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6)
- 2023(5986)
- 2022(4967)
- 2021(4652)
- 2020(4060)
- 2019(9039)
- 2018(8381)
- 2017(17021)
- 2016(8882)
- 2015(9778)
- 2014(9553)
- 2013(9469)
- 2012(8797)
- 2011(7563)
- 2010(7946)
- 2009(8100)
- 2008(7442)
- 2007(6822)
- 2006(6039)
- 2005(5623)
- 学科
- 业(33644)
- 管理(32004)
- 济(30662)
- 经济(30626)
- 企(27934)
- 企业(27934)
- 融(26678)
- 金融(26678)
- 银(24977)
- 银行(24976)
- 行(23978)
- 财(22035)
- 中国(18827)
- 务(15508)
- 财务(15492)
- 财务管理(15453)
- 企业财务(14917)
- 方法(13589)
- 制(13182)
- 数学(12216)
- 数学方法(12152)
- 中国金融(11226)
- 险(10894)
- 保险(10803)
- 地方(8741)
- 农(7765)
- 家(7521)
- 业经(7495)
- 体(7385)
- 国家(7292)
- 机构
- 学院(115978)
- 大学(114763)
- 济(52185)
- 经济(51078)
- 管理(45420)
- 中国(40247)
- 理学(37623)
- 理学院(37344)
- 管理学(36931)
- 管理学院(36712)
- 财(35344)
- 研究(34265)
- 财经(25895)
- 经(23406)
- 京(22520)
- 融(21696)
- 金融(21288)
- 银(21110)
- 银行(20303)
- 财经大学(19580)
- 中心(19516)
- 行(18982)
- 经济学(17767)
- 江(17626)
- 人民(17103)
- 经济学院(16198)
- 所(16167)
- 科学(16142)
- 国人(15909)
- 中国人(15836)
- 基金
- 项目(69149)
- 科学(54576)
- 研究(53481)
- 基金(51454)
- 家(42526)
- 国家(42138)
- 科学基金(37308)
- 社会(35846)
- 社会科(34181)
- 社会科学(34173)
- 基金项目(26437)
- 省(26298)
- 教育(23739)
- 资助(22338)
- 自然(22149)
- 自然科(21665)
- 自然科学(21662)
- 编号(21378)
- 自然科学基金(21309)
- 划(21210)
- 成果(18728)
- 性(16082)
- 部(16078)
- 重点(15242)
- 国家社会(15080)
- 创(14862)
- 制(14860)
- 教育部(14701)
- 人文(14571)
- 课题(14438)
共检索到192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的融资方式也迈入了其自身的新常态,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制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土地财政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而难以持续,政府对投融资平台融资逐步加强了风险防控,PPP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新预算法的修改赋予了地方具有独立发债的权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实际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在面临融资方式的不同选择时,存在着融资方式的选择性偏好。笔者重点研究地方政府投融资方式的选择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关系,首先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供求关系及融资方式的优劣性,接着研究了各种融资方式的债务风险产生机制。从现实角度,考察了地方政府选择各种融资方式的实际情况及其形成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进一步通过实证回归的方式,论证了地方政府在面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进行融资方式优序安排的内在逻辑性。结论表明,在考察期内,城投债在一定程度上分担着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城投债的有效转型有利于地方政府控制债务风险;在满足地方政府融资需求方面,PPP与地方发债具有同等功效,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联性;由于地方债券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当前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的重要渠道;由于在当前政策上已剥离了融资功能,城投债在举借债务时并未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其唯一的考虑因素。基于此,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融资方式 债务风险 选择性偏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陈纪瑜
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政府投融资制度张强,陈纪瑜国债的基本含义是政府依据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或是借款形成的政府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债务关系。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分解: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按我国宪法可划分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可分为省级、市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金向 陈墨畅 初美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载体,其债务特点和风险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但由于缺乏数据,因而缺少相关的实证分析。选取全国30家投融资平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平台公司的举债规模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平台所属层级呈正相关;平台公司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土地资源进行融资,所融资金多投向市政建设公益类项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30家平台公司2009—2014年数据,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体系,发现宏观上经济下行,中观上地区财政不良竞争,微观上平台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违约风险普遍存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金向 陈墨畅 初美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载体,其债务特点和风险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但由于缺乏数据,因而缺少相关的实证分析。选取全国30家投融资平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平台公司的举债规模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平台所属层级呈正相关;平台公司主要依靠政府财政、土地资源进行融资,所融资金多投向市政建设公益类项目,偿债能力较弱,风险较大。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选取30家平台公司2009—2014年数据,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体系,发现宏观上经济下行,中观上地区财政不良竞争,微观上平台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了我国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曹洪华 李艳 彭邦文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对地方经济发展及民生建设进行推动,但依旧隐藏着较大的债务风险。为确保地方政府更好将债务转型加快城镇化建设,针对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推出新型融资模式,即PPP模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PPP融资对其存在的特点及优势进行探讨,并根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创新,确保实现PPP融资方式的最优化。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PPP融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密的因果循环。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和体制法律约束下,催生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为地方政府借用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地区城市建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彦民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枳极作用。然而在其髙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平台债务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规范、债务风险激增等问题。2011年,国家收紧银行贷款监管,实行"名单制"管理。然而2012年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券融资和信托融资规模继续扩大,导致债务风险显著增加。2014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培武
从公共财政建设的视角,指出我国当前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在规模、结构和市场信用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考核财税制度安排和债务融资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科学的行政考核体系以及构建正式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债务融资 政府职能 风险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易玄 刘诗若
以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注册所在省份政府债务规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结果显示:从产权性质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会加重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而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可能通过挤占地区信贷配额,推高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加剧国有企业短贷长投行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传华 叶小媛 吕晓彤
近几年是地方政府发展的关键时期,带动城市圈发展和中心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压力迫使很多城市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改善地方政府巨额负债的现状已迫在眉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立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为了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仍需从投融资平台市场机制、融资渠道、内部控制等多层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以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基本情况的分析,探讨了引发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的原因,最后对能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各方面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债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忠生
地方政府是否存在债务风险?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国的地方政府目前尚无权发行地方债券,但实际上存在多种其他形式的融资行为,承担了一定数量的直接债务、间接债务和转移债务。既然有债务存在,必然有债务风险相存。事实上,地方政府发生债务危机的个案已出现,局部地区潜在的债务风险相当严重。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必须引起关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从长期来看,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更容易监管、更为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隐性债务显性化,是化解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汉金 曾伟
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非理性盲目扩张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文章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现状,分析了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营模式与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增长的关系,对未来3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所引致的债务风险做出了判断,并从债务管理监督、平台经营与内部控制和债务风险防范等多个维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引致的债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