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9)
- 2023(10124)
- 2022(8232)
- 2021(7604)
- 2020(6394)
- 2019(14133)
- 2018(13745)
- 2017(27613)
- 2016(15075)
- 2015(16481)
- 2014(16116)
- 2013(15703)
- 2012(14347)
- 2011(12443)
- 2010(12958)
- 2009(12390)
- 2008(12643)
- 2007(11732)
- 2006(10560)
- 2005(9894)
- 学科
- 业(80355)
- 企(74138)
- 企业(74138)
- 管理(65549)
- 济(65461)
- 经济(65375)
- 财(28402)
- 方法(26946)
- 业经(26683)
- 农(25632)
- 务(19978)
- 财务(19960)
- 财务管理(19934)
- 数学(19247)
- 数学方法(19090)
- 企业财务(18927)
- 农业(18347)
- 策(17171)
- 制(16363)
- 中国(16344)
- 技术(15823)
- 划(14011)
- 体(12900)
- 和(12437)
- 理论(12261)
- 企业经济(12168)
- 经营(11667)
- 贸(11279)
- 贸易(11274)
- 体制(11140)
- 机构
- 学院(213058)
- 大学(204382)
- 济(96539)
- 经济(94853)
- 管理(91517)
- 理学(78019)
- 理学院(77441)
- 管理学(76742)
- 管理学院(76319)
- 研究(62963)
- 中国(54257)
- 财(50844)
- 京(41082)
- 财经(38640)
- 经(35026)
- 江(34235)
- 科学(32150)
- 农(30836)
- 中心(30049)
- 所(29829)
- 经济学(28953)
- 财经大学(28188)
- 州(26547)
- 商学(26364)
- 经济学院(26139)
- 商学院(26110)
- 研究所(25895)
- 北京(25583)
- 业大(25411)
- 经济管理(24259)
- 基金
- 项目(130364)
- 科学(106290)
- 研究(102796)
- 基金(96881)
- 家(80311)
- 国家(79486)
- 科学基金(71787)
- 社会(68621)
- 社会科(65188)
- 社会科学(65172)
- 省(51595)
- 基金项目(50239)
- 教育(46159)
- 自然(43426)
- 自然科(42488)
- 自然科学(42480)
- 编号(42150)
- 自然科学基金(41811)
- 划(41013)
- 资助(39302)
- 成果(34235)
- 业(31756)
- 创(30610)
- 部(29908)
- 制(28870)
- 课题(28324)
- 国家社会(28208)
- 重点(28202)
- 发(28046)
- 性(27853)
- 期刊
- 济(115531)
- 经济(115531)
- 研究(66365)
- 财(44232)
- 中国(42213)
- 管理(39800)
- 农(30613)
- 融(26059)
- 金融(26059)
- 科学(23769)
- 业经(21150)
- 农业(20802)
- 学报(20691)
- 技术(20083)
- 财经(19926)
- 经济研究(18135)
- 大学(17901)
- 教育(17827)
- 学学(17228)
- 经(17143)
- 问题(14380)
- 技术经济(13131)
- 业(12633)
- 财会(12580)
- 现代(12066)
- 贸(11922)
- 世界(11388)
- 商业(10763)
- 经济管理(10659)
- 会计(10456)
共检索到331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帅 王亚男 秦睿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本文以国务院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对民营企业劳动雇佣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并且上述效应在财政压力较大、法律制度环境较差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裕的地区和盈利能力较弱、融资约束较高、劳动雇佣需求较大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凸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促使地方政府偿还了拖欠民营企业的账款,并显著缓解了民营企业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一步讨论发现,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主要扩大了民营企业对硕士学历员工和非生产员工的劳动雇佣规模。此外,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显著扩大了民营企业投资规模,但却降低了资本密集度,且对员工工资无显著影响。这意味着,相对于投资规模,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对民营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的扩大作用更大,而且并不是员工工资的结构性变化所致。本研究从企业劳动雇佣决策视角厘清了地方政府欠款治理的微观经济效应,能够为整改地方政府欠款现象以稳定社会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德旭 周中胜
本文以2007~2009年的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劳动雇佣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公司的雇佣人数及雇佣成本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民营公司的政治联系并不影响公司的价值。结果表明,尽管民营公司通过建立与政府的政治联系可能会在银行信贷、财政补贴、市场准入等方面获取租金收益,但与此同时,公司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如劳动力就业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增福 李铭杰 汤旭东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国务院清理政府欠款专项督导行动对民营企业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该行动显著提高了被督导地区民营企业的长期投资。其作用机理在于,专项督导行动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内源融资水平,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增加和资产周转的加快;另一方面则改善了企业的外源融资状况,表现为商业信用的增加。进一步地,上述效应在经营较为稳健、融资约束较高、受中央产业政策扶持的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基于“放管服”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的研究场景,识别出政府欠款影响企业长期投资的因果关系,厘清了其中的作用机理,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以有效促进金融和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专项督导 政府债务 商业信用 企业投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双龙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和地方政府是重要的两大市场主体。在民营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中,地方政府是一个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西部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更是如此。民营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协调处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使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西部民营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西部民营企业关系营销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对政府关系营销的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许玲玲 余明桂 钟慧洁
本文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经济后果。以上市公司是否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增加,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主要影响机制。最后,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还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不仅有助于从企业劳动雇佣视角丰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还可以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拓展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提高经济绩效,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预期目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和扩大就业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会玲
新劳动政策所体现的制度安排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雇佣关系。理论上在短期新劳动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小企业雇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双方达成帕累托有效结果。新劳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维护中小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但在短期却因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而使劳资双方利益共同受到损失。不过从长期的演化分析看,新劳动政策将促使中小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改善等内涵式的发展消化新增的劳动成本,从而达到劳资双方利益共享的帕累托有效结果。
