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1)
2023(2433)
2022(2103)
2021(2148)
2020(1815)
2019(4115)
2018(3812)
2017(7431)
2016(4376)
2015(4951)
2014(4911)
2013(4831)
2012(4527)
2011(3628)
2010(3849)
2009(3569)
2008(3797)
2007(3237)
2006(2772)
2005(2382)
作者
(10123)
(8500)
(8217)
(8217)
(5293)
(3909)
(3840)
(3272)
(3265)
(3153)
(2887)
(2865)
(2801)
(2682)
(2596)
(2445)
(2435)
(2402)
(2377)
(2217)
(2016)
(1998)
(1994)
(1977)
(1943)
(1852)
(1817)
(1815)
(1681)
(1667)
学科
(21969)
管理(19036)
(13837)
财政(13822)
经济(13820)
(12458)
(11337)
(10993)
企业(10993)
(7953)
财务(7948)
财务管理(7893)
企业财务(7571)
土地(7182)
(6617)
国家(6518)
(5731)
中国(5231)
(4573)
地方(4554)
方法(4513)
(4352)
支出(4334)
制度(4326)
(4326)
(4148)
(4147)
数学(3963)
数学方法(3952)
国家机关(3776)
机构
学院(51282)
大学(50888)
(22454)
(20331)
经济(19899)
管理(19529)
理学(16391)
研究(16310)
理学院(16230)
管理学(16063)
管理学院(15966)
中国(14556)
财经(12668)
(11433)
(10764)
财政(9488)
科学(9392)
财经大学(9040)
(8896)
(8396)
(8284)
中心(8139)
(7516)
(6999)
经济学(6878)
研究所(6737)
北京(6606)
(6364)
经济学院(6261)
(6151)
基金
项目(30760)
研究(24023)
科学(23719)
基金(22242)
(18571)
国家(18413)
科学基金(15909)
社会(15577)
社会科(14771)
社会科学(14765)
基金项目(11766)
(11704)
教育(10702)
编号(9888)
(9362)
自然(9243)
成果(9215)
自然科(8989)
自然科学(8986)
资助(8909)
自然科学基金(8810)
(7516)
(7304)
(7010)
课题(6949)
重点(6693)
国家社会(6641)
教育部(6305)
项目编号(6279)
大学(6186)
期刊
(25684)
经济(25684)
(23991)
研究(19457)
中国(16474)
(7760)
财政(7760)
财经(6885)
学报(6501)
科学(6436)
会计(6418)
(6142)
管理(5941)
(5824)
财会(5807)
大学(5247)
学学(5086)
(4930)
金融(4930)
经济研究(4747)
国土(4329)
土地(4053)
教育(3994)
通讯(3950)
会通(3944)
(3928)
农业(3875)
问题(3256)
业经(3008)
(2849)
共检索到89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娄成武  王玉波  
1.大量农民"失地"又"失业"。土地财政的形成存在着较强的经济与政治动因。从而导致地方政府热衷于大量征用农村土地,其后果是大量失地农民的存在。这其中将有很多农民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由于农民所受教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芳芳  董骁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工具,对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不利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激励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行为,并在环境保护视角下深入分析这些行为对地方财政和土地资源的影响。发现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地方政府以持续开发土地作为发展动力的"土地财政"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能为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财政收入,终将导致财政收入的枯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韦文智  
政府投资办企业弊大于利 ,国营企业管理的最大弊端一是“所有者缺位”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效益低下 ,国有资产无法保值。今后国家资金应逐步从以盈利为目的领域中退出 ,重点投向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现有国营企业应分别按 :出售—股份制改造—兼并—出租—集资自救—破产 ,顺序处置。正确认识国有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蒋震  邢军  
近年来,"土地财政"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土地财政"推高了房价,助长了房地产投机,引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对宏观经济稳定埋下了隐患。事实上,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以经济内容为主的政绩考核机制及其引发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引起土地财政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分税制条件下,地方政府陷入了巨大困境:一方面,财力面临枯竭的问题;另一方面,其面临不断增长的支出需求。在这种预算约束条件下,"土地财政"便成了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本文从宏微观方面对城市土地的本质和"土地财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的稀缺性和公共属性,决定了土地的增值收益应归全民所有,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应将土地出让方式从"以价高者得"转变为综合评价,同时恢复征收"房产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群  李永乐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宇  陈会广  宋璐怡  陈利根  
论文从城市规模的内涵出发,分析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城市用地规模扩张效应、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城市产业规模及其结构调整效应3个理论假说,以解释不同城市规模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差异;并通过243个地级市11 a的面板数据进行模型实证分析,检验并证实了3个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不同规模的城市的土地财政行为背后有着不同的驱动力:1)中小城市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对土地财政有明显的驱动;2)所有规模级别的城市的人口集聚效应对土地财政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呈现出"U"型特征;3)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第二产业规模对土地财政驱动方向不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第三产业规模对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峰  
