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9)
- 2023(11701)
- 2022(10527)
- 2021(10051)
- 2020(8529)
- 2019(19695)
- 2018(19535)
- 2017(38307)
- 2016(21201)
- 2015(23525)
- 2014(23564)
- 2013(23288)
- 2012(21517)
- 2011(18948)
- 2010(18992)
- 2009(17373)
- 2008(17244)
- 2007(15162)
- 2006(13123)
- 2005(11706)
- 学科
- 济(77458)
- 经济(77359)
- 管理(66746)
- 业(60782)
- 企(52179)
- 企业(52179)
- 方法(36589)
- 数学(31361)
- 数学方法(30953)
- 财(29020)
- 农(20450)
- 中国(20211)
- 务(19201)
- 财务(19133)
- 财务管理(19085)
- 学(18472)
- 企业财务(18201)
- 业经(17316)
- 地方(16083)
- 制(15863)
- 理论(13809)
- 农业(13531)
- 贸(13327)
- 贸易(13323)
- 易(12944)
- 和(12863)
- 技术(12836)
- 银(12752)
- 银行(12714)
- 融(12064)
- 机构
- 大学(293079)
- 学院(291360)
- 管理(116245)
- 济(110145)
- 经济(107531)
- 理学(100499)
- 理学院(99378)
- 管理学(97670)
- 管理学院(97129)
- 研究(95452)
- 中国(71833)
- 京(62506)
- 科学(60571)
- 财(56648)
- 所(48697)
- 农(45744)
- 财经(44150)
- 研究所(43861)
- 中心(43506)
- 业大(43156)
- 江(42527)
- 经(40064)
- 北京(39757)
- 范(38289)
- 师范(37946)
- 农业(35668)
- 州(35048)
- 院(34773)
- 财经大学(32933)
- 经济学(32138)
- 基金
- 项目(198301)
- 科学(154863)
- 研究(145068)
- 基金(143186)
- 家(124536)
- 国家(123482)
- 科学基金(105807)
- 社会(89428)
- 社会科(84681)
- 社会科学(84656)
- 省(77375)
- 基金项目(76708)
- 自然(69910)
- 自然科(68255)
- 自然科学(68240)
- 自然科学基金(66982)
- 教育(66249)
- 划(65187)
- 资助(59479)
- 编号(59459)
- 成果(49438)
- 重点(43883)
- 部(43663)
- 发(40997)
- 创(40907)
- 课题(40609)
- 科研(38227)
- 创新(38109)
- 项目编号(37506)
- 教育部(37415)
共检索到426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雪莲 夏冠男 吴丹波
为维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供给,在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政府选择了举债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但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地方政府违约风险以及法律冲突等问题,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金融风险的可控性甚至是中央财政的安全性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法律的角度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地方债务管理体系在我国的适用环境。提出从立法完善、加快政府内部机制改革和形成市场化发展模式等方面优化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风险 法律冲突 立法创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石涛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幅攀升,从债务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估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高达20万亿元。债务的平均期限约7年,平均利率约10%,每年需偿还4万亿元。从投资项目、抵押资产、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中央政府政策四个偿债来源看,每年还存在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论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根源进行分析,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严控债务规模、开放融资渠道、维持土地政策不变、开展债务重组和财政重整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鹏飞
地方政府债券存在《预算法》上的障碍,地方政府也难以成为债券的最终责任人。缺少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与权力制约机制,因而很难保证地方政府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对项目资金的法律约束。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玉明 周春雨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需要,通过借款、转贷国债资金、担保、延期支付等方式产生的各种债务。本报告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新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晓辉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理论及实践方面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其次,在与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约束 财政分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珂 王涛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对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运用财政非线性反应函数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中存在"财政疲劳"现象;当前地方政府仍具有充足的债务空间,地方政府债务上限为191%;债务风险主要受经济增长速度和实际债务利率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可以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文章最后提出创新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明晰政府职能与规范支出边界、构建差异化地方税体系、健全基层政府财力保障机制、加强政府投资绩效管理等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勇 王银梅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已成为各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而债务信息披露是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揭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改革完善会计制度和报告制度以及编制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等措施,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披露体系。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 信息披露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全厚
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概念的由来、基本内涵及其现实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且评价了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展开的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诸多措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机制建设与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李婷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内涵外延认识不一,争论较多,成因复杂,且2015年后财政、审计等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发布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城投债等数据观察,债务仍呈蔓延趋势,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金融风险亟需治理的重点领域。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面临的紧迫形势,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论述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特殊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边界治理风险中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厘清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隐性债务 边界厘清 风险治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地方政府债务存量情况规模上,债务余额总量较大,近年增速控制较好截至2016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153164.01亿元,较2012年底余额增长59.1%,规模高于同期中央债务33097.2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为97867.78亿元,同比增长5.7%;专项债务为55296.23亿元,同比增长0.6%。但2015年、2016年地方债务增速分别低于同期中央债务增速15.7个和8.8个百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云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建设投资需求逐渐加大,财政支出日益增加。为弥补资金缺口,各地政府通过举借债务筹集资金,继而形成大量政府债务。地方债务管理问题也伴随债务规模的增大日益凸显,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压力,成为政府治理的一大隐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多次出台针对性文件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管理 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娟
2013年,IMF、穆迪、惠誉及高盛等外资金融机构均发布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警示报告,指出我国政府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失控风险。政府决策层已高度关注地方政府性债务急剧扩张问题,采取多项措施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角度考量,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扩张引致风险积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在2008年4万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劲松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会计治理功能的严重缺失这一现象,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政府会计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所具有的信息披露与监督、成本核算与控制、绩效评价与考核等治理功能,进而提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合法化、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嵌入政府会计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与行政和司法监管等有利于政府会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本身并不可怕,单纯的债务规模数据也并不必然代表政府面临债务危机。关键问题是政府举债主体责任是否明确、举债目的是否合法,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是否匹配,债务风险是否可控。地方政府应当在理清能做什么、有多大财力和资产、缺口有多大的前提下,结合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依法举债、依法管理。新预算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迈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是财政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如何落实新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实现法治的跨越,是真正实现地方政府性债务"法治之举"的关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张扬
厘清形成资产和不形成资产的两类政府债务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发社会各方面(甚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各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源于形成资产的债务,即债务资金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等形成的实物资产。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实物资产的结构较为合理、效率较高且能够有充分的现金流,则政府债务可依靠实物资产的运作收入予以清偿,它并不直接涉及政府财政的盈亏问题。2011年6月27日,国家审计署首次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