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0)
2023(16999)
2022(13697)
2021(12600)
2020(10343)
2019(23571)
2018(23090)
2017(44193)
2016(23861)
2015(26946)
2014(27030)
2013(26378)
2012(24759)
2011(22331)
2010(22410)
2009(20658)
2008(20493)
2007(18623)
2006(16085)
2005(13979)
作者
(67893)
(56848)
(56470)
(54307)
(35960)
(27106)
(26095)
(22172)
(21551)
(20565)
(19166)
(19103)
(17934)
(17713)
(17674)
(17650)
(17207)
(16638)
(16371)
(16308)
(13955)
(13918)
(13860)
(13109)
(13013)
(12804)
(12586)
(12506)
(11496)
(11450)
学科
(101516)
经济(101411)
管理(69780)
(67352)
(52295)
企业(52295)
方法(44377)
数学(39353)
数学方法(38840)
(37387)
(30121)
中国(28174)
业经(27212)
农业(24541)
地方(22413)
(19700)
(18402)
贸易(18391)
(17904)
(17743)
(15862)
(15800)
财务(15798)
银行(15775)
财务管理(15756)
(15471)
(15062)
(14922)
企业财务(14919)
金融(14919)
机构
学院(340712)
大学(337312)
(141571)
经济(138523)
管理(133795)
理学(115145)
理学院(113937)
管理学(112014)
管理学院(111331)
研究(111019)
中国(85608)
(69457)
(68358)
科学(66209)
(58143)
(54200)
中心(53991)
财经(52799)
(52782)
业大(49337)
研究所(48659)
(47937)
(44715)
农业(44588)
师范(44297)
经济学(43538)
北京(42996)
(41490)
(40318)
经济学院(39426)
基金
项目(228714)
科学(180936)
研究(171199)
基金(165553)
(142644)
国家(141388)
科学基金(122354)
社会(109716)
社会科(103913)
社会科学(103888)
(90404)
基金项目(86746)
教育(78802)
自然(76691)
(75073)
自然科(74896)
自然科学(74876)
自然科学基金(73502)
编号(71173)
资助(67013)
成果(58228)
重点(51052)
(50717)
(50002)
课题(48831)
(47700)
国家社会(45602)
创新(44442)
教育部(43861)
科研(43745)
期刊
(157601)
经济(157601)
研究(98018)
中国(68803)
(56444)
(54072)
学报(49388)
管理(47159)
科学(46243)
大学(38510)
农业(37593)
教育(36738)
学学(36088)
(33497)
金融(33497)
技术(31412)
业经(28456)
财经(25622)
经济研究(24632)
(22004)
问题(20899)
图书(18375)
(18106)
统计(16960)
技术经济(16893)
(16863)
理论(15869)
(15803)
(15515)
商业(15090)
共检索到50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燕凌   苏健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借助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等方法,对435份建设数字乡村的地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偏好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且所使用的政策子工具数量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从时间视角看,不同时期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特征不同;从地区视角看,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分配差异较大,且政策存在区域扩散;从内容视角看,政府会将数字乡村与其他议题叠加形成综合政策。政府注意力分配差异驱动政策扩散的政策逻辑为“双维扩散-议题叠加”:政策环境与政策体系相互影响;政府层级维度存在政策“压力-反馈”的“垂直效应”;空间区域维度存在政策“学习-扩散”的“邻近效应”;在政策议题维度,地方政府会将多种议题协同推进,追求“叠加效应”。文章从加大数字惠农政策力度、优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激励机制和增强政策协同度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谯欣怡  颜智倩  
地方政府是"职教20条"贯彻实施的主体。以24份地方政府贯彻"职教20条"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依据注意力配置理论,运用NVivo12软件,从政策发布时间、政策主题、政策工具三个方面比较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差异。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政策发布时间上具有差异性;在政策主题上,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总体上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但在具体政策主题领域上有所侧重;在政策工具上,中央政府使用的政策工具具有非均衡性,表现出对权威工具的偏好,但省际之间部分地方政府与中央趋同,部分地方政府则走向均衡使用。因此,建议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形成政策合力,并不断提高政策制定的创新性,形成省际差异,同时积极鼓励部分地方政府强化政策工具的科学组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平  
在有限理性决策者的注意力稀缺性理论下,地方政策的变化取决于地方政府注意力的变动。反之,地方政府注意力是否取决于其他相关政策的变化?论文挖掘2019—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政策文本数据,用文本中词频反映地方政府在数字经济倾注的“注意力”,并应用fsQCA方法探究绿色金融发展是否引起地方政府向数字经济倾注高注意力。研究结论如下:(1)地方政府对数字经济注意力存在“南强北弱”区域特征;(2)当绿色投资或绿色支持得到发展时,地方政府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帮助监测和评估环保项目的效果,实现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助推地方政府向数字经济投入高注意力;(3)当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同时发展时,作为融资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实体企业获取资金,助力“双碳”,但受公共物品特征影响,很难被反映在企业利润中。并且,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所应用到的数字手段有限,较难引起高注意力。(4)当绿色金融各个方面发展较弱时,仅绿色债券、绿色权益所能调动的数字技术是不足的,不会促进地方政府向数字经济投入更高注意力。总之,分析绿色金融是否助推地方政府向数字经济投入注意力,对于探索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平  
