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0)
2023(7330)
2022(6023)
2021(5621)
2020(4677)
2019(10268)
2018(9569)
2017(17922)
2016(10093)
2015(10830)
2014(10378)
2013(10152)
2012(9298)
2011(7740)
2010(7617)
2009(6938)
2008(6954)
2007(5889)
2006(4860)
2005(4039)
作者
(28058)
(23297)
(23207)
(22002)
(14680)
(11240)
(10370)
(9248)
(8769)
(8220)
(7935)
(7572)
(7487)
(7304)
(7299)
(7204)
(7024)
(6987)
(6785)
(6437)
(6004)
(5638)
(5428)
(5387)
(5272)
(5106)
(5039)
(5030)
(4680)
(4652)
学科
管理(35257)
(34460)
经济(34413)
(30562)
(29664)
(23969)
企业(23969)
方法(16821)
数学(15403)
数学方法(15328)
财政(14215)
(11708)
(11663)
财务(11659)
财务管理(11606)
(11403)
企业财务(11090)
中国(11065)
收入(9393)
(8660)
农业(7914)
(7794)
地方(7607)
(7471)
业经(7368)
(7169)
贸易(7169)
(7008)
(6973)
国家(6882)
机构
大学(132480)
学院(131964)
(56829)
经济(55997)
管理(51171)
理学(45706)
理学院(45252)
管理学(44606)
管理学院(44382)
研究(43930)
(36363)
中国(32426)
科学(27726)
(27429)
(25955)
财经(24730)
业大(22894)
(22678)
(22471)
农业(21761)
研究所(20316)
中心(19689)
经济学(18722)
(18466)
财经大学(18314)
经济学院(17287)
北京(15642)
(15417)
(15076)
农业大学(14995)
基金
项目(95022)
科学(74404)
基金(71410)
(64426)
国家(63886)
研究(63835)
科学基金(54414)
社会(43734)
社会科(41653)
社会科学(41640)
基金项目(38414)
(36496)
自然(35983)
自然科(35225)
自然科学(35210)
自然科学基金(34629)
(30720)
教育(28619)
资助(28167)
编号(23122)
重点(21278)
(21056)
(20217)
国家社会(19328)
(19184)
科研(19152)
创新(18988)
计划(18335)
教育部(18048)
成果(18027)
期刊
(56089)
经济(56089)
研究(38992)
(33435)
学报(26830)
中国(24636)
(23274)
科学(21562)
大学(19830)
学学(19330)
管理(16123)
农业(15417)
财经(12578)
经济研究(11534)
(10670)
(9890)
金融(9890)
业经(8370)
(8262)
财政(8262)
(8125)
会计(8125)
财会(8044)
(7956)
问题(7586)
技术(7505)
教育(7245)
业大(7117)
科技(6313)
农业大学(6243)
共检索到188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辉  殷强  
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是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而科学编制和规范执行是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预算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地方官员集中换届时期,理性的地方官员有动机策略性地利用预算工具实现其政治经济目标,进而造成预决算周期性偏离。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研究发现预决算偏离具有随地方政府换届而变化的预算周期性,预决算偏离在换届前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换届前人事变更不确定性较高,中央监察力度较强,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更偏好“留有余地”;换届后人事变更已确定,中央监察力度减弱,晋升竞争和财政增收激励着地方官员选择“积极进取”的经济政策。为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规范地方官员预算行为,需要改进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完善经济目标责任管理制,规范财政收入预算管理,并强化对政府预算的监督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汪穹立  
2017年江门市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增长带动政府性基金收入快速增长,关注地方政府性基金预决算偏离,不仅有助于了解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水平和财政活动的绩效,更有助于增强底线意识,防范过高的预算偏离对经济社会产生冲击的风险。文章利用2017-2020年江门市政府性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数据,分析和归纳江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的典型特征,发现2017-2020年江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处于较高水平,市本级和市县层面的预算偏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预算偏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预算管理本身、外部监督等,为降低政府性基金预算偏离程度,应加快构建全面规范的预算体系,形成收支相匹配的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格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辉  沈肇章  
以政治激励和税收努力为理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提出两个研究假说,并运用2000~2012年省际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实证模型,运用系统GMM方法着重分析超计划GDP增长和税收计划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主要结论有:地方政府在晋升激励之下策略性影响预算编制依据GDP计划增长率与政绩考核核心指标GDP实际增长率,GDP超计划增长为地方政府追求超预算收入奠定经济基础;税务部门在税收计划刚性考核压力下会提高税收努力程度,税收计划与预决算偏离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税收计划刚性过强会对税务部门产生逆向激励,并发现税收计划与预决算偏离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拐点大约在15.5%。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苑德宇  
本文构建随机动态模型对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影响政府投资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转型期1995~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理论分析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会引起最优政府投资水平在当期发生同向变化,但在未来出现反向调整;预算税收收入反向决定着当期最优政府投资水平。经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即当期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正向显著地影响了地方政府投资,预算税收收入以及滞后期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对地方政府投资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经验分析还发现:当期中央净财力转移、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均产生了显著正向的影响,但城市化的相应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翟婷  王金秀  
