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6)
- 2023(6862)
- 2022(6091)
- 2021(5578)
- 2020(5016)
- 2019(11596)
- 2018(11299)
- 2017(22584)
- 2016(12566)
- 2015(14245)
- 2014(14306)
- 2013(14296)
- 2012(13542)
- 2011(12234)
- 2010(12349)
- 2009(11638)
- 2008(11781)
- 2007(10722)
- 2006(8960)
- 2005(8028)
- 学科
- 济(56002)
- 经济(55949)
- 管理(36281)
- 业(31423)
- 方法(27709)
- 数学(25072)
- 数学方法(24857)
- 企(24445)
- 企业(24445)
- 财(16780)
- 农(14674)
- 学(13044)
- 中国(12923)
- 地方(11041)
- 贸(9961)
- 贸易(9961)
- 业经(9748)
- 易(9669)
- 农业(9562)
- 制(9466)
- 环境(8889)
- 土地(8720)
- 务(8399)
- 财务(8383)
- 财务管理(8353)
- 企业财务(7839)
- 家(7686)
- 融(7518)
- 金融(7516)
- 和(7513)
- 机构
- 大学(185349)
- 学院(183389)
- 济(77680)
- 经济(76132)
- 管理(70365)
- 研究(61054)
- 理学(60893)
- 理学院(60198)
- 管理学(59172)
- 管理学院(58820)
- 中国(46024)
- 京(38712)
- 科学(38380)
- 财(37610)
- 农(34554)
- 所(31667)
- 财经(29857)
- 业大(29326)
- 中心(29205)
- 研究所(28737)
- 江(27746)
- 农业(27544)
- 经(27157)
- 经济学(25376)
- 北京(23798)
- 经济学院(23344)
- 范(22971)
- 师范(22736)
- 财经大学(22183)
- 院(21757)
- 基金
- 项目(122828)
- 科学(95955)
- 基金(89982)
- 研究(87466)
- 家(78753)
- 国家(78165)
- 科学基金(66163)
- 社会(56242)
- 社会科(53417)
- 社会科学(53399)
- 基金项目(48107)
- 省(47654)
- 自然(42752)
- 自然科(41713)
- 自然科学(41696)
- 自然科学基金(40946)
- 划(40303)
- 教育(40052)
- 资助(37101)
- 编号(34838)
- 成果(28347)
- 部(28206)
- 重点(27595)
- 发(26168)
- 创(25120)
- 科研(24184)
- 教育部(23844)
- 课题(23714)
- 国家社会(23690)
- 创新(23674)
共检索到262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饶映雪 谭术魁 罗迈
本文采用中国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地方政府土地违法影响因素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土地违法中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当期的土地违法除受自身因素影响外,还受本地区前期土地违法以及相邻政府当期和前期土地违法的显著正向影响,存在空间、时间和时空传染效应。加大土地违法和腐败的打击力度能抑制土地违法的时间和时空传染效应,但对空间传染效应不起作用。因此,应通过传染效应的抑制遏制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蔓延。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违法 传染效应 空间动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芳 滕秀秀 易媛
文章基于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密切关联的事实,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借鉴DebtRank算法思想,构建地方政府债券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测度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财政与其关联关系。研究发现:(1)银行端系统性风险值显著小于政府端系统性风险值;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最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最低。(2)土地财政规模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均存在二八效应;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高的地方政府节点,其自身脆弱度较低,不易发生系统性风险;自身脆弱度高的地方政府节点,其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较低,对整体债券网络的传染效应也比较有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喜生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广义的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是一切违反国家土地管理法规、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有过错的政府行为,狭义的政府土地违法行为仅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规定、尚未造成犯罪的行为。狭义的土地违法行为是当前土地市场政府活跃行为,主要表现在未批先用、以租代征、违法审批、违规出让和行政不作为等方面。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具备土地违法的群发性、人民权益的侵害性、违法活动的权威性和行为治理的困难性等特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政府管理人员观念误差,土地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外部监督体系存在漏洞,土地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斌 邵燕斐
文章基于我国1999~2010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土地财政、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土地违法行为显著正相关,城镇化水平、土地治理措施的严厉程度与土地违法行为显著负相关,同时东中西部土地违法行为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城镇化 土地出让金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钟晓敏 张雷宝