在有限理性决策者的注意力稀缺性理论下,地方政策的变化取决于地方政府注意力的变动。反之,地方政府注意力是否取决于其他相关政策的变化?论文挖掘2019—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地方政府政策文本数据,用文本中词频反映地方政府在数字经济倾注的“注意力”,并应用fsQCA方法探究绿色金融发展是否引起地方政府向数字经济倾注高注意力。研究结论如下:(1)地方政府对数字经济注意力存在“南强北弱”区域特征;(2)当绿色投资或绿色支持得到发展时,地方政府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帮助监测和评估环保项目的效果,实现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助推地方政府向数字经济投入高注意力;(3)当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同时发展时,作为融资工具,能够有效帮助实体企业获取资金,助力“双碳”,但受公共物品特征影响,很难被反映在企业利润中。并且,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所应用到的数字手段有限,较难引起高注意力。(4)当绿色金融各个方面发展较弱时,仅绿色债券、绿色权益所能调动的数字技术是不足的,不会促进地方政府向数字经济投入更高注意力。总之,分析绿色金融是否助推地方政府向数字经济投入注意力,对于探索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习勇生  
地方政府是"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主体。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地方政府决策行为的优化依赖于注意力的合理配置。本文以30项省域政府"双一流"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1质性软件进行文本处理和定量分析,描述地方政府注意力配置的整体分布和具体特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注意力配置时未充分考量约束条件,配置结构优化程度不够,配置对象的分类方法有失规范。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实施跨期动态的注意力配置策略,采用边际替代率均衡的结构优化思路,关注注意力配置对象分类的"类型"维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伍如昕  黄沐  郎玉函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节能政策注意力变迁过程,揭示节能政策的内在规律与特征,为今后节能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政策建议,以提升政府节能减排整体工作水平。【方法】以1978—2021年中央政府发布的节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注意力强度、注意力广度和发文主体合作度3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通过文本计量刻画中国节能政策注意力变迁的阶段特征,采用PMC指数模型对4项抽样政策文本进行评价,并剖析其注意力变化特征。【结果】中国节能政策注意力强度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后期注意力强度不够突出;注意力广度从逐步扩大转为回落态势,关注内容与现阶段节能目标的结合不够;发文主体合作度从较为分散的合作发文状态转为集中合作状态,但合作主体仅集中在少数部门。4项样本节能政策的PMC指数分别为6.21、6.36、7.52、7.83,两项可接受,两项良好;样本政策注意力强度整体较低,注意力广度不断提升。【结论】建议进一步提升中国节能政策的注意力强度、强调政策措施与中国节能政策目标的贴合性、加深部门合作颁布政策协同力度、强化中国节能政策的战略统筹设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函珂  何阳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治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关注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注意力问题,提升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有助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基于注意力理论,文章采取规范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客观性""规范性""便民性"作为政府信息公开质量检视的重要维度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为起点,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注意力研究主要经历了波动上升阶段(2007—2010年)、迅速增长阶段(2011—2014年)与平稳上升阶段(2015—2019年),但政府信息公开发展历程中存在政策绝对数量不足,任务不具体以及客观性、规范性、便民性各维度资源投入不均等问题,未来应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政策绝对注意力,细化质量注意力具体事务以及重视客观性、规范性与便民性资源投入的平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海波  范梓腾  杜运周  
政府网站建设是数字治理现象的基本类型,也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已有研究对政府网站建设绩效差异形成的条件和机制缺乏深入探讨。本文在TOE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政府组织行为的特点,提出了理解地方政府网站建设绩效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使用fs/QCA对我国31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存在驱动高水平政府网站建设绩效的4种路径:以技术管理能力为构成的技术型;以技术设施建设、注意力分配和同侪竞争压力为构成的技术—平衡型;以注意力分配、财政资源供给、同侪竞争压力和公民外部需求为构成的组织—环境型;以强调技术设施建设、财政资源供给、同侪竞争压力和公民外部需求的环境—平衡型。其中,技术型驱动路径在提升政府网站建设绩效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2)在特定的客观禀赋条件下,注意力分配和技术设施建设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政府网站建设绩效。(3)作为主观可控条件,技术管理能力和注意力分配是地方政府克服客观禀赋条件制约,推动政府网站建设的可行手段。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化发展背后多重因素间复杂互动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为政府网站建设带来有益的实践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宾  夏艳霞  
