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73)
- 2023(18269)
- 2022(15103)
- 2021(13996)
- 2020(11913)
- 2019(26784)
- 2018(26261)
- 2017(49757)
- 2016(26202)
- 2015(29318)
- 2014(28548)
- 2013(28189)
- 2012(25870)
- 2011(23159)
- 2010(23303)
- 2009(21759)
- 2008(21153)
- 2007(18839)
- 2006(16656)
- 2005(15296)
- 学科
- 济(132190)
- 经济(132050)
- 业(97436)
- 管理(91918)
- 企(87161)
- 企业(87161)
- 方法(52766)
- 数学(43482)
- 数学方法(43034)
- 财(36716)
- 业经(35119)
- 农(34117)
- 中国(33696)
- 地方(26652)
- 制(24178)
- 农业(23915)
- 务(23171)
- 财务(23129)
- 财务管理(23092)
- 技术(23029)
- 企业财务(21875)
- 贸(21337)
- 贸易(21318)
- 易(20744)
- 和(19904)
- 理论(19411)
- 策(19325)
- 学(19150)
- 划(19141)
- 体(18570)
- 机构
- 学院(373854)
- 大学(370397)
- 济(174762)
- 经济(171931)
- 管理(153004)
- 理学(131270)
- 理学院(130063)
- 管理学(128460)
- 管理学院(127726)
- 研究(122728)
- 中国(98809)
- 财(80803)
- 京(76157)
- 科学(66746)
- 财经(63459)
- 所(58598)
- 经(57773)
- 中心(57120)
- 江(56026)
- 经济学(54762)
- 农(52533)
- 研究所(52241)
- 经济学院(49140)
- 北京(47922)
- 业大(47162)
- 财经大学(46931)
- 范(44018)
- 院(43918)
- 州(43862)
- 师范(43681)
- 基金
- 项目(242919)
- 科学(196577)
- 研究(183171)
- 基金(181822)
- 家(155324)
- 国家(154030)
- 科学基金(136212)
- 社会(123645)
- 社会科(117562)
- 社会科学(117535)
- 基金项目(95033)
- 省(92895)
- 自然(83980)
- 教育(82865)
- 自然科(82192)
- 自然科学(82175)
- 自然科学基金(80839)
- 划(76647)
- 资助(73443)
- 编号(71615)
- 成果(57008)
- 部(55410)
- 创(55262)
- 重点(53759)
- 发(53044)
- 国家社会(52989)
- 创新(50948)
- 教育部(49107)
- 课题(48578)
- 人文(48452)
- 期刊
- 济(198177)
- 经济(198177)
- 研究(117039)
- 中国(73646)
- 财(66229)
- 管理(64153)
- 农(48371)
- 科学(47757)
- 学报(44675)
- 大学(36805)
- 融(36741)
- 金融(36741)
- 技术(36359)
- 学学(34720)
- 教育(33664)
- 农业(33277)
- 财经(33102)
- 经济研究(32929)
- 业经(30885)
- 经(28757)
- 问题(25361)
- 技术经济(22913)
- 贸(21098)
- 业(20717)
- 世界(20570)
- 统计(19297)
- 策(18334)
- 国际(18224)
- 现代(18167)
- 商业(17374)
共检索到573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潘彤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快北慢"的新态势,"南强北弱"的区域经济格局在持续增强。南北方经济差距拉大的关键原因可能在于创新能力的区域分化,而地方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与实施效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利用31个省份2008-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词汇数据,与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合并,考察南北方不同的政府创新驱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政府创新驱动与企业生产率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南方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创新更为重视,实施效果更好。其次,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取决于该地区的创新投入、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环境。最后,由于南方地区具有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场体系、活跃开放的社会创新思维和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因此南方地区的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助推作用更强。总之,文章从地方政府创新驱动的视角为缩小中国南北方经济差距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逸韬 杨德才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制胜要诀。本文利用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在总体上对区域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南方地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改善创新环境是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渠道。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因支持对象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扩展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地区在市场化环境、非正式制度、民间企业家精神等层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得南方地区政府的企业家精神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抑制作用更强。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战略引领、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安苑
基于对内生增长周期理论中"生产率促进型投资"周期特征的考察,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本文考察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支出扩张对于经济效率的影响。作为支出扩张发挥作用的基础,我们首先考察了生产率促进型投资的周期性。我们发现:在产业层面上,以长期投资为代表的生产率促进型投资呈现出了显著的顺周期特征,而金融约束是这种顺周期性可解释的原因之一,因而基于内生增长周期理论的推断,衰退期的支出扩张应当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是,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衰退期的支出扩张并未对经济效率发挥促进作用。我们发现,支出扩张所引发的固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武威 吉富星 曹碧茹
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与发展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合作倾向并主动开展考察学习来获取先进发展经验。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合作导向下地方政府开展考察学习强度越高,则所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绩效考核压力越大,则地方政府考察学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显著;考虑到竞合因素的相互影响,地方政府竞争程度会抑制地方政府考察学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正向关联。在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基础上,文章运用2003—2019年间247个地级市政府考察学习数据验证了上述结论。同时,结合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的具体实现形式,地方政府考察学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在产业政策、产业园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法治建设、乡村建设等多维度体现出来。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考察学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影响与考察学习类型、能力因素存在紧密关联。文章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需求,探索构建政治激励影响下地方政府行为的完整认知框架,揭开地方政府履职行为的“黑箱”,研究结论有助于地方政府树立更为契合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履职导向,为完善地方政府合作式治理关系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海涛 李成明 董志勇
本文基于199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对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干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干预的生产率损失明显大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干预随着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推动作用。当越过第二重门槛,地方政府干预将带来生产率损失,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各个省份均已越过第二重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的现象,为简政放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姬新龙 宋亚枫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对企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8—2022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基于异质债务假说,对债务融资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观察创新投资和政府补贴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债务融资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关系型债务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交易型债务则表现出抑制影响;创新投资在债务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政府补贴对创新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而且当政府补贴强度高于一定值时,该正向调节效应会被削弱。新时代推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需努力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尤其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阔 曲植 时运通 郜栋玺
