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8)
- 2023(14839)
- 2022(12445)
- 2021(11942)
- 2020(10112)
- 2019(22537)
- 2018(21901)
- 2017(42436)
- 2016(22773)
- 2015(24995)
- 2014(23984)
- 2013(23086)
- 2012(20943)
- 2011(18063)
- 2010(18054)
- 2009(16520)
- 2008(16670)
- 2007(14821)
- 2006(12444)
- 2005(11013)
- 学科
- 管理(80122)
- 济(78240)
- 经济(78158)
- 业(73406)
- 企(63824)
- 企业(63824)
- 方法(39776)
- 数学(34515)
- 数学方法(34038)
- 财(32922)
- 制(23056)
- 中国(22654)
- 务(22433)
- 财务(22381)
- 财务管理(22317)
- 银(21440)
- 银行(21416)
- 企业财务(21356)
- 行(20064)
- 农(19613)
- 业经(18606)
- 技术(17327)
- 融(16276)
- 金融(16275)
- 理论(14387)
- 学(13873)
- 地方(13757)
- 贸(13719)
- 贸易(13709)
- 易(13381)
- 机构
- 学院(293228)
- 大学(292841)
- 管理(121645)
- 济(118603)
- 经济(116091)
- 理学(103173)
- 理学院(102182)
- 管理学(100643)
- 管理学院(100025)
- 研究(89116)
- 中国(77888)
- 财(65149)
- 京(59673)
- 科学(51307)
- 财经(49699)
- 经(45373)
- 中心(44665)
- 江(44638)
- 农(42934)
- 所(41938)
- 业大(39686)
- 财经大学(37619)
- 研究所(37597)
- 经济学(36889)
- 北京(36643)
- 州(35807)
- 范(33695)
- 农业(33532)
- 经济学院(33410)
- 师范(33343)
- 基金
- 项目(198981)
- 科学(158529)
- 基金(147323)
- 研究(145930)
- 家(127461)
- 国家(126423)
- 科学基金(110914)
- 社会(94899)
- 社会科(90106)
- 社会科学(90080)
- 基金项目(77700)
- 省(77191)
- 自然(71902)
- 自然科(70314)
- 自然科学(70291)
- 自然科学基金(69027)
- 教育(67727)
- 划(64566)
- 资助(59641)
- 编号(57475)
- 成果(45499)
- 部(44673)
- 重点(44353)
- 创(44082)
- 创新(41439)
- 发(40817)
- 国家社会(40127)
- 教育部(39298)
- 课题(38959)
- 科研(38777)
- 期刊
- 济(125725)
- 经济(125725)
- 研究(87963)
- 中国(58952)
- 财(57116)
- 管理(48372)
- 融(41951)
- 金融(41951)
- 学报(41565)
- 科学(39588)
- 农(37562)
- 大学(33167)
- 学学(31580)
- 教育(27239)
- 技术(26535)
- 财经(25020)
- 农业(24160)
- 经(21329)
- 经济研究(19953)
- 业经(19233)
- 财会(17383)
- 会计(16118)
- 问题(15415)
- 业(14728)
- 技术经济(14470)
- 理论(14456)
- 版(14230)
- 科技(13396)
- 现代(13321)
- 实践(13089)
共检索到443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是《预算法》修正的一项重要内容,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怎么借"、"怎么还"、"怎么管"等问题有了相当大的突破,这也为未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治理匡定了方向。本文正是基于新《预算法》施行的背景,从"借、用、管、还"四个环节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深度剖析和梳理,提出应继续扩大和推进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逐步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功能、推广使用PPP模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将债务指标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机制等具体建议,通过引入权责发生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财务报告制等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债务风险治理。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结构性风险 风险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慧芳
收付实现制的预算基础限定了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债务的范围,或有债务只有在转化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时,其相关支出才纳入政府预算。编制资本预算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政府财务会计是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政府债务相关信息的提供上,权责发生制的政府财务会计更有优势。《预算法》是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会计报告公开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
预算基础 资本预算 政府财务会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喜梅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的标准是债务效率上的激励相容、预算约束和信息透明。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规模适度、管理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新机制,而地方政府因举债权限与额度受限,出现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导致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个别地区超警戒线,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从中反思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管理法治化不强、市场约束作用发挥不够、预警与限额管理作用有限、信息披露透明度低、考核问责的约束力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地方债发行机制、提高地方债务透明度管理、加强风险预警和问责机制等,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闭环"制度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喜梅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的标准是债务效率上的激励相容、预算约束和信息透明。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规模适度、管理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新机制,而地方政府因举债权限与额度受限,出现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导致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个别地区超警戒线,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从中反思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管理法治化不强、市场约束作用发挥不够、预警与限额管理作用有限、信息披露透明度低、考核问责的约束力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规范地方债发行机制、提高地方债务透明度管理、加强风险预警和问责机制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润梅 石东伟
从2010年到2016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为了积极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快速增长,政府推出了诸多措施。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进一步通过预算途径加强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控,对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预算质量是影响新预算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研究了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界定以及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预算质量机制,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新预算法 预算质量 地方政府性债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曹润梅 石东伟
