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34)
- 2023(5904)
- 2022(5431)
- 2021(5084)
- 2020(4672)
- 2019(11066)
- 2018(10824)
- 2017(21839)
- 2016(12121)
- 2015(13875)
- 2014(14117)
- 2013(14034)
- 2012(13407)
- 2011(12125)
- 2010(12206)
- 2009(11538)
- 2008(11739)
- 2007(11067)
- 2006(9457)
- 2005(8628)
- 学科
- 济(49220)
- 经济(49163)
- 管理(34164)
- 业(30643)
- 方法(26376)
- 企(24635)
- 企业(24635)
- 数学(23695)
- 数学方法(23536)
- 银(17626)
- 银行(17481)
- 制(16378)
- 行(16169)
- 财(15620)
- 农(13096)
- 中国(12083)
- 融(11166)
- 金融(11164)
- 度(10945)
- 制度(10940)
- 地方(10121)
- 学(9919)
- 业务(9511)
- 贸(9270)
- 贸易(9266)
- 易(8992)
- 业经(8924)
- 农业(8573)
- 银行制(8209)
- 务(8067)
- 机构
- 大学(176470)
- 学院(173661)
- 济(73615)
- 经济(72027)
- 管理(68594)
- 理学(58775)
- 理学院(58134)
- 管理学(57254)
- 管理学院(56920)
- 研究(56873)
- 中国(49753)
- 财(37172)
- 京(36801)
- 科学(34176)
- 农(32475)
- 所(29294)
- 财经(29096)
- 中心(28341)
- 江(27033)
- 研究所(26496)
- 经(26402)
- 业大(26014)
- 农业(25963)
- 经济学(23568)
- 北京(23026)
- 州(21749)
- 财经大学(21720)
- 经济学院(21542)
- 范(21484)
- 银(21456)
- 基金
- 项目(111782)
- 科学(87540)
- 基金(82073)
- 研究(80789)
- 家(70841)
- 国家(70284)
- 科学基金(59944)
- 社会(51115)
- 社会科(48449)
- 社会科学(48432)
- 基金项目(44032)
- 省(42953)
- 自然(38908)
- 自然科(38017)
- 自然科学(38004)
- 教育(37673)
- 自然科学基金(37366)
- 划(36419)
- 资助(34383)
- 编号(33066)
- 成果(27705)
- 部(25955)
- 重点(24910)
- 发(23366)
- 创(22779)
- 教育部(22320)
- 课题(22087)
- 科研(21925)
- 人文(21562)
- 大学(21433)
共检索到261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辛子波 张日新
政府和银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改革中的难题之一。本文从现实出发 ,初步介绍了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的关系问题 ,全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和地方银行的关系变迁、现状及未来。
关键词:
政府 银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恒江 刘效奇
一、地方政府干预银行经营活动的不良后果在健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应该是为企业创造一个从事生产经营的合理的外部环境,并不具备直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更不具备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直接干预的职能。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形成,政府机构的改革才刚刚开始,因此,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很不健全。为了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旭东 马悦
本文基于2003~2013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从微观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干预城市商业银行行为,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干预对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净息差、不良贷款率以及间接费用均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从经济学上而言,本文的研究不仅在微观层面为"阈值效应"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结合经济区域视角下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方政府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行为路径。
关键词:
政府干预 银行绩效 经济区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旭东 马悦
本文基于20032013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样本,从微观视角研究地方政府干预城市商业银行行为,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干预对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净息差、不良贷款率以及间接费用均存在显著影响,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从经济学上而言,本文的研究不仅在微观层面为"阈值效应"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结合经济区域视角下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地方政府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行为路径。
关键词:
政府干预 银行绩效 经济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子荣
运用VAR模型,通过收集2002-2017年数据,研究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间的关系。结果如下:无论全国还是广东、河南、陕西的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间均是长期稳定关系;全国、广东、河南的政府债务受影子银行影响,而影子银行变动主要是受自身的影响;陕西地方政府债务的变化主要是受自身影响,影子银行的变化也主要是受自身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的影子银行占比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河南和陕西)的影子银行占比,但没有超过其经济增长占比;经济不发达地区(陕西)的影子银行占比高于经济中等地区(河南)的影子银行占比,且陕西影子银行的占比超过其经济增长占比。因此,应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影子银行的依赖性以及加强监控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子银行的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地方政府 债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龑
本文检验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地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1)"地方保护"具有"保护之手"作用,"行政干预"具有"良性引导"作用,二者有利于降低地方银行的盈利波动性、提升地方银行的运营稳健性。(2)对于资产规模较小的银行、未设立省外分行的银行,"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的积极影响较大;对于高技术产业投资比较活跃的地区,"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的积极影响较大。(3)当省内经济增长率领先于全国水平时,"地方保护"和"行政干预"依然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当省内经济增长率落后于全国水平时,"地方保护"会产生"约束之手"作用,"行政干预"会产生"恶性引导"作用,二者反而会加剧地方银行的盈利波动性、降低地方银行的运营稳健性。
关键词:
盈利波动性 运营稳健性 城商行 农商行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姚耀军 彭璐
