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0)
2023(9882)
2022(8628)
2021(7856)
2020(7084)
2019(16151)
2018(16011)
2017(31414)
2016(17449)
2015(19685)
2014(19895)
2013(19712)
2012(18456)
2011(16530)
2010(16784)
2009(16142)
2008(16641)
2007(15378)
2006(13152)
2005(12189)
作者
(49845)
(41660)
(41652)
(39931)
(26535)
(19934)
(19309)
(16204)
(15738)
(15021)
(14151)
(14020)
(13224)
(13166)
(13149)
(13093)
(12805)
(12340)
(12218)
(11892)
(10256)
(10255)
(10183)
(9541)
(9425)
(9420)
(9323)
(9253)
(8378)
(8200)
学科
(68277)
经济(68170)
管理(59560)
(55695)
(46041)
企业(46041)
方法(33214)
(30095)
数学(29448)
数学方法(29215)
(20317)
中国(19272)
(19226)
财务(19196)
财务管理(19140)
企业财务(18251)
(17959)
(14910)
银行(14885)
业经(14359)
(13883)
(13267)
金融(13263)
(12738)
(12701)
贸易(12697)
(12630)
(12373)
地方(12258)
(11338)
机构
大学(251941)
学院(250096)
(105636)
经济(103371)
管理(96778)
理学(82144)
理学院(81300)
研究(80776)
管理学(80108)
管理学院(79612)
中国(67057)
(59087)
(52064)
科学(46709)
财经(44566)
(41058)
(40220)
(39950)
(39300)
中心(38590)
研究所(36401)
业大(34596)
经济学(33618)
财经大学(33020)
北京(32906)
农业(31325)
(30528)
经济学院(30523)
(29337)
师范(29051)
基金
项目(158062)
科学(124144)
研究(116647)
基金(115722)
(99258)
国家(98450)
科学基金(84600)
社会(74896)
社会科(70991)
社会科学(70971)
(61123)
基金项目(61096)
教育(54020)
自然(53643)
自然科(52363)
自然科学(52345)
自然科学基金(51449)
(51188)
资助(48142)
编号(47503)
成果(40189)
(36649)
重点(35469)
(34375)
(32636)
(32493)
课题(32485)
教育部(31862)
(31401)
国家社会(31014)
期刊
(116792)
经济(116792)
研究(78382)
(51574)
中国(50335)
学报(36487)
(35866)
管理(34011)
科学(32963)
(30782)
金融(30782)
大学(28023)
学学(26575)
农业(23033)
财经(22959)
教育(21802)
技术(20281)
(19373)
经济研究(18399)
业经(17236)
问题(15402)
财会(14849)
会计(13670)
理论(13347)
技术经济(12594)
(12529)
(12353)
(12203)
实践(11954)
(11954)
共检索到382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英杰  张良贵  
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及债务风险,审计署三次摸底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各方关注,由于数据的缺失和信息的不对称,债务规模引起各方的猜测。本文认为,总量和规模只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个方面,为能够全面深入分析债务问题,本文以审计署公布的2010年的数据为分析基础,从宏观经济基本面、金融系统以及政府部门三个层面分析风险的产生、可能的风险积聚,以及通过融资平台枢纽风险的金融、投资及政府三个传导路径,显然,防止局部风险的集聚、扩散以及切断传导途径是控制和化解债务风险问题的关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国桥  徐永胜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迅速、规模庞大,但同时管理使用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健全,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通过财政、金融和信用等途径进行传导,对我国财政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本文从财政安全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生成机理,揭示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提出多策并举、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弟伟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治理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核心风险在于隐性债务的显性化关联,以及由此驱动的风险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传导问题。因此,应从金融风险联动视角重新构建债务风险的协同治理防控体系,通过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二元协同盘活地方政府各类存量资产,结合积极偿还和适度转换渐进化解存量债务问题;通过中央对地方的预算管理、动态预警体系构建及“金融”闸门管控,防控债务新增;通过中央、地方、金融机构的联防联治构建跨区域、跨部门和跨层级的债务风险协同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科  孟源祎  尹李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茂媛  
选取国际通用的债务负担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和债务率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即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预测、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各风险指标,并在综合参考众多学者经验值设定风险评估的标准区间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最后运用实证分析该预警体系的实用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志刚   李明琢   董兵兵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是新时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期,地方政府债务迎来集中置换期,但在置换中最优比率该如何确定?理论分析层面,本文构建了包含同业拆借市场的异质性商业银行的三期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转移的传导机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推高短期资金利率,带来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债务置换政策能够缓解这种不利影响,然而,过高的债务置换率反而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破产风险。因此,债务置换政策存在收益与风险的权衡,最优债务置换率应该等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率。本文进一步论证了债务置换率的合理区间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对债务置换的影响。实证检验层面,本文采用2015—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对债务置换强度的影响和地方政府融资能力的调节效应,进一步佐证了理论分析,为当前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平  