对2003—2017年的270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注意力强度整体上呈倒"U"型变化态势,存在着"东低西(中)高"的空间分异。尽管地方政府市民化注意力指向长期稳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从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基本生存权利到关注其发展权利的变动趋势。相对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关注市民化的具体事务的种类更多,注意力指向更为丰富,且尤为关注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创业、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等议题。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对市民化的注意力应保持稳定并逐步增长,分区域实施差异化的推进策略。同时,地方政府应以解决住房问题为重点,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2)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3)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4)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梦然   贺超  
全面振兴乡村的根本在于系统地破除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基于此,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完善”的六维乡村振兴政策内容考察框架,并以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658份涉“三农”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ROST软件进行文本量化,对2018年以来涉“三农”政策(乡村振兴政策)的供给特征进行总结。研究发现:(1)乡村振兴政策结构的调整与破解工农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理论需求相符;(2)乡村振兴政策内容广泛而全面;(3)乡村振兴政策目标阶段性特征明显,并已初具现代化的特征;(4)乡村振兴政策越来越重视监督反馈机制的建立。最后,给出了乡村振兴政策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槐福乐   武潮洋   吕清  
基于20份由地方政府颁布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研究构建了以产教融合型城市政策工具为X轴、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要素为Y轴的“政策工具·要素链”二维框架。研究显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工具配置齐全,包含权威型、激励型、能力型、系统变革型以及象征与规劝型五种政策工具类型,其中,权威型工具使用频次最高,但其内部作用形式存在失衡;激励型工具、能力型工具以及系统变革型工具使用恰当,象征与规劝型工具使用相对欠缺。建设要素包含先决条件等七个要素,均综合使用了五种政策工具,全面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深度思考,但也显现出不同政策工具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及其使用的局限性。基于此,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重视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均衡各类工具的应用,增加象征与规劝型工具的使用以及加强对政策的评估,以实现政策工具与要素链之间的耦合,共同服务于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尚锋  黄玲芳  
作为乡村教师人才回流的引导性策略,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将教师资源配置与补充问题的有效解决向前延伸到招生与培养阶段。从引导性回流的基本功能结构出发,对30个省份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限定功能在人才结构属性、品质规格和主体责任等方面形成对预约回流的约制力量,激励功能则在充分尊重回流主体的权利与尊重需求方面形成对预约回流的吸引力量。如果说预约回流的拉力机制强调了承诺与协定的契约力量,那么激励回流的引力机制则充分体现了针对农村大学生的行动能力与理性选择上的政策引导。基于政策的功能定位,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的限定和激励功能不应仅仅局限于乡村教师"招得来,留得住"上,而应该把"教得好"放在首要的预约目标上。这需要更加灵活而精准地设计预约功能,扩大预约回流的招募范围,更加精细化地创设开放性进入与退出机制,将激励功能与切实尊重并发展师范生的主体可行能力紧密结合起来。随着地方公费师范生政策对高质量优秀师资预约功能的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限定功能的约制力与激励功能的引力之间的配比也会发生改变,而师范生主体可行能力依然是政策功能优化的关键条件要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代小年  
为解决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注意力的有效配置问题,文章对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12—2023年)进行研究,观测海南省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的注意力配置状况及其时空演变,提出着重配置发展政府为主的公益性环境保护事业、大力配置发展市场为主的经营性绿色经济产业、积极配置引入第三方治理三方面解决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段永彪  郑烨  任由果  
科技创新是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而科技创新政策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系统指引和制度保障。本文以1978—2021年的44篇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样本,基于扎根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的文本内容和特征词进行梳理,并通过语义网络分析揭示科技创新政策的政府注意力演变趋势和特征,研究发现中央政府科技创新政策注意力转变的三个特点以及演变的逻辑与趋势。最后,从科技创新政策的顶层设计和政府注意力的变化趋势着手,提出科技创新政策政府注意力分配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