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6)
2023(6418)
2022(5758)
2021(5320)
2020(4990)
2019(11639)
2018(11386)
2017(22750)
2016(12691)
2015(14354)
2014(14438)
2013(14302)
2012(13679)
2011(12237)
2010(12539)
2009(11872)
2008(12147)
2007(11257)
2006(9560)
2005(8705)
作者
(36667)
(30778)
(30745)
(29745)
(19552)
(14769)
(14299)
(12077)
(11411)
(11044)
(10286)
(10255)
(9738)
(9705)
(9690)
(9687)
(9620)
(9035)
(8945)
(8786)
(7635)
(7623)
(7390)
(7025)
(6976)
(6930)
(6884)
(6804)
(6262)
(6160)
学科
(56296)
经济(56235)
管理(39225)
(35133)
方法(28819)
(28705)
企业(28705)
数学(25863)
数学方法(25692)
(18812)
(13885)
中国(12496)
(10927)
(10878)
财务(10861)
财务管理(10827)
地方(10536)
企业财务(10378)
(10056)
(9716)
贸易(9715)
业经(9546)
(9431)
农业(9231)
(8325)
金融(8323)
(8136)
银行(8116)
(7853)
(7683)
机构
大学(188173)
学院(185254)
(80236)
经济(78640)
管理(73042)
理学(63416)
理学院(62753)
管理学(61777)
管理学院(61423)
研究(60783)
中国(45829)
(39660)
(38672)
科学(36088)
(31241)
财经(31237)
(31079)
中心(28540)
(28401)
研究所(27985)
(27458)
业大(27315)
经济学(25432)
农业(24790)
北京(24275)
财经大学(23249)
经济学院(23225)
(23045)
师范(22822)
(21661)
基金
项目(120386)
科学(95029)
基金(89144)
研究(87164)
(77081)
国家(76458)
科学基金(65512)
社会(55873)
社会科(52960)
社会科学(52939)
基金项目(47771)
(45814)
自然(42590)
自然科(41642)
自然科学(41628)
自然科学基金(40936)
教育(40710)
(38989)
资助(37103)
编号(35328)
成果(29433)
(28168)
重点(26773)
(24867)
(24533)
教育部(24381)
人文(23586)
课题(23568)
科研(23497)
大学(23242)
期刊
(85268)
经济(85268)
研究(54112)
(33068)
中国(32139)
学报(28637)
(26973)
科学(25790)
管理(24364)
大学(21491)
学学(20399)
农业(17738)
(17153)
金融(17153)
财经(16142)
教育(16135)
技术(14785)
经济研究(14405)
(13737)
业经(12464)
问题(11968)
(10146)
技术经济(10082)
(9790)
理论(9463)
统计(9350)
(8865)
商业(8597)
财会(8516)
国际(8507)
共检索到268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欧阳昌朋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分权体制导致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形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功能的松散的地方利益集团,从而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祖宁  
地方政府投资扩张冲动及其行为偏差是导致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耗损的主因。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应从改善外部环境和调整内在机制着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在澄清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冲击的一般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3阶段序贯博弈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冲击。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在财政利益和政治晋升的双重激励下,总是有利用违规优惠政策进行引资的强烈动机,从而引发企业投资冲动,导致投资过热,进而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巨大冲击。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行政查处力度来有效遏制投资过热,但面临着力度不够则调控效果不佳,力度太大则经济“硬着陆”的两难困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博  
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在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诱因以及其调节机制,最后分析地方政府行为与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以便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良好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峰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领域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值得决策部门关注。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攀比效应可以解释博弈的内在形成机理。博弈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当前博弈失序之矫正的关键在于加快制度创新,强化监管力度;加强预期研究,打造诚信政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彦民  竹志奇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从利率的负向冲击和财政规则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利率负向冲击的作用下,产出会出现短期的增长,但随后会出现一段时期的微量衰退,且政府债务负担也会增加;第二,地方债务置换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规则,使财政规则对负债的反应出现一定延迟,从而造成财政支出扩张政策效果的变化。经过模拟可以看出,财政规则对负债反应的延迟会降低财政扩张政策在期初的刺激效果,同时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的增强一方面使财政扩张对产出增长刺激的持续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彦民  竹志奇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从利率的负向冲击和财政规则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利率负向冲击的作用下,产出会出现短期的增长,但随后会出现一段时期的微量衰退,且政府债务负担也会增加;第二,地方债务置换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规则,使财政规则对负债的反应出现一定延迟,从而造成财政支出扩张政策效果的变化。经过模拟可以看出,财政规则对负债反应的延迟会降低财政扩张政策在期初的刺激效果,同时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的增强一方面使财政扩张对产出增长刺激的持续性增强;另一方面也使负债率的波动性增强,导致债务风险上升。根据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在债务置换期间,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时应谨慎提防经济波动,同时探索财政规则的最优延迟期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金戈  
