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9)
- 2023(7544)
- 2022(6173)
- 2021(5504)
- 2020(4803)
- 2019(10878)
- 2018(10607)
- 2017(20993)
- 2016(11511)
- 2015(12610)
- 2014(12362)
- 2013(12359)
- 2012(11202)
- 2011(9692)
- 2010(9822)
- 2009(9463)
- 2008(9635)
- 2007(8866)
- 2006(7810)
- 2005(7435)
- 学科
- 业(69987)
- 企(66860)
- 企业(66860)
- 济(59175)
- 经济(59107)
- 管理(54707)
- 方法(24986)
- 业经(24861)
- 财(23513)
- 农(21231)
- 数学(17733)
- 数学方法(17672)
- 务(17214)
- 财务(17208)
- 财务管理(17190)
- 企业财务(16281)
- 农业(14971)
- 技术(14947)
- 划(12361)
- 策(12324)
- 企业经济(11823)
- 制(11466)
- 和(10740)
- 经营(10685)
- 中国(10528)
- 体(10138)
- 技术管理(10110)
- 理论(9921)
- 体制(9099)
- 决策(8444)
- 机构
- 学院(167779)
- 大学(160065)
- 济(78432)
- 经济(77277)
- 管理(74024)
- 理学(63502)
- 理学院(62998)
- 管理学(62491)
- 管理学院(62174)
- 研究(49075)
- 中国(42346)
- 财(38290)
- 京(33116)
- 财经(29794)
- 农(29039)
- 经(27150)
- 江(26767)
- 科学(26660)
- 所(24019)
- 经济学(23614)
- 业大(23508)
- 中心(23127)
- 农业(22950)
- 财经大学(21866)
- 经济学院(21493)
- 商学(21312)
- 商学院(21129)
- 研究所(21038)
- 经济管理(20696)
- 北京(20176)
- 基金
- 项目(105374)
- 科学(85981)
- 基金(79475)
- 研究(79418)
- 家(67296)
- 国家(66665)
- 科学基金(60133)
- 社会(54061)
- 社会科(51470)
- 社会科学(51456)
- 基金项目(42015)
- 省(41879)
- 自然(37738)
- 自然科(36918)
- 自然科学(36909)
- 自然科学基金(36357)
- 教育(34214)
- 划(32932)
- 资助(31906)
- 编号(31239)
- 业(29655)
- 创(25710)
- 部(24052)
- 制(23100)
- 创新(23071)
- 成果(23026)
- 国家社会(22894)
- 发(22803)
- 重点(22649)
- 人文(21243)
共检索到254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博 张耀宇 冯淑怡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剖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微观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土地价格扭曲为切入点,揭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使用2007—2014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干预工业用地出让会造成土地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进而导致工业企业生产率下降。分行业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相对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负向传导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对此,本文建议应继续深化土地要素市场配置、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等相关改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何涌 陈之雨
基于融资能力和土地价格扭曲视角,探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否会影响地区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以及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所引致的土地价格扭曲是导致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真正原因,而融资能力在其中表现为“遮掩效应”。为深入评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理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提供了思路和证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志基 余姝瑾 戴晓冕
以土地出让价格扭曲为切入点,探究了城市工业用地出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路径,并利用2007—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土地出让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用地价格扭曲显著降低了城市平均企业生产率,并且在西部地区、规模较小、土地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影响效应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工业用地价格扭曲通过加剧工业企业过度投资、吸引低生产率企业选址,从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地方政府低价出让工业用地不仅仅是因为招商引资带来的集聚经济效益考量,还可能是财政压力下冲动投资的结果。对此,提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建立高效的产业用地供给制度体系和完善政绩考核体系等相关建议,以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整合地区生产要素,提升地区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健柏 徐震 徐珊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工业用地价格扭曲对于不同所有制属性和行业属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用地价格扭曲对于企业过度投资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对于不同所有制属性和行业属性企业存在差异,工业用地价格扭曲对于外资企业过度投资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民营企业次之,而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推动作用最弱。由于国有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较弱,其过度投资并不受到地方政府土地优惠政策的显著影响,导致工业用地价格扭曲对于国有重工业企业和国有轻工业企业过度投资均不显著。与民营轻工业企业相比,工业用地价格扭曲对于民营重工业企业过度投资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重工业投资大、产出高、迁移性差而更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泉 李金生
文章以土地价格扭曲为切入点,围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现“双碳”目标,从理论上深度厘清土地价格扭曲对GTFP的传导机制。基于2005—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验证土地价格扭曲对GTFP的直接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检验绿色创新能力对GTFP的间接影响;分样本研究土地价格扭曲对不同城市GTFP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土地价格扭曲通过绿色创新能力显著抑制GTFP,对GTFP的影响呈现东部不显著和中西部显著负向扭曲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地价格扭曲与GTFP之间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娟锋 贾生华
在城市住宅市场和土地市场快速发育的过程中,政府干预对住宅土地价格的影响备受关注。本研究检验了政府干预对城市住宅土地出让价格的影响,研究的中心假设是政府干预可能是一个捆绑束缚,它将导致住宅土地的价格扭曲。利用1999年至2005年杭州市出让的146宗住宅土地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容积率增加1%,将会导致出让单位价格增加0.611%;出让地块面积增加1%,将会引起出让单位价格下降0.138%。因此,政府干预对住宅土地市场上的出让价格影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焦勇 杨蕙馨
