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1)
- 2023(13227)
- 2022(11391)
- 2021(10778)
- 2020(9157)
- 2019(21194)
- 2018(21252)
- 2017(40434)
- 2016(22629)
- 2015(25359)
- 2014(25490)
- 2013(24980)
- 2012(23391)
- 2011(21218)
- 2010(21686)
- 2009(20584)
- 2008(20999)
- 2007(19260)
- 2006(17122)
- 2005(15598)
- 学科
- 济(93100)
- 经济(92966)
- 业(67567)
- 管理(64459)
- 农(51211)
- 企(46776)
- 企业(46776)
- 方法(36426)
- 农业(33798)
- 数学(31720)
- 数学方法(31325)
- 财(27663)
- 业经(25875)
- 制(25430)
- 中国(24240)
- 学(19389)
- 地方(18873)
- 体(18016)
- 贸(15993)
- 贸易(15986)
- 银(15805)
- 银行(15771)
- 易(15578)
- 行(15049)
- 融(14659)
- 金融(14655)
- 发(14367)
- 务(14302)
- 财务(14259)
- 财务管理(14204)
- 机构
- 学院(322327)
- 大学(320837)
- 济(132221)
- 经济(129321)
- 管理(121160)
- 研究(110729)
- 理学(103553)
- 理学院(102403)
- 管理学(100588)
- 管理学院(99995)
- 中国(87330)
- 农(72346)
- 京(68190)
- 科学(67562)
- 财(65847)
- 所(57374)
- 农业(55787)
- 业大(52811)
- 中心(52578)
- 江(51753)
- 研究所(51253)
- 财经(49826)
- 经(45093)
- 范(42698)
- 北京(42660)
- 师范(42272)
- 州(40134)
- 经济学(39884)
- 院(38944)
- 省(37730)
- 基金
- 项目(206653)
- 科学(161870)
- 研究(153040)
- 基金(149052)
- 家(129748)
- 国家(128535)
- 科学基金(109148)
- 社会(97038)
- 社会科(91419)
- 社会科学(91390)
- 省(81726)
- 基金项目(79240)
- 教育(70222)
- 自然(69067)
- 划(67900)
- 自然科(67409)
- 自然科学(67387)
- 自然科学基金(66216)
- 编号(63709)
- 资助(59914)
- 成果(53182)
- 部(46824)
- 重点(46362)
- 发(44607)
- 课题(43841)
- 制(42445)
- 创(42301)
- 国家社会(39885)
- 创新(39640)
- 教育部(39633)
- 期刊
- 济(158246)
- 经济(158246)
- 研究(97097)
- 中国(74464)
- 农(74229)
- 财(53319)
- 学报(52592)
- 农业(49948)
- 科学(48615)
- 管理(41614)
- 大学(40741)
- 学学(38512)
- 教育(36282)
- 融(34266)
- 金融(34266)
- 业经(30223)
- 技术(26974)
- 财经(25273)
- 业(24297)
- 经济研究(22572)
- 问题(21726)
- 经(21684)
- 版(18864)
- 世界(16460)
- 农村(16234)
- 村(16234)
- 技术经济(15682)
- 农业经济(15569)
- 理论(15095)
- 贸(14786)
共检索到500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天宝 许惠渊 庞守林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地方政府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创新主体。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种模式即“两田制”、“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以及“土地股份合作制”中, 地方政府具有及时发现制度创新需求、有效配置资源、降低制度变革成本的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在今后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中, 完善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成为关键。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地方政府 制度变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天宝 许惠渊 庞守林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地方政府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创新主体。对地方政府在制度变革中的行为分析表明 ,地方政府具有及时发现制度创新需求、有效配置资源、降低制度变革成本的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在今后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中 ,完善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将成为关键。
关键词: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地方政府 制度变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邱蓉 徐坡岭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集体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种土地制度下各主体的产权变化,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从阶层和利益的角度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阶层群体及其产权状态,探究土地流转的约束条件。文章认为,在土地流转条件下,土地产权主体发生裂变,各主体的利益和产权状态变化直接决定土地流转的范围、规模和制度走向。要推进土地流转,获取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必须充分重视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并进行合理的剥离和替代,实现农民产权闭合。
关键词:
土地制度变革 产权闭合 农业生产利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琴 冯登艳 彭扶民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 3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 ,都使得农民对土地产权具有不完整性 ,甚至完全被剥夺。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就是要让农民拥有土地的完全产权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志锋
土地流转问题,不仅是土地问题,也是"三农"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尽快依法规范土地流转己经是来自现实的一项紧迫要求,但政府作为制度创新主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对农村土地流转加以引导和管理。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政府 制度供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欧阳日辉
地方政府存在利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软化"的制度环境的机会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政府预算外收入膨胀、隐性融资和经营土地。预算外资金赋予地方政府很大的财政自主权,隐性融资类似于夺取中央政府的货币发行权,经营土地资源实际掌握了财政和货币权力。地方政府利用"软化"的制度环境取得了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动权的同时,削弱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打破这种僵局,在于建立产权清晰的、"硬化"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 宏观调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义平
