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1)
2023(16558)
2022(14223)
2021(13337)
2020(11223)
2019(25841)
2018(25650)
2017(48574)
2016(26841)
2015(30327)
2014(30296)
2013(29671)
2012(27098)
2011(24226)
2010(24716)
2009(23385)
2008(22207)
2007(20171)
2006(17976)
2005(16308)
作者
(76283)
(62885)
(62522)
(59651)
(39827)
(29975)
(28604)
(24566)
(23967)
(22841)
(21487)
(21341)
(20139)
(19962)
(19660)
(19407)
(18793)
(18697)
(18051)
(17965)
(15762)
(15603)
(15247)
(14388)
(14153)
(14120)
(14077)
(13871)
(12778)
(12501)
学科
(95412)
经济(95267)
管理(89566)
(78078)
(68589)
企业(68589)
方法(41082)
(35406)
数学(34270)
数学方法(33880)
中国(32312)
(29131)
金融(29123)
(28788)
银行(28736)
(27607)
(27537)
(25920)
业经(24046)
(22004)
财务(21915)
财务管理(21861)
(21676)
地方(21405)
企业财务(20807)
理论(19538)
(18348)
农业(16982)
(16347)
(16032)
机构
大学(369288)
学院(367130)
管理(145597)
(141585)
经济(138022)
理学(123219)
理学院(121843)
研究(121279)
管理学(119939)
管理学院(119224)
中国(98428)
(79442)
(74955)
科学(73416)
(60717)
(58040)
中心(57446)
财经(57109)
(56715)
研究所(54635)
业大(52815)
(51700)
北京(50406)
(47365)
师范(46879)
(46180)
农业(45233)
(44061)
经济学(42593)
财经大学(42513)
基金
项目(243859)
科学(190442)
研究(181606)
基金(175069)
(151789)
国家(150498)
科学基金(128842)
社会(112838)
社会科(106855)
社会科学(106828)
(95708)
基金项目(92548)
教育(83553)
自然(82509)
自然科(80524)
自然科学(80504)
(80259)
自然科学基金(79039)
编号(75312)
资助(71788)
成果(63335)
重点(54508)
(53667)
课题(52332)
(51085)
(50890)
(47645)
创新(47531)
项目编号(47365)
教育部(46273)
期刊
(161639)
经济(161639)
研究(112521)
中国(80445)
(62062)
学报(57942)
管理(56825)
(52934)
科学(51803)
(46886)
金融(46886)
教育(44956)
大学(44147)
学学(41333)
农业(35279)
技术(31873)
财经(28781)
业经(25021)
(24532)
经济研究(24125)
图书(21444)
问题(20140)
(19139)
理论(19063)
实践(17389)
(17389)
(17318)
财会(17033)
现代(17017)
科技(16986)
共检索到567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兆君  
与其他一般性公共服务相比,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有经济发展先导性以及对地方经济明显的拉动效应,地方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规模与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卖地"收入以及政府债务来维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难以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凸显已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在对部分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调研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理念建立"双主体"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的具体构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国光  俸芳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发[2010]19号文件对清理整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提出了原则要求。目前有关文献主要研究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还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务院的规范要求并结合交通基础设施融资的特点认真分析规范化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基本特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交通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体制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家凯  岳桂宁  何晓晶  范祚军  唐振达  邓小莲  靳友雯  陈思源  刘汉富  吴则实  罗强  陈婉霞  何安妮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资源整合,投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在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化进程及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仍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投融资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因此,深入剖析地方政府投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芸  
由于财力不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建设和管理体制落后、法制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今后我们应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强决策管理,加快法制建设,探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秀云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各国的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一次投融资能力扩张与效率增进的历史性变革。其中有很多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将对国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动因、改革历程、主要做法及经验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希望通过这种研究能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向鹏成  李巧  
基于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从社会、财务、内部管理、学习和成长四个层面建立一套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1赋权法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行绩效评价模型,并选择重庆市五个代表性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运行绩效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投融资平台整体运行绩效水平还有待提高,财务层面得分相对乐观,但是社会层面评分不高;企业内部运行效率和资产运营能力都有待提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增强社会贡献、改善内部管理机制、重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升  杨武  凌波澜  
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债务风险,这一点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但也应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同时也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有助于降低债务风险,因此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对基础设施投融资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即虽然近年来基础设施强劲的融资需求直接助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急剧上升,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了相应债务风险。基于此假设,文章利用实证数据,运用面板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方法进行检验,而且实证回归结果也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文章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假设,而西部地区由于其债务资金使用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等原因,使得其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实证关系并不具有直接关联性。在政策建议上,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债务使用用途应遵循"黄金法则",在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应当"用之有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存荣  
从经济性质上来看,基础设施可以归类为混合品,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提供。但是像城市路网以及河道治理等外溢性很强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亚东  李传永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又与其投融资体制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投融资方式相对匮乏、政府直接投资比重较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原则入手,在对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对策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伦伦  
文章从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的分类入手,着眼于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问题,从当前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富荣  
《信托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后,信托投资公司在资本市场投融资中开始可以运用灵活的金融工具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就此提出了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阐述了以信托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途径和运作方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靖雯  王敏  郭凯明  
本文主要聚焦于地方政府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对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这两种土地融资方式的权衡选择。我们首先构建动态最优化理论模型,提出土地价格是决定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上涨越快,地方政府越倾向于用土地抵押获得资金;土地价格上涨越慢,地方政府越倾向于直接出让土地。利用2008—2013年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模型的基本结论,土地价格增长率对人均城投债发行额具有正向影响,拉动了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东部和一二线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最大。此外,地方政府抵押土地获取资金的融资成本并非外生,受到土地价格增长率的影响,土地价格上涨越快的城市,发行城投债的实际利率越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安洪海  韩秉勤  刘晓文  
一、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变迁(一)拨改贷改革。改革时段为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的核心是,针对扭转财政拨款无偿使用带来的投资效益低下,对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银行有息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云  王力  叶其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农业、城市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随着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投资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加剧、社会资本和民间机构参与度下降、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波动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桎梏。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超前规划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和运营模式,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金融创新,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优良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风险应对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