减税降费和压减支出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预决算偏离度是政府预算管理能力的数量体现,对上述两者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6年的省级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从预测偏离与执行偏离两个维度,分析了国家审计监督和财政透明度与地方财政支出预决算偏离度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监督力度越强,支出的预测偏离度越低,执行偏离度越高;地方的财政透明度越高,支出的预测偏离度与执行偏离度均越低;国家审计监督通过硬约束和强问责机制威慑违规支出行为,提升地方的财政透明度从而影响预测偏离和执行偏离,财政透明度对预测偏离具有中介作用。研究验证了约束有力与公开透明对预算的治理效应,揭示了两者在预算编制与执行环节的不同作用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震  刘丽敏  
本文通过对2000~2002年数十个省、市增值税转型经济影响的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增值税转型带来的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局部危机将长期存在,中央财政应当适时设立短期财政周转专项基金提供有效资助;为配合增值税转型而实行的配套政策,事关地方政府鼓励投资的积极性,应慎重考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尚元君  殷瑞锋  
本文利用1993-200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经济指标面板数据,估测了各地区的财政收入能力,并以此为因变量,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s Modern)实证分析了经济、社会及体制因素对各省财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发展和城市经济水平与财政收入能力正相关;提高财政收入能力需适度控制公共部门规模;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和财政自给率与财政收入能力正相关。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华春  刘清杰  
多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财政收支预决算偏离度不断扩大,财政预算约束弱化。由于区域之间财政策略互动行为使空间溢出效应成为可能,可以将空间要素引入地区间预算管理,来检验地方政府预决算收入偏离度是否存在空间效应,以及具有空间集聚和空间辐射效应的地区分布情况及动态变化,从而探索政府效率与地区生产总值对预决算收入偏离的影响。利用空间统计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对中国大陆除西藏、港澳台外的30个省级政府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预决算偏差在中部地区间的差异高于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健  吴群  彭山桂  李永乐  
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营改增"对土地财政的影响,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财政赤字对上述影响的中介传导作用。结果表明:"营改增"实施前,地方政府没有对改革形成明确预期而提前选择增加土地财政收入;"营改增"实施后,地方政府显著增加土地财政收入规模,东部地区尤其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赤字作为中介传导"营改增"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影响路径存在,但较为微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任爱华  李阅历  王宁  
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营改增"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过渡时期以及全部扩围后"营改增"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认为必须从制度上彻底改革才能减少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造成的不稳定影响,进而推进"营改增"这一结构性减税举措的顺利进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琦  
研究发现,虽然福利彩票收入占整个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很小,但已经超过了一些传统税收收入,其地位呈上升趋势。福利彩票收入与其他非彩票收入的相关度较小,从政府收入组合的角度看,福利彩票收入提供了一种财政收入多样化工具,减小了整个地方财政收入的风险。福利彩票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体系有正面影响,但由于地下六合彩的存在,使这种正面影响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政府应该改进管理彩票业的方式,增加福利彩票的销售额,放大福利彩票收入的正面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剑锋  
本文借鉴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将中央政府的若干治理手段嵌入到地方政府地价决定函数中,对财政收入最大化与地方政府地价竞争的治理策略做比较制度分析。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地价决定中具有产业间边际财政总收入均等化的动机,适度提高农地征收价格以及服务业税负,有助于压缩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空间。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只对那些租赁而不是持有地产的经营者才有效,可以考虑适度增加住宅所有者的税负来实现"增税降费"的财政收入结构调整,同时继续维持对营业场所以租赁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税收优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剑锋  
本文借鉴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将中央政府的若干治理手段嵌入到地方政府地价决定函数中,对财政收入最大化与地方政府地价竞争的治理策略做比较制度分析。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地价决定中具有产业间边际财政总收入均等化的动机,适度提高农地征收价格以及服务业税负,有助于压缩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空间。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只对那些租赁而不是持有地产的经营者才有效,可以考虑适度增加住宅所有者的税负来实现"增税降费"的财政收入结构调整,同时继续维持对营业场所以租赁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税收优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乃铭  金澎  
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土地出让方式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方法:博弈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结果:(1)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在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2)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对政府财政税收存在正向影响,该影响的长期效果显著;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对财政税收短期内存在正向影响,该影响的长期效果不显著。研究结论:协议出让土地对政府的短期回报较低,但可创造长期稳定的税收收益,并带动该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招拍挂"出让土地可为政府带来较高的短期税收收益,但长期回报率较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泰松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波动性,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地区间差异。而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与土地供应面积大幅增加、"招拍挂"出让比重上升以及全国地价总体水平不断上升等有着密切关系。受制于18亿亩耕地红线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土地财政收入是不可持续以及不稳定的,地方政府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收支困境。因此,应尽快对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及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平稳推进土地财政模式的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