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7)
- 2023(4347)
- 2022(3692)
- 2021(3562)
- 2020(3214)
- 2019(6915)
- 2018(6877)
- 2017(13537)
- 2016(7285)
- 2015(8108)
- 2014(8019)
- 2013(7751)
- 2012(7180)
- 2011(6371)
- 2010(6552)
- 2009(6270)
- 2008(6212)
- 2007(5960)
- 2006(5168)
- 2005(4652)
- 学科
- 济(25438)
- 经济(25292)
- 管理(21966)
- 业(18751)
- 企(15157)
- 企业(15157)
- 方法(13196)
- 财(12474)
- 险(10972)
- 保险(10879)
- 中国(10863)
- 数学(9986)
- 数学方法(9883)
- 制(7820)
- 家(7713)
- 国家(7508)
- 银(6887)
- 银行(6886)
- 财政(6730)
- 理论(6701)
- 农(6698)
- 行(6500)
- 业经(6110)
- 融(5937)
- 金融(5936)
- 政(5798)
- 工作(5685)
- 和(5654)
- 务(5290)
- 财务(5279)
- 机构
- 大学(97615)
- 学院(94670)
- 济(39715)
- 管理(39687)
- 经济(38750)
- 理学(32952)
- 理学院(32623)
- 管理学(32064)
- 管理学院(31851)
- 研究(30519)
- 中国(28020)
- 财(26264)
- 京(20214)
- 财经(19054)
- 经(17286)
- 科学(16146)
- 中心(15246)
- 江(14480)
- 所(14450)
- 财经大学(14340)
- 北京(13158)
- 经济学(12760)
- 研究所(12484)
- 州(11658)
- 经济学院(11453)
- 农(11176)
- 院(11174)
- 范(11116)
- 师范(11036)
- 融(10548)
- 基金
- 项目(60793)
- 科学(48414)
- 研究(46432)
- 基金(45907)
- 家(38764)
- 国家(38435)
- 科学基金(33650)
- 社会(32323)
- 社会科(29374)
- 社会科学(29363)
- 基金项目(23341)
- 省(21544)
- 教育(20672)
- 自然(20358)
- 自然科(19951)
- 自然科学(19944)
- 自然科学基金(19610)
- 资助(19511)
- 划(18645)
- 编号(18557)
- 成果(16795)
- 部(14358)
- 国家社会(13425)
- 重点(13070)
- 教育部(12813)
- 性(12713)
- 制(12621)
- 课题(12360)
- 人文(12271)
- 项目编号(12113)
共检索到154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幸昆仑
针对公共项目外部效应大、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提出了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围及内容,并构建起以基础性、构建性、互适性指标为主要架构的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科学测算风险因素指标,准确确定项目风险等级。最后提出了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关键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戴二玲 张曦 黄嘉南
以项目全寿命周期为纵向维度、项目社会风险为横向维度,引入社会燃烧理论,将安全、技术、资金类风险对应于"燃烧物质",将社会互适、环境融合类风险对应于"助燃剂",将经济效益、公共效益风险对应于"点火温度",构建二维矩阵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为提高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成效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秀云
"社会影响评价"已成为项目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决策依据。中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在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特殊背景下开展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社会影响评价的重要范畴之一,源于且高于社会影响评价,其目的是及时校正项目的社会后果,强化社会风险管理。"社会影响评价"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效整合是重大项目社会评价发展的基本趋向。
关键词:
工程项目 社会影响评价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成彬 李开孟 彭振武
针对我国现行的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框架存在的缺陷和错误,提出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的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新框架。新框架的评估思路是:通过全面深入调查,在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风险,然后根据专家经验预测各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对标评判风险程度及可控程度,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必须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直到所有风险都处于"低风险且可控"状态才可得出项目可行的评价结论。
关键词:
重大项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稳评框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玫 何雄伟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促进重大项目的可持续性以及与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风险稳定评估体系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工程等多个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本文设计了包括项目法律和政策评估风险系统、项目社会和环境风险系统、项目建设风险系统、项目运行风险系统四个子目标层的社会风险稳定评估体系,最后提出包括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跨部门工作的协调沟通机制以及提高评估方案透明度与公众参与度等建议。
关键词:
重大政策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德米
公共政策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成为经济增长、体制改革和国家转型的依赖工具、手段和路径。政策的后果也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来源。在推进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识别风险源。文章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政策缝隙"概念,用来理解社会不稳定的来源。政策缝隙体现在对实质性利益调整或再分配的过程中,政策文本出现了时间、空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一致现象,而政策不一致即成为风险源。在评估出风险源基础上,实现源头治理的关键是以科学和民主的方式来制定精细化方案弥补政策缝隙。
关键词:
政策缝隙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琦峰
