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0)
- 2023(6622)
- 2022(5717)
- 2021(5239)
- 2020(4547)
- 2019(10016)
- 2018(9963)
- 2017(18678)
- 2016(10544)
- 2015(11587)
- 2014(11416)
- 2013(10921)
- 2012(10175)
- 2011(9018)
- 2010(9221)
- 2009(8782)
- 2008(8881)
- 2007(8216)
- 2006(7130)
- 2005(6704)
- 学科
- 管理(40452)
- 济(35007)
- 经济(34930)
- 业(31577)
- 企(28353)
- 企业(28353)
- 财(18561)
- 制(14255)
- 方法(12872)
- 数学(10845)
- 数学方法(10701)
- 务(10284)
- 财务(10262)
- 财务管理(10233)
- 体(9863)
- 中国(9816)
- 企业财务(9786)
- 农(9169)
- 业经(8957)
- 体制(8519)
- 家(7740)
- 财政(7722)
- 银(7523)
- 银行(7505)
- 国家(7463)
- 行(7077)
- 融(6971)
- 金融(6969)
- 划(6821)
- 税(6780)
- 机构
- 大学(143286)
- 学院(142643)
- 济(58415)
- 经济(57106)
- 管理(53988)
- 研究(48143)
- 理学(45737)
- 理学院(45240)
- 管理学(44583)
- 管理学院(44305)
- 中国(38015)
- 财(34904)
- 京(29783)
- 科学(27363)
- 财经(25556)
- 所(24191)
- 经(23095)
- 江(22966)
- 农(22700)
- 中心(22334)
- 研究所(21086)
- 业大(19752)
- 财经大学(18851)
- 北京(18746)
- 经济学(18401)
- 院(17709)
- 州(17670)
- 农业(17562)
- 省(16747)
- 范(16520)
- 基金
- 项目(92858)
- 科学(73114)
- 研究(68688)
- 基金(68214)
- 家(59594)
- 国家(59151)
- 科学基金(50509)
- 社会(45038)
- 社会科(42759)
- 社会科学(42750)
- 基金项目(35765)
- 省(35718)
- 教育(31586)
- 自然(31518)
- 自然科(30756)
- 自然科学(30741)
- 划(30367)
- 自然科学基金(30230)
- 资助(27340)
- 编号(26905)
- 制(24141)
- 成果(23628)
- 部(21467)
- 重点(21338)
- 创(19532)
- 课题(19295)
- 国家社会(19240)
- 发(19054)
- 性(18777)
- 教育部(18639)
共检索到22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滔
通过对特别处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特别处理制度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发挥治理作用:一是对大股东的治理,即接管ST公司的控制权;二是对高管的治理,即变更高管或对现任高管施加压力。在这两条途径中,接管控制权是特别处理制度发挥治理作用的主要途径,而地方政府干预显著降低了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
关键词:
特别处理 接管 政府干预 控制权市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滔
使用Maynes等(1993)的交易日—对—交易日收益率等方法,集中研究了ST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结果表明:ST公司控制权转移获得显著正的累积超常收益(CAR),并显著增加了公司回归正常的概率;接管控制权的新的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CAR越高,公司成功"摘帽"的可能性越大;管理层变更对控制权转移的CAR和公司回归正常的概率无显著影响;是否国有仅在控制权未转移的ST公司中作用显著。实证结果表明,特别处理制度的设立与实施,强化了对ST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邓可斌 李智鹏
以2006—200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35家目标上市公司为样本,尝试给出中国式分权环境下地方政府干预行为对控制权转移后企业绩效影响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与控制权转移前1年相比,控制权转移后目标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得分在3年内均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但控制权转移当年的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越高,控制权转移后3年内的绩效提升作用就越不明显。这说明,地方政府干预对企业变更控制权后的绩效提升起到了负面的抑制作用。因而,尽量降低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动机,是控制权转移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逯东 孙岩 周玮 杨丹
本文以2004—2010年的非金融类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绩诉求目标下的各级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行为差异,揭示了政府自上而下的分权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途径。研究发现:(1)相对经济增长率、财政盈余等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目标构成了影响国有企业政府控制权的重要因素,且不同级别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的影响存在差异;(2)随着行政级别的下降(省一市一县),政府控制权对公司价值的损害效应逐层减弱。这表明基于不同的政绩诉求,相对于高级别政府,低级别政府与企业的利益更为一致,对国有企业的干预所带来的价值损害更小。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政绩诉求 政府控制权 公司价值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红军 唐松 周云丽
本文以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为例,对比分析了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对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人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两个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作为控股股东的政府在制定方案时的角色定位矛盾,因以不能损及政府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导致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均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同时却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股东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对政府股东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关键词:
以股抵债 控制权收益 案例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紫薇 和军
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当下,地方国企控制权转移不仅呈现加速民营化趋势,对接央企的步伐也在加速。在新国资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企所有者代表,对其控制权转移具有决定权。本文在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理论下,首先构建了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国企控制权转移动机的理论模型,并运用2004-2015年国有股转让数据构建Logit和Multilogit模型,发现地方政府选择转移地方国企控制权时,同时存在经济动机与政治需求,地方政府倾向于向民营企业转移"劣质资产"而将"优质资产"留在国企体系内转移。基于此,本文以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竞争力为目的,提出深入推进国企混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国企改革 控制权转移 动机选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肖作平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以包含2004-2008年间可获得连续相关信息的1076家在深、沪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总共5380个观察值),在控制相关变量的条件下,应用一系列GLS实证检验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政府干预如何影响资本结构选择,以及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资本结构选择之间关系如何受政府干预的影响。研究发现,(1)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债务水平显著负相关;(2)政府干预与债务水平显著正相关;(3)终极控制股东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与债务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受政府干预的影响而变弱,政府的干预使得债务资本供给方(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雯雯 王晓梅
