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0)
2023(11497)
2022(10266)
2021(9627)
2020(8229)
2019(19120)
2018(18819)
2017(37694)
2016(20240)
2015(22581)
2014(22501)
2013(22372)
2012(20539)
2011(18403)
2010(18187)
2009(16987)
2008(16396)
2007(14193)
2006(12305)
2005(10657)
作者
(57083)
(47182)
(46803)
(44662)
(30238)
(22463)
(21397)
(18677)
(17964)
(17032)
(16305)
(15726)
(14845)
(14766)
(14514)
(14507)
(14021)
(13898)
(13474)
(13349)
(11586)
(11526)
(11469)
(10672)
(10613)
(10438)
(10391)
(10277)
(9426)
(9265)
学科
(84785)
经济(84689)
管理(61902)
(57455)
(48618)
企业(48618)
方法(43958)
数学(39039)
数学方法(38719)
(25172)
中国(19852)
(19639)
地方(16795)
业经(16723)
(16324)
(15343)
财务(15284)
财务管理(15251)
(14725)
贸易(14719)
企业财务(14642)
(14208)
(13541)
农业(13459)
技术(13068)
理论(12880)
(12284)
环境(12221)
(12164)
金融(12163)
机构
大学(289599)
学院(284902)
管理(119068)
(116955)
经济(114580)
理学(104570)
理学院(103488)
管理学(101903)
管理学院(101389)
研究(90444)
中国(67972)
(60088)
(55975)
科学(54186)
财经(45469)
(43839)
(41606)
(41566)
中心(41437)
业大(40986)
研究所(39850)
(39556)
北京(37748)
(35846)
经济学(35701)
师范(35561)
财经大学(34296)
(33003)
(32625)
经济学院(32564)
基金
项目(199588)
科学(158144)
基金(147502)
研究(146573)
(126986)
国家(125966)
科学基金(109765)
社会(93615)
社会科(88906)
社会科学(88882)
基金项目(79084)
(76034)
自然(71711)
自然科(70084)
自然科学(70069)
自然科学基金(68836)
教育(67336)
(64133)
资助(61579)
编号(59071)
成果(47650)
(45332)
重点(43627)
(41428)
(40774)
教育部(39672)
课题(39502)
人文(38934)
创新(38543)
国家社会(38343)
期刊
(120544)
经济(120544)
研究(85856)
中国(46957)
学报(42863)
(42423)
管理(41676)
科学(39283)
(36002)
大学(32961)
学学(31072)
(28564)
金融(28564)
教育(28279)
农业(24417)
技术(23045)
财经(22500)
经济研究(19719)
(18929)
业经(18338)
问题(15862)
理论(15355)
图书(14539)
技术经济(14120)
实践(14112)
(14112)
科技(13161)
现代(12570)
商业(12403)
(12285)
共检索到403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小龙  余宇新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如何通过银行信贷系统创造货币来推动通胀上升的过程。结果显示,地方投资量确实导致信贷规模扩张,并由此增加了国内货币量,进而推升了CPI。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投资行为进行遏制以防止经济大的波动。这要求政府职能实现转变,改变政府主导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援成  张文君  
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金融救市"政策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的外部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张又反过来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埋下隐患。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实施的救市政策构成了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的显著差异与结构突变;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显著正相关。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斌  
实施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措施以来,各口径货币总量对CPI的预测能力明显下降,CPI回升速度显著低于依据历史经验测算出的货币增长对物价形成的压力。这一现象主要与货币供给结构变化有关。从信贷增长与内需在GDP增长中贡献度的关系来看,扩张性政策导致的信贷高增长并未明显超出内需扩张之所需,加之经济增长也并未超出其潜在水平,因此短期内没有产生明显的CPI通胀压力,但经济回升和货币信贷增长推升了通胀预期。鉴于通胀机理所发生的变化,宏观政策需要更多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更多关注预期和环比数据变化以提高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多运用市场化和有弹性的政策工具实施调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胡剑锋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信贷内生扩张能力和投资外生收益冲击,对我国近些年来的投资与通胀的关系进行了解释。具体分析过程是先建立一个信贷内生扩张约束条件下的厂商长期投资动态最优化模型,并给出一个有关投资外生收益对价格影响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中国为对象,对命题成立的三个条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其中两个关键条件成立的背后动因进行了分析,且给出了长期增长与政策含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飞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得财政赤字政策经常化了,那么财政赤字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是不是导致通货膨胀发生的主要原因呢?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在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联系机制的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两者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客观运行轨迹,对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财政赤字政策与货币供给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导致我国通胀发生的主要原因,相反"倒逼机制"引起的信贷扩张才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重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笑文  傅允生  
近年来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持续上升,从实践看,国内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机制性扩张特征,即使有数据显示现实中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仍在合理范围内,机制性扩张特征带来的债务持续快速扩张,使地方政府债务比预期更快突破合理水平,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且不可逆。同时,机制性扩张会助长违规融资,通常违规融资具有变通性与隐秘性,成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由于隐性债务很难统计,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估算并不能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状况。机制性扩张与隐性债务,会放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债务风险,因此,需要从机理上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从机制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利用2010—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财政-金融关联与政府竞争行为结合的综合视角探讨了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不仅推动了本区域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还刺激了邻近区域的债务扩张;而金融分权则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下分权规制对债务扩张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交互作用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和空间溢出。研究结论对于科学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子怡  陈志斌  
