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8)
- 2023(10208)
- 2022(9198)
- 2021(8747)
- 2020(7280)
- 2019(17083)
- 2018(16943)
- 2017(33244)
- 2016(18150)
- 2015(20411)
- 2014(20374)
- 2013(20076)
- 2012(18381)
- 2011(16351)
- 2010(16202)
- 2009(14646)
- 2008(13905)
- 2007(11922)
- 2006(10308)
- 2005(8857)
- 学科
- 济(70604)
- 经济(70526)
- 管理(52611)
- 业(46572)
- 企(39022)
- 企业(39022)
- 方法(33581)
- 数学(29242)
- 数学方法(28934)
- 财(20085)
- 农(18221)
- 中国(17617)
- 贸(17041)
- 贸易(17037)
- 学(16823)
- 易(16683)
- 地方(14942)
- 业经(14653)
- 出(13380)
- 农业(11940)
- 理论(11502)
- 技术(11428)
- 制(11421)
- 和(11310)
- 环境(11277)
- 务(10501)
- 财务(10438)
- 财务管理(10407)
- 划(9995)
- 企业财务(9836)
- 机构
- 大学(250810)
- 学院(247835)
- 管理(103530)
- 济(97495)
- 经济(95380)
- 理学(90502)
- 理学院(89540)
- 管理学(88131)
- 管理学院(87689)
- 研究(80288)
- 中国(58532)
- 京(53526)
- 科学(50247)
- 财(45460)
- 所(39179)
- 农(37477)
- 业大(37445)
- 中心(36595)
- 财经(36483)
- 研究所(35779)
- 江(34649)
- 北京(33446)
- 经(33322)
- 范(32744)
- 师范(32500)
- 院(29678)
- 农业(29305)
- 经济学(29179)
- 州(28373)
- 财经大学(27316)
- 基金
- 项目(176446)
- 科学(138845)
- 研究(130459)
- 基金(128547)
- 家(111069)
- 国家(110179)
- 科学基金(95171)
- 社会(81661)
- 社会科(77425)
- 社会科学(77406)
- 基金项目(69173)
- 省(68135)
- 自然(62028)
- 自然科(60539)
- 自然科学(60527)
- 自然科学基金(59419)
- 教育(59292)
- 划(57422)
- 编号(53645)
- 资助(52758)
- 成果(43260)
- 部(39351)
- 重点(38700)
- 发(36909)
- 创(36536)
- 课题(36195)
- 创新(34047)
- 教育部(33859)
- 科研(33612)
- 项目编号(33249)
- 期刊
- 济(102221)
- 经济(102221)
- 研究(72950)
- 中国(45887)
- 学报(38145)
- 科学(35947)
- 管理(35901)
- 农(33784)
- 财(33488)
- 大学(28888)
- 教育(27499)
- 学学(27045)
- 农业(23988)
- 技术(20424)
- 融(17630)
- 金融(17630)
- 财经(16869)
- 业经(16523)
- 经济研究(16169)
- 图书(14667)
- 经(14215)
- 问题(13908)
- 理论(13040)
- 科技(12501)
- 实践(12117)
- 践(12117)
- 技术经济(11671)
- 业(11657)
- 资源(11202)
- 现代(11172)
共检索到352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立彦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以土地收益极大化和招商引资作为双元目标取向,对地方财政、土地资源配置和社会稳定等造成不利影响。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按照政府的双重身份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目标应为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适度土地收益,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消除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目标扭曲的客观基础,促进土地出让目标和行为的合理化。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出让 目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浩 汪敏
近年来,出于"土地引资"和"土地财政"双重激励,地方政府热衰于出让土地。然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使得土地出让行为受到其他地方政府的影响,即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本身也存在竞争效应。本文构建理论模型,从"土地引资"和"土地财政"两个角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竞争效应,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3—2013年我国281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和实证结果表明:(1)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地理位置相近的城市之间存在"土地引资"的主动性竞争和"土地财政"的被动性竞争;(2)由于政治晋升的激励,同省份城市之间"土地引资"和"土地财政"的竞争程度大于异省份城市之间的竞争;(3)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乃铭 金澎
研究目的:分析比较土地出让方式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差异性影响。研究方法:博弈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结果:(1)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在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2)通过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对政府财政税收存在正向影响,该影响的长期效果显著;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对财政税收短期内存在正向影响,该影响的长期效果不显著。研究结论:协议出让土地对政府的短期回报较低,但可创造长期稳定的税收收益,并带动该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招拍挂"出让土地可为政府带来较高的短期税收收益,但长期回报率较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盟 邵磊
在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实行最严格的"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政策,但耕地保护政策的经济影响尚缺乏充分的量化评估。文章结合地市级统计数据和遥感地理信息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重点考察耕地保护政策如何改变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数量和来源结构以及对地块容积率、施工时间、招拍挂比例等微观行为特征的影响。实证分析指出,通过降低新增建设用地中耕地转用的比例,"耕地红线"政策显著抑制了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的出让规模。在非市辖区和"低级土地"中,这一政策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利用土地交易微观数据分析表明,政策约束倒逼地方政府提高了地块容积率和招拍挂比例,并缩短了施工时间,这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是,政策冲击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文章系统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影响,旨在为耕地保护政策的相关讨论提供实证证据,并为未来统筹协调粮食安全战略和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靖雯 肖洁 龚六堂
本文基于1999年至2011年中国281个地级市土地出让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土地出让具有随省级党代会的召开时间而变化的政治周期性。具体表现为,党代会召开前一年,土地出让面积下降约8.7%;党代会召开后一年,土地出让面积增加约10.1%。土地出让收入也呈现相同的政治周期性特征。这个结果在控制了官员个人特征等变量后仍然十分稳健。本文的分析还显示,官员一上任有冲动大量出让土地,但是没有证据表明离任前会减少土地出让。原因是党代会的政治周期与官员更替并不等同,党代会是可以预期的政治事件,利益相关方会做出反应,从而对土地出让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
关键词:
土地出让 政治周期 官员更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田盛丹 黄燕芬 张超
