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16)
2023(6582)
2022(5460)
2021(5088)
2020(4445)
2019(9684)
2018(9310)
2017(18363)
2016(10088)
2015(10760)
2014(10602)
2013(10419)
2012(9626)
2011(8422)
2010(8478)
2009(7820)
2008(8294)
2007(7480)
2006(6114)
2005(5668)
作者
(28413)
(23640)
(23313)
(22448)
(15106)
(11473)
(10684)
(9161)
(8964)
(8586)
(8137)
(8030)
(7692)
(7553)
(7399)
(7326)
(6997)
(6968)
(6894)
(6559)
(5895)
(5768)
(5715)
(5403)
(5361)
(5337)
(5244)
(4980)
(4724)
(4650)
学科
管理(33530)
(33521)
(33046)
经济(33001)
(27396)
企业(27396)
(20621)
方法(16839)
数学(14817)
数学方法(14681)
(13999)
财务(13993)
财务管理(13954)
企业财务(13492)
中国(11109)
(10805)
保险(10713)
(9782)
(9510)
银行(9500)
(8768)
(8543)
(8093)
金融(8093)
(7893)
(7537)
国家(7503)
业经(6810)
(6271)
财政(6109)
机构
大学(136030)
学院(134957)
(53147)
经济(51963)
管理(51354)
研究(44982)
理学(43737)
理学院(43226)
管理学(42507)
管理学院(42232)
中国(39476)
(34617)
科学(27795)
(27686)
财经(25858)
(23588)
(23195)
(22099)
中心(21637)
研究所(20832)
(20518)
财经大学(19623)
业大(18899)
农业(17461)
北京(17330)
经济学(17292)
(16464)
(16315)
经济学院(15719)
(15292)
基金
项目(90901)
科学(72246)
基金(69092)
研究(62752)
(61324)
国家(60856)
科学基金(52272)
社会(41139)
社会科(39077)
社会科学(39065)
基金项目(36413)
自然(35382)
自然科(34594)
自然科学(34586)
自然科学基金(33999)
(33868)
(29297)
资助(28742)
教育(28249)
编号(23314)
重点(20867)
(20723)
成果(19648)
(19039)
(18588)
科研(18269)
(17850)
教育部(17769)
国家社会(17652)
创新(17503)
期刊
(54530)
经济(54530)
研究(43420)
(31141)
中国(25619)
学报(23226)
科学(20667)
(20189)
金融(20189)
(18647)
管理(17383)
大学(17315)
学学(16836)
财经(13130)
农业(12075)
(10932)
财会(9741)
经济研究(9365)
会计(8845)
教育(8653)
技术(8110)
(7263)
业经(6889)
(6832)
问题(6637)
(6629)
理论(6585)
通讯(6573)
会通(6544)
统计(6032)
共检索到203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勇  毛晖  张佳希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张,债务与资产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风险突出。其风险特征主要体现为:债务期限以中短期为主,而资金投向回收期限较长,从而导致债务融资与偿还高度依赖土地收入以及"借新还旧"等现象相当普遍。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利率的期限结构、金融市场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状况、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的收益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银行和地方政府对于贷款期限的偏好,而在我国的情形下,这些因素更可能引起贷款期限中短期化,从而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期限错配。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期限错配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红漫  许静怡  陈庭强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监管和地方政府举债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益、中央政府监管行为策略、地方政府举债成本、中央政府监管成本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治文  刘丽  周世香  
地方债务规模过度膨胀引发的现实和潜在风险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政府财政和国民经济运行。从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等宏观层面和地方政府举债动机等微观层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可以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控制和规避债务风险的途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艺  薛惠丹  
审计署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过10万亿元;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债务余额接近4万亿元。2013年地方政府偿债金额接近2万亿元,约占地方政府当年土地出让预算收入的一半。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否会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着实为社会舆情所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敞口、特殊性、形成机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给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镟,方先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易玄  刘诗若  
以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注册所在省份政府债务规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结果显示:从产权性质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会加重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而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可能通过挤占地区信贷配额,推高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加剧国有企业短贷长投行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峰  朱慧萍  
防范及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非国有银行部门,地方政府债务对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2)土地财政、僵尸贷款及期限错配在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增大土地财政效应、提高银行僵尸贷款规模及加大银行期限错配渠道来促进银行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僵尸贷款/期限错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政府金融干预与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政府金融干预度与财政纵向失衡度的提高均会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该成果将为科学设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国桥  徐永胜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迅速、规模庞大,但同时管理使用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健全,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通过财政、金融和信用等途径进行传导,对我国财政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本文从财政安全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生成机理,揭示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提出多策并举、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曾忠生  
地方政府是否存在债务风险?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我国的地方政府目前尚无权发行地方债券,但实际上存在多种其他形式的融资行为,承担了一定数量的直接债务、间接债务和转移债务。既然有债务存在,必然有债务风险相存。事实上,地方政府发生债务危机的个案已出现,局部地区潜在的债务风险相当严重。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必须引起关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洁  左翎  
在新常态背景下,准确判断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而提升其治理效率,实现地方经济的平稳高效持续运行,正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前瞻性问题。本文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展开全方位的探索性研究,以期达到防控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的目标,避免地方政府"公司化"和地方经济推行"负债式增长战略",并最终打破地方政府性债务恶性循环的困局。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苏振兴  扈文秀  章伟果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触发点,但由于隐性债务需要政府财政直接负担的比例难以确定,导致其实质风险无法准确测算。本研究构建了KMV模型、基于ROA的负担模型以及信用债的市场均衡模型,着重研究隐性债务中的两类主要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务与融资平台债务转化为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并测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表明:2011-2018年之间,地方国有企业债务转化为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的转化率在5.03%~9.13%之间,融资平台债务转化率在60.29%~82.31%之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由2011年的2.56万亿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12.2万亿元,占比也由24.5%上升到43.4%,说明隐性债务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综合债务规模逐年扩大,债务违约概率由0上升到3.07%,从无违约风险上升到中等风险区间,且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明显区域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虹  李冲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十分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系统地研究,提出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树一  
如何让地方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持久的推动力而不是阻力?答案是实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高度重视,研究并提出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从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开始,即运用近年审计报告提供的基础数据,深入探析各项债务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友传  
在或有债务不确定触发地方政府代偿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对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行了模型刻画,给出了两类债务违约概率的显示解及其估计方法。基于地方政府报告的显性债务和审计署的有关公告等,本文对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规模进行了结构性分解和估算,多视角估计了不同久期(或平均债务到期时间)下的两类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状态,同时对比分析了其变动趋势。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形态是或有债务的不确定触发,在部分时段内,地方政府的结构性代偿压力明显较大,但债券置换等旨在拉长债务久期的政策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杜思正  冷艳丽  
在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2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了预警评价研究。研究结论显示:(1)总体上来看,我国多数省份的债务风险处于轻警或无警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也有部分省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风险隐患,特别是青海、天津和北京,需要引起相当的注意。(2)从地区上来看,西部地区的债务风险状况最为严重,东部地区的债务风险状况次之,中部地区的债务风险状况相对较好。对于各地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债务风险,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以规避可能引发的债务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