源于财政分权与晋升激励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角。在"为增长而竞争"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对银行业进行干预以攫取廉价的金融资源。分税制改革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增强了地方政府对银行业进行干预的动机。借助于各种行政手段,尤其是通过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操控,地方政府对银行业的干预得以实现。地方政府干预导致大量信贷资金财政化,将带来明显的通货膨胀后果。地方政府干预推动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崛起。尽管地方性金融机构崛起有助于打破银行业由国有大银行所主导的高度垄断局面,但由于地方政府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深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尹威 刘晓星
纯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是其在盈利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平衡的行为。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由政策主导建立,地方政府会对其经营决策进行直接干预。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大多为本地经营,地方政府的城市治理行为也会对其风险控制造成影响。在政府控制和治理行为框架下研究政府行为是否对城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将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细化为信贷风险、贷款投放、流动性风险和偿付风险4类,以分析政府行为对其的影响。考虑到4种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内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许颖
笔者通过数据实证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行为上发生的变化,并且用博弈模型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政府投资行为适应性的结果,探讨了中央政府如何通过最优基础设施投资补贴率来加强投资调控能力和提高投资调控效率;特别指出了在中央政府支配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基础设施投资最优的方法与途径,并给出相关投资政策措施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投资行为 博弈分析 适应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龑
从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当行政干预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对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地方保护主义存在"软约束"效应,虽然可以给地方银行带来"优质资源",但也会导致地方银行产生依赖性,最终阻碍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不当行政干预存在"硬约束"效应,会扭曲信贷资源配置、降低信贷资产质量,最终阻碍地方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微观层面上,地方银行扩张资产规模、开展跨区域经营活动,会抑制"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宏观层面上,法治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财政收入占比、政绩压力和财政赤字的上升,则会加剧"软约束"效应和"硬约束"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萍 王宇露 黄明
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海外并购受到金融制度和资源的双重影响。文章揭示了金融市场化这一金融制度环境的重要变量如何影响企业的资源获取,进而对海外并购意愿、频率和规模的影响机理。并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博弈的视角,揭示了地方政府干预对海外并购行为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母国金融市场化的程度越高,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意愿越强烈,频率越高,并且并购的规模越大;地方政府干预的程度越低,母国金融市场化对企业海外并购行为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旭霞 田国强
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规模迅速扩张,随之滋生的同业空转和同业异化等金融乱象,已成为触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源头。首先,本文构建包含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数值模拟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增加;福利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越高以及同业业务风险越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造成的福利损失越多。随后,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诱使银行更多地从事同业业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艳伟
本文从法治约束地方政府对财产权保护和契约维护干预的角度论述了我国转轨过程中投资者保护和最终决定的金融发展水平。首先从分权改革制度设计的分析入手,论证分权后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行为主体的地方政府在约束缺失的情况下,为缓解财政压力向辖区内经济体伸出了掠夺之手。并且政府的权力边界在分权后的扩张干预了契约维护质量。本文利用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伴随改革进程,法治水平的提高有力地约束了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促进了金融的发展。最后文章提出随着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的后改革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规范政府行为的法治建设,更好地保护私人投资,金融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
法治 地方政府 干预行为 金融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强
以往分析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研究较多关注于地方政府的意识形态偏好。文章通过构建以中央政府行为为外生变量的地方政府行为模型,对在中央政策给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种种政策选择做出分析。对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对垄断部门实施保护以及民营企业对地方官员的“公关”、民企参与国企改组迟缓等现象做出了解释。借助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中央政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地方政府行为 市场准入 地方保护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磊
近年来,过度投资问题引起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密切关注。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有多方面原因,如委托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以及政府干预,在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背景下,政府干预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过度投资界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投资的动机和能力、过度投资的经济后果,最后提出相关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政府干预 过度投资 经济后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