地方债和土地财政都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地方债发还模式的演变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进而会通过地方财政的作用机制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本文将2014年进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地方债"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自发自还"模式下,地方政府是地方债务发还的主体,直接面临着还本付息的财政压力,存在动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从而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且财政非平衡地区改变土地出让行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的动机更为强烈。本文进一步检验表明,"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作用过程受地方财政赤字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自发自还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双重差分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陈伊凝 黄怿 李宇萌 孔彤彤 朱烨煌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储备融资政策“贷转债”和“债转禁”两次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的现实影响,探讨土地储备融资政策的可能改革方向。研究方法:针对2012—2021年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开展时间断点回归、随机效应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注意力分配理论,构建了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理论框架;(2)短期层面,土地储备“贷转债”(-190.579)和“债转禁”(-280.515)变化对土地出让面积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长期层面,土地储备“贷转债”负向影响土地出让面积(-0.352),“债转禁”正向影响土地出让均价(0.428)。研究结论:土地储备融资政策变化可能将在各个维度上影响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造成未来土地出让面积的持续下降和土地出让均价的持续上升,因而应当审慎衡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发展用地诉求,以“保障公益、适当弹性、引导分配、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土地储备融资政策改革,保障土地储备项目可持续运作和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媛 杨广亮
与"土地收入最大化"视角不同,本文研究地方政府干预土地市场化配置的行为及绩效。首先,通过制度分析指出土地"招拍挂"改革后,挂牌方式成为政府干预工具。其次,检验了地方政府"为增长而干预"的行为。基于2003~2008年的地级市数据,用挂牌相对拍卖的使用比例衡量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的干预,发现城市禀赋越差,地方政府越多干预土地出让。最后,基于全国历年商住地块微观交易数据,证实挂牌相对于拍卖出让导致了显著的价格低估。将拿地企业名称与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匹配后,发现地产经营能力更强的企业通过挂牌方式获得了更高的地价补贴。然而,证据显示政府配置土地资源为当地带来的增长效应和土地利用效率均十分有限。
关键词:
土地出让 招拍挂 土地价格 政府干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颜燕 刘涛 满燕云
本文利用2004~2009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方式吸引投资、促进增长的策略,评估了两种策略在全国和地区尺度上的实施效果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土地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两种手段都对城市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价格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而土地财政支出竞争则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双土地出让 地方政府竞争 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升艳 郭行
土地是撤县设区后变化最大的要素之一,在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通过扮演农村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市场之间"独木桥"的角色获得了大量土地和资金,这对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2010—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撤县设区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通过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但该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考虑地区间的异质性后,撤县设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快城镇化融资模式转变,市场化配置建设用地指标以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建刚 徐奇升
结合政府竞争理论,文章通过构建四类权重下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的策略互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呈现显著的策略模仿特征,在产业结构相近的省份间要比地理邻接的省份更为突出,而外资和房价分别在工业和居住用地出让比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工业和居住用地出让比例还存在跨期的策略替代特征与路径依赖效应。分区域来看,东部在工业用地出让中的模仿行为更为明显;中部工业用地出让的策略模仿主要源于对外资的竞争,中、西部在居住用地出让中的策略模仿主要发生在地理相邻的省份间。此外,西部地区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建刚 徐奇升
结合政府竞争理论,文章通过构建四类权重下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的策略互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呈现显著的策略模仿特征,在产业结构相近的省份间要比地理邻接的省份更为突出,而外资和房价分别在工业和居住用地出让比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工业和居住用地出让比例还存在跨期的策略替代特征与路径依赖效应。分区域来看,东部在工业用地出让中的模仿行为更为明显;中部工业用地出让的策略模仿主要源于对外资的竞争,中、西部在居住用地出让中的策略模仿主要发生在地理相邻的省份间。此外,西部地区土地出让结构还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效应。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亓寿伟 毛晖 薛真
本文通过对2010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考察财政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风险与土地出让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风险分为债务风险和非债务财政风险两类,两者都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但债务风险的影响程度更大。另外,在中西部地区,债务风险对土地出让的影响大于东部,而非债务风险对土地出让的影响,东中西地区的差异不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一方 王佳杰
文章将中国的土地征用与出让制度模型化,构建一个政治与财政双重激励下影响地方土地出让规模的动态理论框架,并利用土地二级市场开放后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与拓展分析,试图从财政激励、经济绩效与土地征用出让制度本身,对近年来土地出让规模的膨胀给出多角度的解释与探讨。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面临的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因素是造成土地出让收入规模膨胀的重要制度原因;土地出让的收益水平、以及其对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作用也会对此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而农地生产效率则与之负向相关。实证表明,近年来我国对于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有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匡家在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具有显著的财政动因和财政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在这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行为举足轻重,影响着制度的演进和绩效。规范地方政府行为,需要在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基础上实行中央、省、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出让收入全部划归地方政府,纳入地方预算,打破地方政府的财政依赖路径;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配套的政绩考核体系,使二者相互促进。
关键词: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 制度变迁 地方政府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