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9)
2023(5078)
2022(4392)
2021(4248)
2020(3418)
2019(7552)
2018(7190)
2017(14511)
2016(8062)
2015(8713)
2014(8436)
2013(8062)
2012(7656)
2011(6991)
2010(7307)
2009(6756)
2008(6805)
2007(6322)
2006(5811)
2005(5275)
作者
(20362)
(16811)
(16649)
(16280)
(11021)
(7910)
(7687)
(6462)
(6436)
(6394)
(5690)
(5651)
(5529)
(5437)
(5434)
(5240)
(5087)
(5003)
(4868)
(4784)
(4158)
(4150)
(4038)
(3957)
(3900)
(3812)
(3781)
(3724)
(3390)
(3359)
学科
管理(28714)
(26832)
经济(26797)
(23809)
(20365)
企业(20365)
(14289)
(9755)
方法(9511)
中国(8538)
(8338)
(8280)
数学(8095)
国家(8060)
数学方法(7961)
(7947)
(6931)
财务(6918)
财务管理(6898)
财政(6846)
地方(6670)
企业财务(6665)
业经(6421)
及其(6123)
(5950)
(5695)
农业(5669)
(5596)
银行(5596)
(5463)
机构
学院(108428)
大学(106484)
(47105)
经济(46059)
管理(43377)
研究(37197)
理学(36681)
理学院(36360)
管理学(35964)
管理学院(35729)
中国(30109)
(28480)
(21441)
财经(20486)
科学(18870)
(18595)
(17675)
中心(17503)
(17344)
研究所(15350)
财经大学(15040)
经济学(14414)
北京(13728)
(13639)
(13631)
(13607)
(13596)
师范(13538)
经济学院(12899)
业大(11561)
基金
项目(66324)
研究(53510)
科学(53383)
基金(48488)
(40520)
国家(40150)
科学基金(35035)
社会(34745)
社会科(32957)
社会科学(32951)
(25034)
教育(24541)
基金项目(24304)
编号(22430)
(21088)
自然(20662)
成果(20315)
资助(20182)
自然科(20127)
自然科学(20123)
自然科学基金(19784)
课题(15970)
(15756)
(15166)
重点(14771)
(14500)
(14341)
国家社会(14168)
项目编号(14067)
教育部(14027)
期刊
(56645)
经济(56645)
研究(37685)
(22926)
中国(22664)
管理(16523)
(15807)
金融(15807)
(13381)
教育(12915)
科学(12209)
学报(11508)
财经(10364)
大学(9733)
经济研究(9271)
学学(9122)
农业(8889)
(8832)
业经(8735)
技术(8191)
问题(6977)
(6455)
国际(5492)
现代(5477)
理论(5353)
世界(5158)
(5036)
论坛(5036)
经济管理(4795)
财会(4791)
共检索到17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安秀梅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产生是体制性和非体制性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合理的因素。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应按照公共财政和经济国际化的要求,对合理的或有负债,通过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使其显性化、合法化和透明化,特别是要依法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风险责任,通过程序化管理来规范责权利关系,量化责任,堵塞漏洞。而对不合理的或有负债,应坚决依法取缔,并从制度上铲除滋生不合理或有负债的根源,维护财政安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煜晓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或有负债管理,或有负债管理的难点又在于确认和计量。本文从隐性负债、预计负债等难点着手探讨了政府或有负债的确认问题,从期望现值等难点入手探讨了政府或有负债的计量问题,提出了有关建议,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而且对牵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志耘  张德勇  
近年来 ,政府或有负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但理论界研究更多的是全国性或中央政府的或有负债 ,对于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 (指省级政府 ) ,因种种原因研究得不多。可是 ,我国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仅成因非常复杂 ,而且估计规模日益膨胀 ,财政风险累积。本文试图从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内涵、成因、量化方法、风险预警指标等方面 ,构建研究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基本分析框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贾璐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不断增加,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威胁,从而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掌握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特点、构成,探讨研究有效的确认、计量、报告和管理模式,对减少地方财政风险,保持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秀梅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由于其不确定性和隐蔽性且疏于管理和规范 ,已经成为冲击地方财政经济稳健运行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隐患。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或有负债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戚艳霞  
或有负债是财政风险的核心内容之一,正确认识或有负债是有效控制财政风险的关键。本文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主体来看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地方或有负债的内涵、演化机理及其负面效用,进而阐述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银梅  潘珊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且巨额债务多以隐蔽形式存在,尤其是或有负债,由此隐藏的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而加强债务管理的难点之一是对地方政府或有负债进行有效计量和披露。然而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有必要探究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会计计量方法。本文利用现值理论的方法对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进行计量方法设计,并进行案例验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昊  
1.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改革成本或历史欠账。改革成本和历史欠账包括:(1)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下岗职工生活费和再就业支出,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破产兜底,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及企业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2)粮食与棉花流通体制价格倒挂形成的亏损挂账。(3)1996年后,中央对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信托投资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清理整顿,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与负债转化为地方政府债务。(4)乡村企业的泛滥以致破产,对农村教育投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四川省财政厅财政科研所课题组  
或有债务是一种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它相当大程度上是以政府道德为基础产生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产生是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 ,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防范、化解地方财政或有债务的对策是 :逐步采取措施化解现有的或有债务即消化存量 ;从制度上防止新的或有债务产生即控制增量。同时 ,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 ,尤其要加快投融资体制和国企改革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财政的两个比重 ,增强财政实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佘定华  汪会敏  
地方政府或有负债是指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省、省辖市、县、乡)地方政府所承担的本级政府的或有负债。相比于政府直接负债,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由于极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给财政带来的风险也最大。通过对或有负债进行恰当披露,有利于决策者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制定相关决策,还可以增强资源提供者对政府的信任度,使其更乐于向政府纳税、缴费或投资,政府会获得更多的财务资源。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刘志俊  韩春景  
一、地方教育或有负债的特点一是负债数额的非计划性。地方教育或有负债一般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资金规模上存在不确定性和非理智性,部分地区负债数额规模巨大,并且在一定阶段有增大趋势。二是负债用途的多样性。地方教育或有负债用途范围较广,如用于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弥补正常经费开支。已有资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镟,方先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柃沂  许光建  许坤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且存量规模大、结构复杂,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新一轮以减税降费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经济绩效晋升激励、政府担保和金融市场效率,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理论机制;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制的本质。建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监督机制,"堵旁门""开正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建华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支持经济发展,缓解财政压力,推进公共服务建设,通过政府投融资杠杆大量举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伴随高速膨胀的债务规模,地方政府性债务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审计署对全国所有涉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的25590个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红  王稳华  黄艳玲  祖笠  
近年来,地方政府或有负债规模不断攀升。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管理,防控由此产生的债务风险,有必要提高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存在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难以满足债务风险预警的需要和缺乏完整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体系等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完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质量:加快推进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建设、建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的法制保障、将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与地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挂钩、采取政府资产负债表内披露和报表附注披露相结合的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信息披露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