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7)
- 2023(11034)
- 2022(9840)
- 2021(9328)
- 2020(7769)
- 2019(18105)
- 2018(17899)
- 2017(35347)
- 2016(19002)
- 2015(21210)
- 2014(20986)
- 2013(20675)
- 2012(18862)
- 2011(16859)
- 2010(16668)
- 2009(15249)
- 2008(14773)
- 2007(12978)
- 2006(11318)
- 2005(9536)
- 学科
- 济(76571)
- 经济(76395)
- 管理(57705)
- 业(52441)
- 企(45149)
- 企业(45149)
- 方法(37834)
- 数学(31905)
- 数学方法(31603)
- 财(22875)
- 中国(19295)
- 农(19129)
- 业经(17193)
- 学(15882)
- 地方(15686)
- 理论(13754)
- 务(13532)
- 和(13474)
- 财务(13470)
- 财务管理(13446)
- 企业财务(12880)
- 农业(12668)
- 制(12420)
- 技术(12207)
- 贸(12029)
- 贸易(12025)
- 环境(11820)
- 易(11644)
- 划(10791)
- 教育(10235)
- 机构
- 大学(268708)
- 学院(264950)
- 管理(111023)
- 济(105961)
- 经济(103732)
- 理学(97591)
- 理学院(96572)
- 管理学(95059)
- 管理学院(94562)
- 研究(84775)
- 中国(60324)
- 京(55686)
- 科学(51892)
- 财(50563)
- 所(41175)
- 财经(40859)
- 业大(38241)
- 中心(37963)
- 农(37577)
- 研究所(37553)
- 经(37248)
- 江(36207)
- 北京(34998)
- 范(34439)
- 师范(34180)
- 经济学(31715)
- 院(30822)
- 财经大学(30738)
- 州(29809)
- 农业(29214)
- 基金
- 项目(187451)
- 科学(148515)
- 研究(138501)
- 基金(137801)
- 家(118626)
- 国家(117630)
- 科学基金(102433)
- 社会(89116)
- 社会科(83771)
- 社会科学(83744)
- 基金项目(74214)
- 省(71998)
- 自然(66432)
- 自然科(64934)
- 自然科学(64923)
- 自然科学基金(63746)
- 教育(63285)
- 划(60512)
- 编号(56412)
- 资助(56267)
- 成果(45593)
- 部(42033)
- 重点(40970)
- 创(38922)
- 发(38511)
- 课题(37650)
- 教育部(36661)
- 创新(36168)
- 人文(36070)
- 国家社会(36038)
- 期刊
- 济(111662)
- 经济(111662)
- 研究(78999)
- 中国(44706)
- 学报(40524)
- 管理(39139)
- 财(38323)
- 科学(37555)
- 农(33586)
- 大学(31054)
- 学学(29177)
- 教育(28568)
- 农业(23835)
- 技术(21485)
- 财经(19708)
- 融(19402)
- 金融(19402)
- 经济研究(17913)
- 业经(17368)
- 经(16677)
- 图书(14691)
- 问题(14576)
- 理论(13617)
- 科技(12985)
- 技术经济(12843)
- 实践(12555)
- 践(12555)
- 现代(11946)
- 版(11466)
- 业(11396)
共检索到372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管治华 张琛 许文立
一、引言地方政府投资在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大量关注,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对于政府投资,主要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层面来分析其产生的效应。政府投资不仅能产生经济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其社会效应和政治效益,经济效应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但社会和政治效应却很难同货币来度量。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宏霞
地方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作用。笔者通过由地方政府投资、三次产业产值结构4个变量,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计量等分析工具,对我国1978年~2008年的地方政府投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投资与三次产业总产值均具有长期正向均衡关系,其中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且对第二产业的影响要远大于对第一、三产业的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雷宝
一、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界定 本文重点探讨地方政府公共投资问题。值得指出,政府投资(Government Investment)和公共投资(Public Investment)两个概念在现实中虽然经常被混用,但两者仍有不同。通常,政府投资侧重于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活动,但投资对象不一定完全是公共领域(如基础设施)。公共投资的理解有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廖凯诚 李晓晔 谢慧敏
研究目标:实证检验政府经济投资效率和社会投资效率的区域差异及两者的动态关系。研究方法:采用三阶段DEA模型、Dagum基尼系数法及PVAR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总体上,政府经济投资效率和社会投资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两者总体的基尼系数呈反向变动;第二,组间差距是导致政府经济投资效率和社会投资效率总体基尼系数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三,从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来看,东部地区社会投资效率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投资效率变动的原因,中部地区两者并无格兰杰因果关系,西部地区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此外,从长期来看,除西部以外,社会投资效率对经济投资效率的冲击均表现为强度不同的负向效应,而经济投资效率对社会投资效率的冲击则表现为正向效应。研究创新:对原有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首次构建有关政府投资效率的环境指标体系,同时将研究重点聚焦在经济投资效率和社会投资效率的动态关系上。研究价值:丰富和延展了政府投资的理论框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钟晓敏 张雷宝
本文提出地方政府投资的资产效应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三维向量的综合评价模型,试图通过对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存量分析来透析我国各地方政府投资的资产效率状况。通过具体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地方政府投资所引致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规模扩张与结构劣化、质量不高并存的现象,而且不同地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综合质量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霄
为了满足本地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地方政府间可能会在人力资本投资及其科目构成上形成竞争。文章利用2007~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地方政府间人力资本投资及其科目构成均显现出了稳健的空间策略互动特征,类型为策略模仿或策略替代。
关键词:
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 空间效益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苗建军 崔俊富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2006)指出,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是导致这一失衡的重要原因。社会性支出用于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在该项支出上应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运用投资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情况,以期找出中国地方政府社会性支出不足的原因。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龙小燕 陈旭 黄亦炫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从融资约束角度分析政府债券、融资平台、税收收入、土地出让等因素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正相关关系,并利用中国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评估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首的融资渠道对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融资平台融资规模对基础设施投资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专项债券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效应能够拉动更大规模的基建投资;(2)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力较弱的西部地区,政府债券的投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必果 夏蜀 刘志强 韩文轩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税负效应视角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机制及后果。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重了非国有企业的实际税负;地方政府债务的税负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的抑制更显著;尤其是在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的税负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的抑制更显著。该研究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尤其是在控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信贷挤占效应之后,依然成立。最后,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明显抑制非国有经济占比较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债务和税收征管对企业经营影响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有助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规范税收征管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税负效应 企业投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石桂峰
文章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企业当年新增投资是否会受到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平均新增投资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干预是否会增强上述的企业投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间投资的同伴效应是存在的,即企业当年新增投资会随同地区不同行业企业平均新增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地方政府干预较强的地区,在省委书记离任前三年,在每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两年,上述同伴效应更加显著。文章为地方政府干预影响所在地区企业投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企业投资 同伴效应 地方政府干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郝云宏 王淑贤
地方政府一身多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相对特殊的身份、地位、职能、行为和作用。地方政府兼具“政府”和“投资人”两种身份,同时发挥“执行”、“管理”和“投资人”三种职能,因而其行为往往极不规范。地方政府的介入,使得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均衡模型和地方经济总量均衡模型具有了相对比较特殊的内涵和特征。地方政府的特殊职能使得地方政府相对比较独立的经济利益具有了客观必然性,并使得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保护政策具有了相对合理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文章基于2015年地方政府相继实施的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时序错列特征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是诠释该效应的核心作用机制。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缺口较大、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样本中尤为显著。特别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抑制税收规避、提高企业的相对雇佣密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积极带动效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抑制经济金融风险的演化,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以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徐晓珠 甘月
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瑶 高波
在税收辖区内消费者总效用最大化和政府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双重目标约束下,房地产税对地方政府有激励效应。由于房地产价格与公共福利水平正相关,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公共福利水平,实现房地产价值增值来增加税收收入。激励效应的作用机理显示房地产税是非中性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熊虎 沈坤荣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债务来源、投向及偿债依赖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10—2016年30个省份的宏观数据以及1 296个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显著挤出了地区整体和企业个体的技术创新产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加剧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挤出了创新活动;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从而抑制了创新活动;但没有证据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激增会通过扭曲企业投资对创新活动产生挤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