提升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突破能力,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其对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突破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后,民营企业在数字领域的关键技术专利显著增长,这一效应在财政压力大、银行竞争度低、教育投入多、交通基础设施弱的地区和高新技术行业更为凸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激发了关键数字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即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有效缓解流动性约束,并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信息资源效应、数字战略效应实现关键数字技术突破。本文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数字创新效应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掌握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蕊 周平
科技创新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从政府和企业R&D投入的角度,首先统计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企业R&D投入结构的变化,然后实证分析了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和企业的R&D投入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面影响,且企业具有较高的溢出效应。因此,我们在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的同时,应更注重企业科技投入以及其创新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
科技投入 TFP 协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振兴 金祥荣
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构成微观研究企业出口行为和出口利益的"新新贸易理论"的事实基础和逻辑起点。本文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对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异质性进行了考察,结论表明,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高于非出口企业并不是一个普适性的事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以中国企业为样本的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要充分重视中国事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
出口企业 非出口企业 生产率优势 所有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奉先 王晨 赵颖岚
基于2009~2019年中国海关和财务数据库匹配的701家上市公司数据,文章考察了汇率变动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框架分析了市场竞争、企业创新与中间品进口渠道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会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汇率变动会通过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这两种中介机制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前者的中介程度为1.457%,后者的中介程度为49.181%,而中间品进口渠道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在汇率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非国企、制造业以及大规模企业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的中介程度较为显著。鉴于此,增强汇率弹性、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提高企业创新动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推动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白海峰 胡文韬
金融科技创新为金融资源合理配置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3个省份2011—2018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进而具体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和金融科技创新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明显,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金融科技创新高于门槛值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较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漓江 桑百川
文章使用我国1998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存在技术差距时进口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计量结果发现,尽管进口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是当技术差距较大时进口溢出抑制了企业生产率。在控制了企业的年龄、规模、资本强度、工资和所有制等影响因素后,分析结果表现稳健。为此,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要实施差异化的进口政策,鼓励进口技术适宜的技术和资本品,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进口溢出收益。
关键词:
进口溢出 技术差距 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漓江 桑百川
文章使用我国1998~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检验了存在技术差距时进口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计量结果发现,尽管进口溢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是当技术差距较大时进口溢出抑制了企业生产率。在控制了企业的年龄、规模、资本强度、工资和所有制等影响因素后,分析结果表现稳健。为此,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行业要实施差异化的进口政策,鼓励进口技术适宜的技术和资本品,从而更充分地利用进口溢出收益。
关键词:
进口溢出 技术差距 生产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燕
政府的性质与边界是一个跨越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社会科学重要研究领域。在传统上,学界将政府角色定位为"守夜人"与"裁判员",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常常突破这一界限,却取得了良好绩效。为了解释理论与现实的背离,本文将摒弃传统经济学的"政府—市场"二分法以及"市场—企业"二分法,从微观的合约角度去联接"市场"、"企业"与"政府"这3种组织形式。根据"交易费用—合约分析",所有组织的本质均为合约,而合约的条款与形式由交易费用决定。因此,政府性质与企业性质一样,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的合约组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计宁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研究已经完成了前范式的研究,后续基于创新扩散视角的地方政府创新研究方兴未艾。地方政府创新扩散具有的传播源与潜在接受者的多维向、扩散的时序性及特定的传播渠道等属性。这种对特性的诠释,使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扩散的发生机理与基本模式进一步明晰:即地方政府作为改革创新的实验标本,通过一系列制度、理念、体制等的创设、调适,而后或行政主导式的上级推广,或自发学习式的吸纳、融合,从而完成地方政府的创新扩散。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创新扩散 调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绿色技术创新对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调节作用
“中国模式”的激励理论考察:基于地方政府的视角
政府补贴、自主创新与企业生产率——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检验
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价格扭曲与工业企业生产率
地方政府债务、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基于创新异质性视角
地方政府竞争、生产性支出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的经验证据
企业间存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吗?——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考察
种业创新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双向影响关系研究——基于各省要素禀赋的考察
城乡差距、农业生产率演进与农业补贴——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中国企业参与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生产率溢出效应——基于企业层面微观视角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