通过构建包含政府干预、产业结构扭曲的非平衡增长模型,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种方法实证考察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各省份产业结构扭曲程度平均值达到10. 60%;政府干预通过促进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动方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结构扭曲通过阻碍技术进步的方式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是通过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方式实现的,产业结构扭曲不论是偏向工业还是偏向服务业均不改变影响机制;产业结构扭曲引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平均水平达到了0. 53%,且这一损失呈现U型变化趋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君
资源错配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产生了结构性失衡和产能过剩等经济问题,本文从实际产出与最优配置条件下产出比较的角度出发构建错配指数,并进一步将资源错配具体分解成产业内错配与产业间错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40个行业的130367个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工业企业的确存在比较明显的资源错配,如果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条件,我国工业企业的总产出将会明显上升;其次,我国工业企业资源错配与行业规模没有关联,而与企业的规模有正相关关系;再次,企业资源错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步晓宁 张天华
从部门间资源配置的视角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增长与发展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沿用Hsieh and Klenow(2009)的思路,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07年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再测算。分析显示,这期间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态势,其中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最为显著,大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改善,而小型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则逐渐恶化,二者的综合效应则使得中国工业企业间总体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从2005—2007年呈现恶化趋势。此外,总体而论,金融市场等导致的扭曲损失大概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两到三倍,但2005年后,对大、中规模企业而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毛其淋
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转型时期对内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特殊产物,而在对外开放方面,中国施行了以削减关税税率为主要内容的贸易政策改革,贸易自由化程度日益加深。本文使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工业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要素市场扭曲不仅抑制了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还显著地降低了跨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持续的贸易自由化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对要素市场扭曲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建新 罗百棠
我国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比价长期偏离合理水平并逐年扩大,这种不合理的土地比价反映了土地要素价格扭曲的程度。本文运用2007—2017年全国287个城市的土地出让微观地块数据研究发现:作为供给端因素的政府动机和需求端因素的企业预期共同导致了地价扭曲的形成。企业预期充当政府动机的中介变量在地价扭曲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企业预期可能在政府动机的影响下"不自觉"地扭曲了地价,充当了地方政府扭曲地价的工具。地价扭曲有利于工业资本积累,但却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减轻土地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在短期内政府应当正确引导企业预期,从长期看应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干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建新 罗百棠
我国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比价长期偏离合理水平并逐年扩大,这种不合理的土地比价反映了土地要素价格扭曲的程度。本文运用2007—2017年全国287个城市的土地出让微观地块数据研究发现:作为供给端因素的政府动机和需求端因素的企业预期共同导致了地价扭曲的形成。企业预期充当政府动机的中介变量在地价扭曲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表明企业预期可能在政府动机的影响下"不自觉"地扭曲了地价,充当了地方政府扭曲地价的工具。地价扭曲有利于工业资本积累,但却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减轻土地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在短期内政府应当正确引导企业预期,从长期看应弱化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干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施炳展 冼国明
"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中国"对内改革"渐进性诱发的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独特约束。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要素价格扭曲视角,利用1999—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结论认为:中国工业企业要素价格存在严重负向扭曲并有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外资、港澳台资和私营企业扭曲程度最高;总体上看,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奇迹离不开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中国企业将国内"生产要素应得"通过低价出口形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同时,更应注意贸易利益分配。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企业 出口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旬
研究目的:通过对当前地方政府间土地“价格战”的分析,为未来改革方向提供参考建议。研究方法:借助于公共选择理论,利用经济学中基本的供求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的土地市场。研究结果:为达到引资的目的,中国地方政府间的土地“价格战”导致了整体社会福利的降低,是政府失灵的一种表现。研究结论:为扭转政府失灵的局面,应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使他们由利用廉价的土地资源吸引外资转向本辖区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磊 朱帆
企业进入退出选择机制和资源再配置机制是提升生产率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企业进入退出与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以生产率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对企业退出的影响,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低效率企业退出概率越低;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企业更替的竞争效应与学习效应对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影响。此外,通过对省级层面总量生产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解,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阻碍了资源再配置机制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要素市场扭曲降低1%,企业间资源再配置效率提高0.53%,企业进入退出净效应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提高1.43%。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要素市场改革与总量生产率演化之间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独特视角与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