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2)
- 2023(11508)
- 2022(10086)
- 2021(9615)
- 2020(8054)
- 2019(18736)
- 2018(18345)
- 2017(35978)
- 2016(19235)
- 2015(21582)
- 2014(21290)
- 2013(20987)
- 2012(19121)
- 2011(17019)
- 2010(17120)
- 2009(16007)
- 2008(14376)
- 2007(12514)
- 2006(10882)
- 2005(9458)
- 学科
- 济(71797)
- 经济(71711)
- 管理(57847)
- 业(53722)
- 企(46029)
- 企业(46029)
- 方法(34204)
- 数学(29603)
- 数学方法(29310)
- 融(26485)
- 金融(26484)
- 中国(24852)
- 银(24476)
- 银行(24444)
- 行(23620)
- 财(22948)
- 农(18766)
- 地方(17526)
- 业经(16992)
- 制(16368)
- 学(15056)
- 务(14271)
- 财务(14209)
- 财务管理(14180)
- 企业财务(13574)
- 理论(13329)
- 农业(12955)
- 贸(12416)
- 贸易(12404)
- 易(12067)
- 机构
- 大学(262820)
- 学院(260992)
- 管理(108792)
- 济(103260)
- 经济(100932)
- 理学(94975)
- 理学院(94008)
- 管理学(92560)
- 管理学院(92091)
- 研究(82952)
- 中国(67409)
- 京(54928)
- 科学(50282)
- 财(49862)
- 所(40082)
- 财经(40023)
- 中心(39910)
- 农(38016)
- 业大(37615)
- 研究所(36577)
- 经(36449)
- 江(35960)
- 北京(34697)
- 范(33101)
- 师范(32824)
- 经济学(31036)
- 州(30561)
- 财经大学(30161)
- 院(30131)
- 农业(29564)
- 基金
- 项目(183336)
- 科学(144529)
- 研究(136287)
- 基金(133754)
- 家(114926)
- 国家(113951)
- 科学基金(99111)
- 社会(85600)
- 社会科(81219)
- 社会科学(81199)
- 基金项目(72003)
- 省(71224)
- 自然(64235)
- 自然科(62761)
- 自然科学(62750)
- 教育(61857)
- 自然科学基金(61620)
- 划(59567)
- 编号(56248)
- 资助(55021)
- 成果(45424)
- 部(40498)
- 重点(40190)
- 创(38564)
- 发(38435)
- 课题(37585)
- 创新(35873)
- 项目编号(35607)
- 教育部(35253)
- 科研(34968)
- 期刊
- 济(107577)
- 经济(107577)
- 研究(77786)
- 中国(46952)
- 学报(38610)
- 管理(38165)
- 财(37422)
- 科学(36015)
- 融(35599)
- 金融(35599)
- 农(34020)
- 大学(29574)
- 学学(27858)
- 教育(27473)
- 农业(23255)
- 技术(21105)
- 财经(19136)
- 业经(17227)
- 经济研究(17028)
- 经(16090)
- 理论(14790)
- 图书(14315)
- 实践(13755)
- 践(13755)
- 问题(13599)
- 科技(12537)
- 技术经济(11998)
- 现代(11896)
- 业(11149)
- 情报(11003)
共检索到375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萧楠 孙向东
地方政府因利益的独立化而产生的投资冲动 ,促使其在投融资活动中表现出非理性行为 ,对国有银行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 ,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必须对投融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增加制度约束 ,矫正地方政府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非理性行为 制度约束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俏
建立地方政府金融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通过形成与地方风险相匹配的地方债定价机制,进而提升地方债务的使用效率和地方经济发展效率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至今,波澜壮阔,基本上完成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依靠投资拉动和要素投入,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高速经济增长。1980年至2015年,按GDP衡量,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近三十倍,超过6.2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比例从1%激增到25%,中国三年消费的水泥超过美国过去一百年消费的总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俏
建立地方政府金融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通过形成与地方风险相匹配的地方债定价机制,进而提升地方债务的使用效率和地方经济发展效率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至今,波澜壮阔,基本上完成了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依靠投资拉动和要素投入,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高速经济增长。1980年至2015年,按GDP衡量,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近三十倍,超过6.2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比例从1%激增到25%,中国三年消费的水泥超过美国过去一百年消费的总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飞虎
本文探讨了当前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现状,分析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动因是基于通货膨胀预期、经济增长预期、政绩生产预期、地方政府竞争预期、中央政府兜底预期、腐败收入预期等因素,指出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导致地方债务危机、地方政权危机、通货膨胀危机、宏观政治经济危机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增长,提出了治理我国地方政府过度投融资行为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丽岩 王彦敏
一直以来,以体制内行政性分权为基本特征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并没有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反而使地方政府成为放权改革的最大受益者。这种由政企不分引致的利害关系正是引发2005年前后包括徐工、洛轴案在内的外资并购风潮的体制根源。作为工业投融资的主体和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已经危及到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直接导致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2006)的出台。新规定虽然努力“亡羊补牢”,但是只有切实转变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步取消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主体资格,并以工业绩效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推进政
关键词:
投融资体制 国企改革 外资并购 产业安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密的因果循环。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和体制法律约束下,催生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为地方政府借用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地区城市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 李友兰
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投融资功能,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2011年正处"十二五"起始之年,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资金需求量急剧增大,因此,结合安徽省财政经济发展现状,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韩生玉 李鹏飞
通过比较"银政合作"融资模式和保险资金运用发展历程,得出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是推动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合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使双方的合作开始由过去的社会管理单一合作模式逐渐向社会管理和投融资二元合作模式转变。随后又从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双方投融资合作产生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未来推动保险公司和地方政府投融资合作的五个因素。鉴于双方投融资合作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潜在风险应当引起保险公司的高度关注。当前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合作面临资金安全和风险管理滞后两项挑战。
关键词:
保险资金 投融资合作 资金运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洪海 韩秉勤 刘晓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变迁(一)拨改贷改革。改革时段为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核心是,针对扭转财政拨款无偿使用带来的投资效益低下,对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银行有息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全厚 杨元杰 赵璧 孙昊旸
政府投融资活动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宏 王琪
各类国家级或地方设立的新区开发遇到的投融资环节阻力明显,地方政府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还要及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变得十分艰难。其中原因除了政策趋紧之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架构和运行机制不够专业化和市场化是更重要原因。应从多个治理角度来改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新区开发建设,包括地方政府在债务链条中的定位与职能边界治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的重新定位和治理结构调整,以及其他主体参与建设项目中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如何处理。在投融资方式创新方面,以PPP为内核的产业基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新区开发 投融资 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封北麟
本文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财政风险的现状、形成原因和危害,揭示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无序发展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过度扩张,对财政调控和管理形成巨大压力,诱发财政风险,并就此提出完善投融资平台建设、控制财政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 政府性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琳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就分别从融资机制、投资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及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运行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温来成 苏超
在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修订《预算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前景值得思考。实践证明,在促进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其发展也面临债务风险预警和数量控制、相关法制建设等一些系列问题。本文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性质入手,分析了投融资平台整合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投融资平台逐步向整合政策性金融体系、健全政府信用制度、界定政府投融资活动范围、实行法定分类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承担政府综合性信用功能的公共企业的方向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整合前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彦坤
本文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提供了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企业融资、投资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经验证据。研究发现:由于挤出效应的存在,地方政府债务率偏高已成为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并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尤其是债务资本成本显著上升;投资行为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率上升使得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显著缩小,并减少了企业的投资机会,其中,民营企业、弱政企关联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低和法治环境程度低地区的企业、PPP非鼓励性行业中的企业受到所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更大,整体债务层级中的县级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和投资行为的影响最大;进一步从企业发展来看,地方政府杠杆率的过快上升,会加剧所在地区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企业经营绩效受到不利影响。管控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县级政府债务,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和完善法治环境,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对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改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促进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转变为"引致"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