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3)
- 2023(18455)
- 2022(15863)
- 2021(14660)
- 2020(12355)
- 2019(27966)
- 2018(27287)
- 2017(52677)
- 2016(29098)
- 2015(32118)
- 2014(31290)
- 2013(30837)
- 2012(28409)
- 2011(25794)
- 2010(25809)
- 2009(23629)
- 2008(23135)
- 2007(20345)
- 2006(17813)
- 2005(15326)
- 学科
- 济(115475)
- 经济(115345)
- 管理(83660)
- 业(77993)
- 企(64525)
- 企业(64525)
- 方法(52809)
- 数学(45853)
- 数学方法(45387)
- 中国(32208)
- 农(29916)
- 财(29879)
- 学(26622)
- 地方(26602)
- 业经(25318)
- 技术(21674)
- 农业(20614)
- 贸(20087)
- 贸易(20076)
- 制(19903)
- 易(19378)
- 理论(19056)
- 环境(18236)
- 务(17295)
- 和(17279)
- 财务(17231)
- 财务管理(17195)
- 融(16964)
- 金融(16961)
- 银(16834)
- 机构
- 大学(410498)
- 学院(406755)
- 济(160135)
- 管理(158300)
- 经济(156746)
- 研究(140248)
- 理学(138354)
- 理学院(136689)
- 管理学(134221)
- 管理学院(133475)
- 中国(101179)
- 科学(90434)
- 京(87311)
- 财(73546)
- 农(72979)
- 所(71321)
- 研究所(65566)
- 业大(65353)
- 中心(62527)
- 江(59492)
- 财经(59175)
- 农业(57735)
- 范(54566)
- 北京(54316)
- 经(54031)
- 师范(53944)
- 院(50912)
- 经济学(49006)
- 州(47903)
- 经济学院(44468)
- 基金
- 项目(287877)
- 科学(226305)
- 基金(209466)
- 研究(204047)
- 家(185797)
- 国家(184282)
- 科学基金(157071)
- 社会(129882)
- 社会科(123122)
- 社会科学(123092)
- 省(112909)
- 基金项目(111738)
- 自然(104020)
- 自然科(101644)
- 自然科学(101613)
- 自然科学基金(99804)
- 划(96135)
- 教育(93858)
- 资助(85458)
- 编号(80498)
- 重点(65265)
- 成果(64901)
- 部(63072)
- 创(62487)
- 发(61541)
- 创新(57920)
- 课题(56411)
- 科研(55316)
- 国家社会(53830)
- 计划(53757)
- 期刊
- 济(168320)
- 经济(168320)
- 研究(117593)
- 中国(76562)
- 学报(72951)
- 农(65061)
- 科学(64612)
- 管理(56597)
- 财(54264)
- 大学(53911)
- 学学(51056)
- 教育(44976)
- 农业(44678)
- 融(32910)
- 金融(32910)
- 技术(32339)
- 财经(28796)
- 经济研究(27749)
- 业经(27118)
- 经(24659)
- 业(23923)
- 问题(23240)
- 科技(21691)
- 版(20351)
- 图书(20115)
- 技术经济(19307)
- 业大(19086)
- 理论(18127)
- 资源(17815)
- 商业(17746)
共检索到583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永龙 李文辉 陈琪 陈忠暖
探究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11—2020年中国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剖析地方政府创新偏好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创新偏好较强的地区集聚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比普通地级市有更强的政府创新偏好意愿。回归分析表明,财政能力、创新潜力和政府竞争是解释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存在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财政能力越强和创新潜力越大城市的地方政府,更加偏好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政府竞争会促进地方政府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提升政府创新偏好。本研究为规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以及引导地方政府从“为创新而竞争”的发展理念转向“为创新而竞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冉 陈广汉
本文构建多重目标决策模型,分析地方官员偏离居民长期福利目标而忽视教育支出的内在机制,然后采用地级市官员信息和经济因素的匹配数据,通过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官员个人特征、教育背景和工作履历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偏好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市委书记和市长的年龄均与辖区教育支出呈现U形的曲线关系;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书记和市长均倾向于减少教育支出;任期的增加使得市委书记减少辖区教育支出,具有异地交流经历的书记倾向于增加教育支出,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市长也倾向于增加教育投入。此外,教育支出的"政治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经济溢出效应"不显著,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由于官员锦标赛竞争而相互模仿,...