笔者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原则,提出我国与地方政府债务关联的影子银行业务应归纳为受"三会"、受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监管以及受到交叉监管的业务。笔者分析了这些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研究了影子银行风险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的载体和路径,同时利用GARCH-Co VaR模型实证分析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业务以信托产品、融资租赁业务、银行理财产品和城投债为载体向地方政府债务传导风险,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有正的风险溢出效应。其中,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产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最大,综合类金融业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居中,地方政府债务受到融资租赁行业的风险溢出影响较大,受民间资本风险影响开始显现。城投债由于有地方政府信用背书,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程度较低。构建统一监管模式、防控影子银行风险传导和限制地方政府影子银行融资有助于阻止影子银行风险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传导和溢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平  
笔者基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原则,提出我国与地方政府债务关联的影子银行业务应归纳为受"三会"、受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监管以及受到交叉监管的业务。笔者分析了这些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研究了影子银行风险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的载体和路径,同时利用GARCH-Co VaR模型实证分析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影子银行业务以信托产品、融资租赁业务、银行理财产品和城投债为载体向地方政府债务传导风险,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有正的风险溢出效应。其中,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产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溢出效应最大,综合类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凌云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引起了学术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对我国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地方经济和财政能力也将增强,这正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好时机。本文在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德华  
近年来,在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各地方普遍存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借款等促进社会投资的情况,形成地方政府性债务。随着债务逐渐到期,部分地方的还款压力明显加大,一些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已经显露。日前,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就浙江省奉化市政府性债务作了全面调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笑文  傅允生  
近年来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持续上升,从实践看,国内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机制性扩张特征,即使有数据显示现实中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仍在合理范围内,机制性扩张特征带来的债务持续快速扩张,使地方政府债务比预期更快突破合理水平,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且不可逆。同时,机制性扩张会助长违规融资,通常违规融资具有变通性与隐秘性,成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由于隐性债务很难统计,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估算并不能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状况。机制性扩张与隐性债务,会放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债务风险,因此,需要从机理上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从机制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牛霖琳  洪智武  陈国进  
本文使用5年期城投债与国债的利差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市场化代表因子,采用无套利NelsoN-siegel利率期限结构扩展模型,在保证各期限国债定价一致性的基础上,对2009年至2014年间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城投债利差的周数据联合建模,研究两者的联合动态与风险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城投债风险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国债收益率:一是"避风港效应",当城投债风险上升时,作为较安全资产的国债价格被推升、中短期预期收益率下降;二是"补偿效应",城投债风险可能引致系统性风险,增加国债收益率中的风险溢价。样本期内"避风港效应"强于"补偿效应"。本文的结构性建模思路为即时有效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的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倪筱楠  孙夫祥  郑凯伦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疫情冲击,使得遏制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政府工作重心之一。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总基调下,研究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势在必行。文章首先在阐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概念界定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隐性债务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其次,探讨了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困境,并选取我国首个无隐性债务省份—广东省,总结其化解隐性债务的经验。最后,结合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现状、化解困境及国内经验,提出助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启示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树一  
如何让地方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持久的推动力而不是阻力?答案是实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高度重视,研究并提出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从全面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开始,即运用近年审计报告提供的基础数据,深入探析各项债务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朴  
政府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经济工作将着力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作为六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视。如何有效的化解和防控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系列风险,已经成为中国财政理论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财政及经济理论的角度挖掘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以现代财政理论为指导,为中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