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0)
- 2023(14798)
- 2022(12843)
- 2021(11925)
- 2020(10005)
- 2019(22861)
- 2018(22440)
- 2017(44347)
- 2016(24126)
- 2015(26281)
- 2014(26030)
- 2013(25640)
- 2012(23525)
- 2011(21289)
- 2010(20942)
- 2009(19267)
- 2008(18725)
- 2007(16172)
- 2006(13984)
- 2005(11962)
- 学科
- 济(98163)
- 经济(98044)
- 管理(68659)
- 业(62500)
- 企(51574)
- 企业(51574)
- 方法(47106)
- 数学(41021)
- 数学方法(40666)
- 中国(25923)
- 财(25705)
- 农(24492)
- 学(23273)
- 业经(20239)
- 地方(20071)
- 贸(17052)
- 贸易(17048)
- 农业(16556)
- 易(16463)
- 制(15910)
- 理论(15902)
- 环境(15258)
- 务(14865)
- 财务(14803)
- 财务管理(14772)
- 技术(14698)
- 和(14428)
- 企业财务(14084)
- 划(13031)
- 融(12976)
- 机构
- 大学(342226)
- 学院(338030)
- 管理(135840)
- 济(134397)
- 经济(131554)
- 理学(119511)
- 理学院(118168)
- 管理学(116183)
- 管理学院(115587)
- 研究(112279)
- 中国(80631)
- 京(72183)
- 科学(72015)
- 财(61513)
- 农(58921)
- 所(55849)
- 业大(54926)
- 研究所(51436)
- 中心(50461)
- 财经(50287)
- 农业(46726)
- 江(46723)
- 经(46028)
- 北京(44806)
- 范(43692)
- 师范(43199)
- 经济学(41397)
- 院(40859)
- 州(38191)
- 财经大学(37837)
- 基金
- 项目(241938)
- 科学(189848)
- 基金(177239)
- 研究(170757)
- 家(156402)
- 国家(155155)
- 科学基金(133102)
- 社会(109525)
- 社会科(103883)
- 社会科学(103857)
- 基金项目(95300)
- 省(93377)
- 自然(88456)
- 自然科(86392)
- 自然科学(86369)
- 自然科学基金(84816)
- 划(79492)
- 教育(77575)
- 资助(72215)
- 编号(67744)
- 重点(53969)
- 成果(53528)
- 部(53160)
- 发(50608)
- 创(50137)
- 创新(46816)
- 科研(46622)
- 课题(46173)
- 国家社会(45406)
- 教育部(45387)
- 期刊
- 济(138058)
- 经济(138058)
- 研究(96254)
- 学报(59465)
- 中国(58732)
- 科学(52668)
- 农(52143)
- 管理(45635)
- 财(45107)
- 大学(44033)
- 学学(41984)
- 农业(35668)
- 教育(31887)
- 技术(25225)
- 融(24776)
- 金融(24776)
- 财经(24457)
- 经济研究(22874)
- 业经(22388)
- 经(20797)
- 问题(19930)
- 业(17589)
- 科技(17218)
- 版(16320)
- 理论(15826)
- 图书(15815)
- 业大(15475)
- 技术经济(15379)
- 商业(15019)
- 资源(15016)
共检索到469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蒋南平 徐慧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地方经济增长将导致城市土地过度供给,城市土地产出弹性越大且政府在城市土地出让金中的收益比例越高,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程度就越深,并且随着城市土地供给的增加,地方经济中内生含有降低居民收益分享比例、提高政府和企业分享比例的趋势,这构成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供给的重要诱因。解决我国城市土地过度供给的根源在于改变地方政府以增长为导向的适应性调整策略,优化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微观主体之间的城市土地权属关系,调整我国现有城市土地收益的分配格局,将城市土地供给置于长期化的视野以及制度化的平台上进行,使地方政府的城市土地供给行为与资源的高效化、集约化利用目标相适应。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城市土地供给 土地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建军 张辰昕
笔者以2003年~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平均值都在0.9以上,效率整体较高,但还有近10%的提升空间,从区域上看,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呈东高西低态势;居民收入增加、转移支付及预算外收入比重提高、经济开放度提升等将降低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而人口密度的增加、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有助于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提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辛方坤
地方政府究竟是否提供了合意的公共服务是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键期。本文以中间收入人投票理论建立公共服务供给函数,并运用我国29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拟合,得出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最优值,通过将实际值与理论值相对比,鉴别出我国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状态。结果表明:相对于最优供给的参照体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呈现失衡状态,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较为不足,而中部地区则较为充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辛歆
如何科学地评估公共物品的产出和效益,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学术界及民众的广泛关注。科学合理地评估地方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绩效,可以保证资源得到高效充分的利用,促进有关政府部门和人员配置更加合理,使公共物品的供给更加有效。
关键词:
公共物品 供给 绩效评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梁平汉 高楠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分化和实际权力结构对于政府行为的影响。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政府内存在分工时的最优授权模型,推导出部门间的利益偏差会扭曲政府政策,而实际权力结构会放大效率损失。基于省委常委会内部组成情况,我们构建了利益分化指标来衡量地方领导班子内部的利益偏差和实际权力结构。基于199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如果省委常委会分化指标增加1个标准差,则次年该省公共部门人员规模增加1%,民营经济投资降低4.4个百分点,同时,次年该省土地违法面积增加12.5%。这表明利益分化通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群力