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因,是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的重要引擎。土地财政拓展了地方政府融资制度和政策空间,但也带来了许多风险问题,表现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从国外的情况看,政府或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或以公共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各种方式或名义获取土地收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国外地方政府更重视公共利益的保护,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需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更多运用公共土地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避免政府过度参与投资与建设,减轻债务负担,同时,轻松得到所需要的公共设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曾莲  王艳冰  
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出发,以城市建设投资所需资金来源为起点,将国内贷款与债券之和作为衡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指标,以期找出影响债务规模形成的因素。实证分析证实:土地财政和政绩利益环境是影响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即土地出让金收入越多,地方政府能够获得的银行贷款就越多,债务规模也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高,举债动机越强,政府的债务规模就越大;官员追求晋升的激励力度越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所需的资金越多,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就越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飞舟  
理解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土地财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是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以西部某一个城市的某区为例,文章从对该区的税收和财政情况的分析发现,土地征用、开发和出让及其带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兴盛是城市扩张的核心内容,而这些也构成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支柱,因而大兴土木现象的背后是政府的土地财政。然而,土地财政并不会必然地促进地方政府将收入大量用于公共服务。从长远来看,这三者之间的过密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道林  谢保鹏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及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近年来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报告(以2013年为主)及审计署发布的《2013年全国地方性债务审计结果》、《国务院关于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等数据,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变化、债务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地财政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演变历程及构成分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玉波  唐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分析转型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实质内涵与演变历程;从弥补地方财政支出、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正面效应;从侵害农民利益、诱发土地寻租与腐败违法、形成地方政府届际不公平、导致经济实体空洞和金融风险方面,论证了土地财政模式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建立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征地补偿制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和界定政府对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及征收形式方面,提出改革与完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的基本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本毅  
政府追求居民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分为近期和长期两部分。近期福利提高可直接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公共性支出等达到;而长期福利水平提高只能通过发展经济,为长期福利水平提高提供保障,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就是城市化。政府的目标体现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上。本文就城市化发展与土地资源间的关系、城市化与土地财政收入间的关系及城市化与财政支出结构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中国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计量模型可知,城市化率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产生正向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龚辉  
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获得了可支配收入,为地区发展带来繁荣,但这种繁荣具有不可持续性并包含潜在风险。本文采用空间计量学的方法,利用1999~2012年的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空间集聚效应及其成因,指出我国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竞争近年来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范围正在由东部向中部地区扩大,因此应从预算监管、政绩考核和开源节流等方面着手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志安  刘益彤  
与后土地财政阶段相比,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土地财政赖以存在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结构优化调整需求迫切,楼市成交放缓,土地出让收益大幅下降,再加上预算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支的控制能力逐渐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当按照轻重缓急采取五大转型对策。一是重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新常态下土地财政转型的第一步;二是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这是实现土地财政转型的根本;三是全面构建新型地方政府融资体系,帮助地方政府转变融资渠道;四是建立先租后售保障房制度为土地财政向税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