文章以2009-2013年27个省份的城投债发行额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和外部压力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并且腐败程度越高、财政透明度越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低、晋升激励越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因此,构建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发挥信号传递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维持债务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债务治理机制,通过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保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育辉   莫一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引起高度关注,其对企业的影响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并购为视角,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会抑制企业的并购行为,具体表现为降低并购概率、并购频率且缩小并购规模;第二,由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的企业融资约束加剧、风险承担能力降低和投资机会减少是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第三,上述影响在非国有、融资需求大、高管风险偏好程度低和非市政相关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降低企业的长期并购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认识,还能够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提供实践指导和证据支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缪小林  
分税制至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扩张,为地方财政风险埋下了极大的隐患。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年—2011年,地方政府债务增长主要由预算支出拉动,尤其在1998年和2008年实施的两轮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更加明显。进一步从具有挤出效应的支出结构贡献分解来看,真正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是人员经费支出,平均贡献率高达51.36%,这种拉动主要表现为人员经费对各类投资项目支出的挤占,而民生事业支出仅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才发挥短期拉动效应,平均贡献率为31.50%,社会管理支出和其它事务支出作用较小且趋于稳定。对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傅天  姚东旻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金融及土地等制度因素之外,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城投部门”(市内城投公司汇总)的自身激励、自发行为,及其在债务扩张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国资增值的规模导向、隐性担保导致债务成本低等制度背景之下,“城投部门”存在过量举债的自发倾向。并且由于其在城市建设及土地出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债务扩张问题中,“城投部门”对于面临救助压力、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能够产生议价能力。在新《预算法》所代表的“防范债务风险”政策冲击中,“城投部门”能够通过更强的议价能力,持续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相对提高了债务扩张速度。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因果效应,并从显性债务角度进行验证。债务限额能够对这一过程产生调节。控制内生性后,土地使用权在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本文将研究视角下探至“城投部门”,从议价能力的视角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金秀  张亮  
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预算审查监督已成为我国政府债务治理的重要手段。为约束债务规模无序扩张,文章以各地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人大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该条例修订前后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修订后,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其中,显性债务规模下降约为0.217%,隐性债务规模下降约为0.121%。这一结论在考虑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可能性解释后仍然成立。人大监督约束债务规模扩张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对债务预算软约束的治理以及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大监督约束效果越好;而人大监督与媒体监督相互补充,媒体关注度能影响债务的监督约束效果。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吴迪  
在经济压力叠加背景中,中国出现房价疲软与地方政府债务激增并存现象,二者趋势的长期背离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通过建立包含异质性生产部门、地方政府的DSGE模型,讨论在实现稳房价目标基础上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问题。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小时,其土地融资行为能够推动房价与地价螺旋上涨。负向住房交易成本冲击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渠道刺激经济增长,由此引发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相比于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逆周期地方政府贷款价值比的宏观审慎政策的优势在于能够基于地价与预期房价的变动关系来适时调整政策力度,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同时在稳地价、稳房价上的表现更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廖甍   孟勇   王亚飞  
地方政府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担保和偿债来源能够放大其债务融资能力,而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先,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揭示了金融摩擦异质性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资源错配;其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结合2009年中央政府放松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管制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资源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剧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这一结论在经历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验证了理论框架的假设,即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相对更多的提高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和资本边际收益产品,进而拉大了部门间价值生产率的离散程度,造成资源错配的加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引发的资源错配最终降低了加总的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论丰富了现有针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济效应分析的文献,不仅拓展了理论支撑,还提供了详实的经验证据,对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乔俊峰  赵晓迪  尹星怡  
本文在系统诠释地方政府竞争通过城市蔓延作用于政府债务扩张的逻辑机理基础上,利用2006—2019年265个城市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政府竞争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和发行概率,该影响在人口流出城市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竞争会加剧城市空间的低密度和分散化蔓延,引起城市规模效应减弱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费用支出增加,迫使地方政府以债融资,从而带来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进一步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间竞争引致的城市蔓延显著刺激了城市自身及邻近城市的政府债务扩张。本文通过研究城市蔓延在地方政府竞争对政府债务扩张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