本文分析了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合理"及"非合理"部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表明: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企业价值正相关,而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企业价值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政府干预强化了合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价值的正向激励效应,而低政府干预则强化了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价值的侵害效应。
关键词:
政府干预 控制权私有收益 企业价值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美 郝志豪 曹语嫣 何祺
[目的/意义]开放政府数据对于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自2012年中国加入开放政府数据的实践潮流以来,进展与问题并存,考察其制度设计、研究其运行效果,已是当务之急。[方法/过程]本文在政策文本量化评价部分首先对全国范围内564份开放政府数据政策相关文本中的高频词进行挖掘,构建出开放政府数据制度设计的评价模型,并将其结合PMC指数模型对29个城市的开放政府数据实施方案进行量化评价,系统比较其优势与不足。此外,在政策文本量化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制度逻辑视角、资源基础理论以及行政生态学理论进行变量设置,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得出实现开放政府数据良好运行效果的4条路径,并通过提高PRI一致性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开放政府数据政策质量等级平均状况为良好,但等级为优秀的城市占比不足,政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保护、保障体系、监督考核体系、开放机制、平台管理、数据利用、数据治理、数据资源开放目录以及责任规定等指标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此外,我国市级开放政府数据制度的政策质量与运行效果之间并非一致,数据管理体制、财政资源、数据技术能力、数据平台建设以及公众需求对于开放政府数据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资源驱动型、制度—资源驱动型以及需求—资源驱动型是政府数据开放高绩效的前因条件构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莉 栾大鹏
由于固有限制条件,有些时候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在地方政府的引导实现的。而地方政府在缺乏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侵害农户的合法利益。本文通过构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次级行动团体和制度装置的分析框架、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对地方政府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越权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连福 曹春方
本文从制度环境、地方政府干预及公司治理角度出发,以2001~2005年A股IPO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三者对募资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较好的公司治理在非国企中能有效降低募资变更几率,支持公司战略;在地方国企中只对损失性变更起到"防火墙"作用;在央企组中只有地方负担较轻时才对损失性变更起作用。由于"逆向软预算约束"动机的存在,较强的地方政府干预能导致地方国企中的损失性变更,但其在非国企中的影响受制度环境制约。发达的制度环境能抑制非国企的补偿性变更,但无法有效约束损失性变更。本研究从地方政府干预及制度环境角度揭示了IPO募资变更的部分原因,为我们正确认识募资变更及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君 刘兰星
从财政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单一制和较多政府层级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权具有特殊的纵向府际分配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发包—承包—代理"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省级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是地市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实际支持体,即省级财政实力越强,所辖地市的城投债务规模越大。同时本文还发现,地市政府举债时还是相对谨慎的,主要体现在:地市举债融资的优先级低于"卖地"融资;地市债务规模大的地方,即使面临较大的晋升压力,地市"一把手"运用省级财政实力隐性担保进行债务融资的动机也变弱。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劲松 郑国坚 彭松
本文通过对自1996~2004年①深圳市属上市公司重大重组案例的讨论,主要从地区公共治理的角度分析深圳市政府参与地方上市公司重组的动因以及制度环境对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重组方式的根本影响。研究发现,从重组对象来看,深圳市属上市公司的重组主要经历了针对亏损企业的被动型重组和产业主导下的主动型重组两个阶段;而从控制权的受让方来看,则大概可以分为市属企业内部、地方民营企业、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以及外地企业四个阶段。进一步分析发现,分权化改革后地方政府实现地区良好公共治理的责任从而地方官员的主要政绩表现方式及其变化,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地方企业重组行为的直接原因,而政治气候、政策法规、市场环境以及地方企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共治理 控制权转移 制度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付强 刘星
文章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控制权转移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所有权性质的标的企业并购时不易发生控制权的转移,而国有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则相反;地方政府的干预显著地增大了地方国有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倾向,而对中央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并购时控制权转移行为减轻了并购后公司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程度,支持了并购效率理论;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降低了并购后地方国有企业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程度,表现出"扶持之手"。文章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公司治理及企业管理研究文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汇东 唐跃军 左晶晶
文章基于中国民营企业控制权结构下的地方政府干预动机,利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了政府干预对民营上市公司雇佣行为的影响和控股股东控制权对政府这种干预行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结果发现:(1)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会调节政府干预与民营企业雇员规模之间的关系,在控股股东控制权较大的民营企业中,交易成本或谈判成本更低,政府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雇员规模。(2)这种干预行为降低了民营企业雇员的配置效率,导致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提高了雇员冗余的程度。文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进一步了解地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