已有改革进程和举措 ,使得地方政府不适当地扮演了市场主体的角色 ,并表现出一些不合理现象 ,诸如一味追求GDP ,不惜成本追求亮点和辉煌 ,封闭和地方保护 ,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等。文章认为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中 ,地方政府不应当成为市场主体 ,应将地方政府的角色重新定位和进一步的改革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为分析 市场角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明吾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行为 ,其表现在不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角色、方式和效果不同 ,地方政府行为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必然性和有限性特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应该正确认识地方政府行为的性质。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地方政府行为 有限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勇
对农村土地流转的三方:农村、城市和政府的考察表明,有效的交易主体包括农村中的农民、农村社会组织、农业生产企业,还包括各地政府,更包括城市中的城市居民、城市工商企业、城市房地产企业、城市的农业经营者。只有促进农业土地在这些主体间的流转,为每一类流通模式打通管道,才可能更加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社会配置,为农村经济效率优化创造必要条件。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村 城市 政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楠楠 赵敏娟
通过对地方政府作为双重代理人能力的评估,详细阐述了地方政府在1978-1982年农地制度变迁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得出了地方政府"次级行动集团"地位的确立是由于地方政府代表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谈判的能力增强、地方政府代表中央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的执行能力减弱的结论;解释了1956-1971年五次包产到户尝试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谈判能力 执行能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汪东升
斯托雷平试图通过土地改革打破俄罗斯农民村社的传统生产方式,最终功亏一篑;前苏联末期进行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改革,同样没有成功;之后俄罗斯进行了土地私有化改革,效果却是不尽如人意。而有着相似改革背景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两国的国情不同,但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土地改革不具有内生性的动力,是靠行政手段从外部推动的;而中国的改革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中俄两国改革的路径不同,但目的都是建立符合各自国情的现代农业经济与法律制度。
关键词:
俄罗斯与中国 土地制度改革 比较与分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名峰 曹阳 王春超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古典博弈模型,分析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关系,为土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古典博弈分析。研究结果:中国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分两步进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过利益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因制度改革受损的利益进行补偿。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在推进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配套改革。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垂直管理 博弈论 制度变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辉煌 郑永年
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核心",切实维护各方主体的权益。从整体上讲,集体土地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失地农民、远郊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利益。土地私有化不仅无益于农民的团结反而使农民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从而丧失与地方政府和资本谈判的能力;在遭遇天灾人祸时,农民更容易将土地一卖了之,失去土地使大批农民几乎是永远地背井离乡,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多种多样的"城市病"。另外,在当前法治不健全的背景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存在强烈的土地财政需求和工商资本对于寻求新的投资市场的迫切愿望,贸然推动大规模的农地国有化,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政府与资本联合圈地从而造成农民失地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私有化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集体土地制度 私有化 国有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叶美霞 韩文军
地方政府角色失衡是农村土地征收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从公共利益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出发,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的作用边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角色失衡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机制,表明地方政府极易超越公共利益目的征收土地、过度干预土地市场运行并侵害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偏离了其应有的作用边界。最后,提出了矫正农村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角色失衡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农村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培育健全的土地市场、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建立多方参与的土地征收纠纷解决机制等。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地方政府 角色失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增阳 陈玉华 吴小艳
自古以来,我国的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传统社会里,户籍和地籍是高度重叠、紧密相连、共生互动的。户籍是分配土地的依据,也是政府征收赋税和徭役的基础。当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也是以户籍制度为基础构建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户口变动的情况日益增多,比如农民流动导致的人户分离现象等等,从而使这些人与其原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