关键词:
劳动政策 雇佣关系 中小企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余明桂 王俐璇 赵文婷 胡彦琦
本文研究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2005~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专利质押融资政策试点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显著增加了企业员工总数和高技术员工人数,并且这一作用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增加银行信贷、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以及缓解经营风险不确定性来实现。进一步检验发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专利价值高、轻资产型和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具有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配置效率的作用,为专利质押融资的试点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专利质押融资 企业劳动雇佣 融资约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颖 周智力
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上市非金融企业的数据研究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劳动雇佣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和创新水平从而影响劳动雇佣。不同工种、不同文化层次的劳动雇佣均被挤出。企业金融化对劳动雇佣的负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相对更大。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劳动雇佣 就业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富
非典型雇佣方式的快速发展促成了企业雇佣方式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并使企业劳动关系变得更复杂。劳动关系实质上是企业合约中难以涵盖的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简化和外部化为管理权向劳动关系领域的扩张奠定了基础,并直接导致了劳动关系的自由化。过去30年,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企业及劳动力市场都获得了太多的创新空间,但公共力量的创新过于滞后。嵌入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对劳动关系自由化过程的干预性介入。复合型劳动关系体系是与雇佣方式多元化趋势相适应的,三层次劳动关系框架的设计是现阶段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瑶 徐道胜 冯晓晴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而ESG评级分歧引致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企业的劳动雇佣决策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15—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研究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了企业劳动雇佣。机制检验发现,ESG评级分歧一方面在劳动力需求端增加企业融资约束和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在劳动力供给端损害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声誉,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从而减少企业劳动雇佣规模。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评级分歧抑制企业雇佣的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上市年限较短的企业和重污染行业企业。进一步研究表明,ESG评级分歧还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导致企业雇佣更多高技能员工,减少雇佣低技能员工。此外,ESG评级分歧也促使企业支付高薪酬以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本文的研究丰富了ESG评级分歧经济后果和企业劳动雇佣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规范ESG信息披露标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芬芬 王满仓 吴建銮 袁映奇
文章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理论机理,并基于2010—201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一方面,数字金融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劳动雇佣增加,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新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新企业创造的劳动雇佣,通过减少企业退出市场防止了退出企业缩减劳动雇佣。并且,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劳动雇佣 融资约束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徐琰超 刘慧玲 李世刚
本文尝试从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角度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如果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更利于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并且企业的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较大,随着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提高,资本总报酬上升的幅度超过劳动总回报上升的幅度,劳动收入份额会下降。这一机制得到了基于中国县级财政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的支持: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偏向于资本;企业的资本-劳动要素替代弹性严格大于1;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与地区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本文的数值计算发现,这一机制能够解释近年来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14. 7%-64. 2%。这表明,近年来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扩张是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熊琪 张永艳 何晓斌
民营企业广泛吸纳社会就业,但民营企业的一些雇佣行为饱受诟病,主要体现在拖欠工资、劳动强度过高,以及缺乏基本福利保障等。实际上,不同的民营企业在雇佣行为上存在很大差别。民营企业家是企业决策机制的中心,他们的社会身份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雇佣行为,但是,现有研究很少从民营企业家社会身份出发解释这种差异。本文利用中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了民营企业家社会身份(包括政治身份、政党身份和商业身份)对其雇佣行为(雇佣规模、员工薪酬水平和基本福利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拥有社会身份的民营企业家,其企业的员工数量和员工薪酬水平更高;拥有政党身份和商业身份的民营企业家,其企业的基本福利水平更高;拥有或未拥有政治身...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本文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目标和实施中发现,该法实质上是中央政府对企业自由协约权利的管制,其制度效应将是租金耗散;在该法律框架下,企业追求租金耗散最小化的行为选择导致农民工雇佣权益被弱化。此外,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证明,地方政府介入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率具有约束作用。本文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在信息成本约束下,中央政府把监督《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但后者出于自身租金最大化考虑可能无动力介入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博弈中。企业为了减少因协约权利管制而产生的租金耗散,将对劳动者采取歧视性协约策略:跟谈判能力较强的技术和管理型员工签订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同时,与谈判能力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鑛 马银坡
面对我国日益规范化的劳动力市场,企业从管理技术、生产技术和要素替代等多方面做出市场反应。本文运用上市公司2001-2020年非金融类企业数据,研究在最低工资上涨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调整资本积累和要素投入,运用债务和金融投资等工具应对用工成本上升的持续性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在保障劳动者合法劳动报酬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通过调整其债务和金融资产头寸,深化资本劳动比,对企业雇佣规模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挤出效应,在雇佣结构调整方面增加了高教育水平技能劳动力;更换解释变量检验和异质性分析都验证了基准结果的稳健性。
关键词:
最低工资 企业债务 企业劳动雇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