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14)
2023(22395)
2022(18872)
2021(17691)
2020(14647)
2019(33543)
2018(32696)
2017(62515)
2016(33614)
2015(37639)
2014(37475)
2013(37114)
2012(34462)
2011(30845)
2010(31205)
2009(29070)
2008(27997)
2007(24458)
2006(21665)
2005(19705)
作者
(94722)
(78809)
(78172)
(74592)
(50331)
(37680)
(35678)
(30705)
(30084)
(28283)
(26847)
(26642)
(25098)
(24912)
(24425)
(24411)
(23203)
(22669)
(22572)
(22527)
(19717)
(19245)
(18990)
(18131)
(17807)
(17645)
(17280)
(17034)
(15856)
(15503)
学科
(149451)
经济(149300)
管理(97479)
(91388)
(73995)
企业(73995)
方法(60408)
数学(52805)
数学方法(52217)
中国(45556)
(44015)
(38789)
地方(35779)
业经(32200)
(30577)
金融(30574)
(29972)
银行(29926)
(29635)
(29223)
(28755)
(26825)
贸易(26804)
农业(26398)
(25962)
(24453)
财务(24370)
财务管理(24303)
企业财务(23161)
理论(22227)
机构
大学(472291)
学院(470999)
(201894)
经济(197841)
管理(181407)
研究(165866)
理学(155651)
理学院(153906)
管理学(151364)
管理学院(150507)
中国(130802)
(101322)
(98678)
科学(97950)
(83086)
中心(75467)
财经(75422)
研究所(74816)
(72546)
(69674)
(68579)
业大(65070)
北京(64927)
经济学(62788)
(62283)
师范(61713)
(60335)
经济学院(56395)
(56259)
农业(56103)
基金
项目(312929)
科学(246900)
研究(231460)
基金(227746)
(197662)
国家(196028)
科学基金(168603)
社会(148557)
社会科(140974)
社会科学(140940)
(120090)
基金项目(119324)
自然(106723)
教育(106142)
自然科(104241)
自然科学(104217)
自然科学基金(102337)
(101164)
资助(94484)
编号(93697)
成果(76782)
重点(70371)
(69824)
(69418)
课题(65006)
(64504)
国家社会(62141)
教育部(60432)
创新(60329)
科研(59336)
期刊
(226636)
经济(226636)
研究(148413)
中国(97379)
(78464)
学报(69932)
管理(67956)
(65990)
科学(65754)
大学(54127)
(54042)
金融(54042)
教育(51405)
学学(50935)
农业(45215)
技术(41296)
财经(37947)
经济研究(37882)
业经(34695)
(32659)
问题(28854)
(24226)
(23652)
技术经济(23470)
图书(22426)
世界(22267)
统计(22121)
理论(21937)
国际(21471)
(20699)
共检索到725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璟  沈坤荣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豆晓利  
利用河南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河南的金融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权改革给河南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导致其对金融信贷过多地强制性干预,从而阻碍了金融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河南金融发展呈现量性扩张、质性不足的特点,总体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因此,在今后改革中,河南省应减少政府的干预行为,发挥其服务性功能,从而使金融回归其本职功能,并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计志英  
以财政收支活动为具体体现的地方政府行为是在特定财政体制框架内,对财政资源在中央、地方和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筹集和分配,其实质是对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产权边界重新划分、界定而使其达到均衡。笔者从包含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出了反映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Laffer曲线;并利用转型期分省宏观经济数据对Laffer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出宏观税负过重不利于经济增长的结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丹妮  许珊珊  吴非  
本文采用1978—2013年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探讨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金融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提高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在财政分权的框架内,"锦标赛"式的区际竞争会促使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微观资源配置进行干预,这种干预脱离了市场形成的内在机理,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加之金融结构较大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而言,损害颇多。这些论据都隐含了合理框定政府的金融控制边界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金融体系革新应和财税体系及政府体制变革协同进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尹希果  桑守田  
使用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以地区的边际投资产出率作为衡量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指标,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地方政府财政干预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方政府财政干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后,金融发展促进了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直接干预经济,另一方面为弥补预算内财政支出的不足对金融机构进行干预,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江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财政分权制度体系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用西部地区的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证的结果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以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丁骋骋  傅勇  
中国经济改革经历多次"放权—收权"的周期循环,这不仅体现在财政改革上,也体现在金融改革上。文章从财政—金融交织的视角,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逻辑及其宏观绩效。研究发现,建国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在反复博弈中形成财政分权和金融集权的体制框架,由此影响到地方政府行为和资源配置,并最终改善了宏观经济运行。中央一方面通过财政分权激励地方为经济增长而竞争;另一方面为限制地方竞争的金融杠杆及其引发的经济过热,在金融体制上仍维持相对集权以保留调控抓手。中央与地方在财政金融体制设计上的成功,可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绩效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周期的平稳化趋势,给出有力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婷婷  
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后,地方政府从中央财政的附属机构逐渐转变为具有自利性的独立经济体,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推动力。文章以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设计作为研究背景,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财政分权改革后,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省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宏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转变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源之一。以中部地区为分析样本,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994年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中部六省的地方政府投资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效应并不明显,这与政府投资的投资价值取向和标准有关。针对这一分析提出了优化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韦巍  何庆光  
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享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中央和地方财政需要科学、合理分权,逐步构建最优的财政分配格局,打造我国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增长。一、财政分权的有关理论及综述财政分权,是指中央政府将征税权和支出权向地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高鹤  
1979年中国改革之初,中央政府由于面临财政压力,首先实行了向地方政府进行财政分权,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等一系列分权改革措施。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改革之初及经济转型过程中所进行的这些分权改革对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桂龙  刘慧  汝刚  
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国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增加,因此研究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分析了地方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随后运用中国大陆30个省(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线性模型中,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债务确实促进了经济增长;非线性模型中,二者存在着倒U型关系,但债务的二次项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还发现,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的结合效应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稳健性检验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随后的分债务规模和分区域回归仍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桂龙  刘慧  汝刚  
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国各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增加,因此研究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首先分析了地方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随后运用中国大陆30个省(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线性模型中,在控制了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债务确实促进了经济增长;非线性模型中,二者存在着倒U型关系,但债务的二次项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还发现,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的结合效应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稳健性检验表明上述结论具有较强的可靠性,随后的分债务规模和分区域回归仍然保持结论的稳健性,但高债务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债务增长效应更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黎凯  叶建芳  
本文主要研究政府干预对债务融资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我们认为只有将这个问题置身于所存在的制度环境差异,才能得到比较统一、完整的结论。在回顾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基础上,可以看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都存在干预差别。由于政府层级导致政府干预不同,因此政府干预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也存在区别。银行贷款的性质差异(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也将使政府干预产生不同的影响结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短期借款基本没影响;中央政府对长期借款干预较少,地方政府主要对长期借款进行干预,政府对上市公司银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平淡  
财政分权并不必然导致环境污染,也应该能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关键在于财政分权赋予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强力激励与地方政府环保主体责任落实的制度能够相容,即地方政府能否在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坚持环保真作为。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环保支出行为、环境法治行为和环境监管行为三个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环保行为。实证发现,财政分权确实对环境质量有影响,不过,环境法治行为和环境监管行为能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缓解。进一步以政府规模和地方财政自主度为门限变量分析地方政府环保行为对污染减排的门限效应,实证发现,经济欠发达、财政自给能力较弱的地区需要加大环保投入,而经济发达地区还要更加重视环境监管。因此,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不仅要强化环保行为,还要真作为,更要着眼于环保有为的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