随着中央政府加大财政分权的力度,一方面促进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很多弊端,其中之一就表现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执行宏观经济政策上的步调不一致。本文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源就在于中央对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的地方官员之间的政治锦标赛。为此,我们构造了一个官员晋升博弈模型,通过这一模型对上述宏观政策步调不一致现象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晓敏  叶宁  金戈  
经济的波动性要求政府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当中央政府实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时,地方政府会积极配合;但当中央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时,地方政府就不愿配合,甚至消极对待,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并从规范的角度探讨在市场化改革中,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职能定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俊丽  
文章指出,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地方政府拥有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绝对配置权力,在洞悉了土地资源对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后,地方政府通过对城市土地价格的控制,通过各种经济行为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城市土地出让中地方政府种种经济行为加剧了投资需求,客观上带动了固定资产过度投资,也导致了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和经济过热。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许颖  
笔者通过数据实证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行为上发生的变化,并且用博弈模型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政府投资行为适应性的结果,探讨了中央政府如何通过最优基础设施投资补贴率来加强投资调控能力和提高投资调控效率;特别指出了在中央政府支配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基础设施投资最优的方法与途径,并给出相关投资政策措施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骋骋  傅勇  
中国经济改革经历多次"放权—收权"的周期循环,这不仅体现在财政改革上,也体现在金融改革上。文章从财政—金融交织的视角,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及其宏观绩效。研究发现,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在反复博弈中形成财政分权和金融集权的体制框架,由此影响到地方政府行为和资源配置,并最终改善了宏观经济运行。中央一方面通过财政分权激励地方为经济增长而竞争;另一方面为限制地方竞争的金融杠杆及其引发的经济过热,在金融体制上仍维持相对集权以保留调控抓手。中央与地方在财政金融体制设计上的成功,可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绩效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周期的平稳化趋势,给出有力解释。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文雪婷  汪德华  
本文将宏观投资效率定义为以地级市为单位度量的地区投资率对资本回报率的敏感性。在按照这一定义测算中国宏观投资效率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关注政府投资规模扩张对宏观投资效率的影响。文章首先估算出2006-2013年中国179个地级市的投资率和资本回报率,发现2009年之后,在地级市投资率大幅攀升的同时,资本回报率却显著下降。计量检验发现,总体上看中国资本流向了资本回报率高的地区;但在2009年后,投资率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性显著下降,表明资本回报率对资本流向的指引作用大大下降,宏观投资效率显著恶化。更进一步的计量检验发现,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越大的地级市,投资率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负相关性越强,即宏观投资效率越低;地方融资平台负债规模对宏观投资效率的负向影响,主要是在2009年之后才出现。由于地方融资平台规模能够较好地衡量当地政府投资的规模,这一结果表明,2009年之后地方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张,已经对宏观投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文雪婷  汪德华  
本文将宏观投资效率定义为以地级市为单位度量的地区投资率对资本回报率的敏感性。在按照这一定义测算中国宏观投资效率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关注政府投资规模扩张对宏观投资效率的影响。文章首先估算出2006-2013年中国179个地级市的投资率和资本回报率,发现2009年之后,在地级市投资率大幅攀升的同时,资本回报率却显著下降。计量检验发现,总体上看中国资本流向了资本回报率高的地区;但在2009年后,投资率和资本回报率之间的正相关性显著下降,表明资本回报率对资本流向的指引作用大大下降,宏观投资效率显著恶化。更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程  杨奕  
本文基于DCC-GARCH理论度量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与其他金融子市场间的时变相关性,并通过TVP-VAR-DY模型测度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与其他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同时对风险溢出的宏观机理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相关性方面,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与公司债、金融债市场呈正相关,表现为“联动效应”,而与股票、基金、保险市场近年来多呈负相关,表现为“跷跷板效应”。风险溢出效应方面,地方政府债券与其他金融市场间存在非对称的双向溢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券与公司债、金融债两固定收益市场间的溢出效应要显著强于浮动收益市场,地方政府债券更大程度上是风险溢出的被动方。宏观机理方面,金融深化会促进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对其他市场的风险溢出,财政赤字对市场间风险溢出存在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债券风险溢价会加剧其对外风险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