从2010年到2016年,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为了积极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快速增长,政府推出了诸多措施。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预算法进一步通过预算途径加强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控,对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起到积极的作用。预算质量是影响新预算法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研究了新预算法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界定以及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提出了加强预算质量机制,降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新预算法 预算质量 地方政府性债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小红
本文首先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传统的政府执政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而阐述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必要性;然后结合2015年1月1日施行的《预算法》,从约束和引导两方面阐述了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影响;最后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修订预算法实施条例、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与融资平台、监督与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四个方面,提出了新《预算法》下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帆
新《预算法》的实施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提出了挑战。浙江地方债务规模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但仍然出现了债务风险集中在省以下政府、债务资金来源渠道分散、融资平台风险较大、政策约束作用较弱等风险。为了控制这些风险,本文从发债审批前中后三个方面研究了地方政府各级人大、各级财政、各级审计等部门在发债中的职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毕泗锋 王雪原
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长期以来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学界与业界认为这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使用2015年2季度—2018年4季度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债券交易数据并匹配地区经济指标,从地方债券总价差中剥离出违约风险溢价,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地区经济发展因素对地方债券违约风险溢价的冲击,间接测度了地方政府预算约束的变化。研究发现,新《预算法》实施以来,地区经济增速、财政收支比以及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GDP占比等地区经济因素显著影响地方债券违约风险溢价,反映出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问题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本研究评估了地方政府发行"自发自还"债券对预算软约束的缓解效果,可为地方政府下一步的融资改革和债务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武辉 朱玉坤
文章以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新《预算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优化初次分配格局。上述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通过要素组成效应和人力资本升级效应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上述效应更为凸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缩小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普通员工劳动收入份额提升而高管劳动收入份额无显著变化。文章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经济后果拓展到企业要素收入分配领域,强调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优化要素投入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而且为完善初次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以扩大消费、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并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香爱 李岩峰
自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以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已成为解决地方债问题的主要手段,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托管总量已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巨大地方政府债券总量,迄今我国却尚未建立起一部统一规范的地方债券法律规制体系,进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中的种种乱象。因此,建议首先应该在立法层面理顺中央与地方在地方债券发行中的关系,中央政府可以承担有限的救助责任,同时应按照责任大小削减地方政府发债额,遏制地方政府发债冲动。其次,按照市场化运行方式,构建以信息披露制度为前提、信用评级为保障、事后追责为预防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在事后追责体系中,除加强以往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外,应该以市场化为导向,考虑加入针对投资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禄丹 秦志远 李翠翠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和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是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及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关键。本文在总结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2022年度中国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省份经济主体债券发行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发行票面利率和发行利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区分度明显不够,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方面基本处于失效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地方政府债券本身违约率检验、地方政府及其债券信息披露不充分和评级理念未与时俱进等。本文最后就中国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提出若干改进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同生辉 李燕
本文从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理论研究现状入手,根据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绩效考评各个阶段的风险状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及降低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预算管理 风险分析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桂花 许成安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的多年累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产生机理及传导机制,文章以违约债务为基点,构建基于熵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在量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比一般的线性预警方法更能有效而合理地反映债务风险规模,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债务风险控制思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涛 竹志奇 徐小天
本文利用KMV模型在债务置换年度内,对不同债务置换规模所引致的违约概率变动进行测度。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对参数进行校准和估计的基础上,仿真了赤字冲击对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继而对未来债务置换期间的可偿债收入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对可偿债财力的测算,分别考虑了一般性预算收入与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偿还地方政府债务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使测算结果更为合理。测算结果显示,在未来年度内至少应置换当年到期债务的40%,否则理论上仍然存在极大的债务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财政置换 信用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