 技术嵌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石
现阶段,针对PPP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研究普遍是对实证结果进行直接阐释,仍然需要对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PPP与地方政府支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减少政府支出,将债务余额约束在可控的范围内,使总量规模不再增长,进一步采用多种工具对债务风险进行化解;二是增加收入,用于匹配相应债务的本息偿付资金,使债务人资金状况更加稳健。根据PPP模式的原理,PPP可以通过承担原先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跃胜 金文俊 谭宇轩
本文基于调适拓展后的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构建理解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省级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单个影响因素难以提升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但政府数字服务水平作为核心条件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2)存在驱动较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3种驱动模式,分别是协同共生融合型、组织-环境平衡型、多元叠加主导型;(3)在特定条件下,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和公众服务需求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在跨案例的比较中进一步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政府数字治理能力背后多重因素间的复杂本质,并为不同区域地方政府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杜博士 吴宗法
地方政府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并探讨在不同前提下,地方政府治理对于科技创新影响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在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民生服务水平、法治环境状况等方面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要加快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扩大民生服务支出规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最大程度发挥地方政府治理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子昊 景普秋
能源双控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使用熵值法构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文章选取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产业结构转型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替换经济指标、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二者的拐点在东部地区来得最早、在西部地区来得最晚。进一步通过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使产业结构转型与能源消耗之间的拐点左移,助力产业结构加快进入能源消耗递减阶段,减少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