本文提出地方政府投资的资产效应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三维向量的综合评价模型,试图通过对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存量分析来透析我国各地方政府投资的资产效率状况。通过具体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地方政府投资所引致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存在规模扩张与结构劣化、质量不高并存的现象,而且不同地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综合质量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饶映雪 戴德艺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治理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违法面积变化的影响,为治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治理方案下2010—2020年地方政府土地违法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仿真模拟。研究结果:(1)在2009年的治理水平下,2010—2020年地方政府土地违法面积将不断增加,腐败压力指数、耕地压力和违法治理压力均持续加大,治理力度亟待加大;(2)事后惩罚型政策具有延迟性,地方政府土地违法面积将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事中监督型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违法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但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腐败不起作用;事前预防型政策对抑制地方政府土地违法更有效,但政策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研究目的:从理论和实证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关系,为土地违法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结果:经济增长与土地违法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具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全国层面、东部地区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验也确实符合"土地违法随经济增长先增加后减少"的论断,但中两部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不显著;人均GDP达到2万元是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出现的一个比较恰当的位置。研究结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手段在土地违法查处中的作用是加强土地违法治理的重要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新光 胡日东
文章通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邻近省域地方债务风险的空间传染效应。结果显示,邻近省域之间的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传染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负,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财政支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正;邻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及忽略掉的其他随机因素均对本地区政府债务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 土地违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唐鹏 石晓平 曲福田
研究目的:分析政府管制、土地违法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影响机理,为理解和应对土地财政问题提供重要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模型。研究结果:政府管制对土地违法、土地财政具有重要影响,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政府对农转非的产权管制本身并不直接产生土地财政,只是为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提供了权利依据。政府对农转非、土地出让环节的价格管制,以及主导收益分配是形成土地财政的根源。为了追逐土地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有显著的土地违法冲动,但考虑土地违法查处的风险,土地违法并不必然带来土地财政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财政 政府管制 土地违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泳洋
土地违法行为方式各异,但违法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追名逐利。一些地方政府领导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了谋取所谓“辉煌政绩”和“最佳效益”,追求知名度,捞取政治资本,不惜铤而走险,在占用土地上大作文章,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化整体利益为局部利益,化国家利益为个...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维衡
编者按:“国土法庭”正式开栏了。该栏目旨在运用法律知识对形形色色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进行分析,给当事人以公正的说法,并借以传播国土资源法律知识,进行国情、国策、国法教育。欢迎对本栏目感兴趣的热心读者及法律界人士,积极提供违法案例与分析。国土法庭案例某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符加林 王炳志
声誉本质是一种隐性契约,它传递了行为主体的行为偏好的信息,这种信息对博弈参与人的策略选择有导向作用,产生声誉效应。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不能确定地方政府行为的真实动机,地方政府就有违规圈占耕地等机会主义倾向。基于声誉效应理论,文章认为中央政府声誉影响着地方政府行为选择,中央政府声誉越高,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就会越少,从而土地监控的效果就会越好。
关键词:
政府声誉 声誉效应 土地监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彦民 竹志奇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从利率的负向冲击和财政规则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利率负向冲击的作用下,产出会出现短期的增长,但随后会出现一段时期的微量衰退,且政府债务负担也会增加;第二,地方债务置换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规则,使财政规则对负债的反应出现一定延迟,从而造成财政支出扩张政策效果的变化。经过模拟可以看出,财政规则对负债反应的延迟会降低财政扩张政策在期初的刺激效果,同时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的增强一方面使财政扩张对产出增长刺激的持续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彦民 竹志奇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从利率的负向冲击和财政规则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利率负向冲击的作用下,产出会出现短期的增长,但随后会出现一段时期的微量衰退,且政府债务负担也会增加;第二,地方债务置换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规则,使财政规则对负债的反应出现一定延迟,从而造成财政支出扩张政策效果的变化。经过模拟可以看出,财政规则对负债反应的延迟会降低财政扩张政策在期初的刺激效果,同时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周期性波动的增强一方面使财政扩张对产出增长刺激的持续性增强;另一方面也使负债率的波动性增强,导致债务风险上升。根据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在债务置换期间,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时应谨慎提防经济波动,同时探索财政规则的最优延迟期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