本文选用人均GDP、GDP增速、基尼系数、物价指数和失业率等5项经济指标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国际横向比较,我国社会稳定程度目前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要得分在高速的GDP增长、较低的物价指数和失业率方面;自身纵向比较,我国社会稳定风险近年呈加大趋势,主要失分在贫富差距扩大和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方面。笔者的分析结果显示,确保在贫富分化项上不再失分甚至有所加分,即确保贫富差距不再扩大并力争有所缩小,对于保持社会稳定极其重要。
关键词:
社会稳定风险 中等收入隐阱 经济指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徐伟川
当前,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在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下,初步形成了由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指标、评估程序、评估方法、问责机制等内容构成的运行框架。这种做法没有严格遵循风险评估的要求,其科学性、严谨性均需大力提高。应以风险为核心设置评估指标,将风险与政府风险控制能力分别评估,在此基础上,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群体性事件 评估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丁宁 金晓斌 李珍贵 唐健 胡静 周寅康
研究目的:对现行征地风险评估制度进行分析,提出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规范征地风险评估体系进行探索。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征地风险评估制度多以土地管理部门为责任主体,以群众或专家意见作为风险评估结果,在实践中存在评价主体不明、功能定位不清、评价程序不科学等问题。研究结论:建议从明确征地风险评估定位、完善征地风险评估体系和优化征地风险评估程序3方面规范征地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征地风险评估配套机制与监管机制,提高操作的科学性。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征地冲突 风险评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柏栋 武泽江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和纠纷日渐增多,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为着眼点,在明确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机制设计理论,以降低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为目标,以在土地征收中的各相关组织和群体为参与主体,按照"资源有效配置、信息有效利用、激励兼容"3个机制设计标准进行了降低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设计,构建了多方参与的"分析-协商-论证"决策模型,并对土地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运行过程及应用进行了说明,同时还对这一理论具体运用到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满红
在全面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其运作的环境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日益凸显的风险是否能得到有效控制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金融稳定的视角出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其防范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金融稳定 政府融资平台 风险问题探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雅君 陈松威
通过构造基础模型和扩展模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染机制、不良资产处置在规避系统区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进行理论探讨。结果显示,个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逐渐传染至其他地方政府,并最终传递至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不良资产处置能够提高银行预期收益进而提高风险容忍度,缓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染。因此,我国一方面需要协调推进财政分权、金融集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不良资产处置环境、丰富不良资产处置工具,从路径上隔离地方财政风险与金融稳定。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不良资产处置 金融稳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莫国辉 刘杨倩宇 刘光成 陈红艳
研究目的:运用AHP-熵值法计算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指标的综合权重,评估江西省土地财政风险状况;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风险指标综合指数作为网络输入,土地财政风险状态作为网络输出,构建RBF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并对江西省土地财政的风险状态进行学习模拟及预警分析。研究方法:AHP-熵值法;RBF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2005—2014年,江西省土地财政总体风险在中警状态波动。就风险子系统而言,江西省土地财政行政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在本研究时间段内基本处于中警状态;生态风险警度从2005年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涛 张亮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出台后,中国地方政府获得了自行发行地方债权利。由于多数省份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规模较大,地方债蕴含的信用违约风险不可忽视。基于各省份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历史数据,以及2015—2016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的发行规模,通过精确计算各省份财政担保比例,利用改进的信用风险评估KMV模型,评估了各省份地方债的预期违约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债的信用违约风险随时间推移将逐渐显性化。地方债的信用违约风险呈现区域差异化分布状态,中西部地区违约的省份数量会逐渐增多。地方债的预期违约率与其发行规模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并不直接相关,与其财政担保比例高度相关;地方债的预期违约率与其期限关联性较强,与其发行利率相关性较弱。因此,监管部门应制定针对各省份债务情况的差异性地方债监管政策;应通过发行久期较长的地方债,对地方债违约风险进行分散化处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蓉 黄洪
本文度量和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虽在可控范围内,但新增债务比率已超过预警线,地方政府存在一定的潜在债务风险。本文从分权体制和道德风险两个层面剖析了引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梳理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逻辑体系,从制度基础、事前审核把关、事中动态监控、事后反思改进等方面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债务 分权体制 道德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