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采用Bar-ro和Karras的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4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Barro规则”。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是显著生产性的,但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均提供过度,最优政府规模为10%(±1%),比实际政府规模要小,且财政支出及政府消费的边际产出与相应的政府规模显著负相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梁平汉 高楠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分化和实际权力结构对于政府行为的影响。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政府内存在分工时的最优授权模型,推导出部门间的利益偏差会扭曲政府政策,而实际权力结构会放大效率损失。基于省委常委会内部组成情况,我们构建了利益分化指标来衡量地方领导班子内部的利益偏差和实际权力结构。基于199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如果省委常委会分化指标增加1个标准差,则次年该省公共部门人员规模增加1%,民营经济投资降低4.4个百分点,同时,次年该省土地违法面积增加12.5%。这表明利益分化通过实际权力结构使政府行为和政策更加偏向"内部人",导致政府从市场经济中攫取更多资源,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约束政府权力,促进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一、引言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0.99亿元,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69%,中国经济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世然 樊颖 杨赞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监管激励对于地方政府土地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对市场监管激励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决策同时受到经济绩效和市场监管双重激励的影响,在不同的市场波动下存在非对称性:在市场较平稳时,地方政府会通过减少土地供给、提升土地价格实现其经济绩效目标;而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地方政府则会兼顾"市场监管者"的职责,通过增加土地有效供应、维持土地价格实现其经济绩效目标。研究结论:市场监管激励在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决策机制中具有显著作用,可以通过加强政绩考核中市场监管的权重来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行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世然 樊颖 杨赞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监管激励对于地方政府土地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对市场监管激励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决策同时受到经济绩效和市场监管双重激励的影响,在不同的市场波动下存在非对称性:在市场较平稳时,地方政府会通过减少土地供给、提升土地价格实现其经济绩效目标;而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地方政府则会兼顾"市场监管者"的职责,通过增加土地有效供应、维持土地价格实现其经济绩效目标。研究结论:市场监管激励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游 谭光荣
利用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法研究了2009—2015年期间地方政府竞争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规范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并提高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竞争对中国城市土地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竞争、土地优惠政策竞争及外商直接投资竞争都不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测算各地区土地利用的技术效率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影响下中国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个体技术效率均出现明显下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地方政府竞争关系,改革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良好政策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游 谭光荣
利用面板随机前沿分析法研究了2009—2015年期间地方政府竞争对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规范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并提高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竞争对中国城市土地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竞争、土地优惠政策竞争及外商直接投资竞争都不利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进一步测算各地区土地利用的技术效率发现,地方政府竞争影响下中国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个体技术效率均出现明显下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地方政府竞争关系,改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会玲 魏世勇
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城镇化水平间的关系,并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是需求作用机制、公共福利作用机制和新城建设的财政机会主义偏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实施审慎的地方政府债务政策,约束地方财政机会主义偏好,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制度,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债券市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规模 财政机会主义偏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宋璐怡 陈利根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行为差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续竞秦 杨永恒
基于修正的DEA两步法,核算并解释中国大陆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各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财政自主权对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人口密度、人均GDP等外生环境因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辖区内居民教育程度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基本公共服务 供给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