关键词:
地方官员 教育支出 空间溢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力 孟延春
基于技术跃迁理论视角,采用2007—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通过关键词筛选和人工比对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及其补贴强度,运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对策略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实质性创新绩效,存在更重数量的策略选择效应;二是数字化转型补贴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及以下规模城市中发挥更强的专利产出激励作用;三是企业数字化水平在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验证了企业数字化水平是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之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志程 吴非 刘诗源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1999-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地方产业政策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的出台的确促进了区域创新活动,然而不同属性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创新驱动作用尚不如人意。进一步地,地方的绩效考核压力的确扰动了地方产业政策的创新导向,但也已尽可能地校正了对总量经济增长模式的偏爱;财政收支均衡是维系产业政策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即便存在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也有着较强"精打细算"的能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产业政策拓展创新空间。特别地,法规型地方产业政策的效力更佳,在良好市场机制下的功效更为明显。因此,想要促成区域有竞争力的创新动能,要充分考虑政府绩效考核和财税激励结构对产业政策的影响,也应在产业政策自身的"结构性"调整上倾注努力。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淑云 曾龙 李伟华
在分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过程中的土地价格竞争、土地财政依赖与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分析与检验方法对2003—2014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土地出让竞争行为与经济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价格竞争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说明合理的土地低价出让行为有利于促进城市生产率的提高。而土地财政依赖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与错配,抑制了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地方政府通过适当的土地低价出让价格来招商引资,并减少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优化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引导市场竞争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等方式来提高城市生产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刚 罗海艳 汪玉兵
该文利用中国2002-2013年间282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支行为显著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张,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并且公共品的供给和收入差距也强化了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土地财政对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程度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还对一线城市政府规模的扩张有抑制作用,表明土地财政是导致地方政府规模变化出现区域性差异的重要因素。此外,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政府规模扩张,而经济发...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规模 财政分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淑云 曾龙 李伟华
在分析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竞争过程中的土地价格竞争、土地财政依赖与城市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分析与检验方法对2003—2014年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土地出让竞争行为与经济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出让价格竞争与城市生产率呈现出倒U型曲线关系,说明合理的土地低价出让行为有利于促进城市生产率的提高。而土地财政依赖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与错配,抑制了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竞争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地方政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飞跃 王轩
文章基于2005-2008年市长(书记)交流样本构造了市长(书记)与市区相匹配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系统地实证分析了市长(书记)交流对流入地FDI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官员交流效应因空间和官员职务而异,东部沿海地区的官员交流对FDI流入呈现不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内陆地区的市长交流则显著阻碍了FDI流入。进一步考察发现,内陆地区的市长交流效应是通过对非市辖区地区的影响实现的。
关键词:
地方官员 市级官员交流 外商直接投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鲁元平 杨灿明
本文利用CGSS2006年的数据,考察财政分权、政府支出偏好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不过它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亲贫式支出的大小;财政分权对中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显著为负,但是对高收入者以及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并非显著异于零;财政分权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非民族地区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为正。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晓静 赵雅莉
从供给视角,选取2008—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企业规模、借款比例和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之间存在U型二次曲线函数关系,而商业信用需求与供给之间是倒U型二次曲线关系。货币政策越宽松,企业商业信用需求越低,商业信用供给越多;地区信任度越高,商业信用需求越大,商业信用供给也越多。此外,将样本按照地区不同划分子样本再次检验并加以对比,因地区发展情况的不同,结论略有不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段瑞君
文章结合新经济地理学、二元经济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采用2011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的影响逐渐降低;公共财政支出对高分位数城市规模的影响最大;在中等城市规模附近,知识溢出的影响最为显著;城乡收入差距对中等及中等偏上城市的影响较为显著。另外,文章分区域研究了城市规模影响因素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分位数回归 新经济地理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